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人物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人物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当下的行书,哪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王镛先生在行书这一领域,颇有代表性。
他的行书具有清新灵逸的特点,具有历史性,而且含有新时代的改革精神。
为什么说其具有代表性?
他对于行书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融合,并在行书上有一定的革新发展。
行书好不好,一定要从楷书的基本功扎实与否来作判定,或者说楷书直接决定行书的质量。
本人以为当下书法界毛笔字行书首推田蕴章,感觉二田字蕴章较英章有文人气息,二田欧字出彩,写的深入骨髓,行书也给人浓郁的田欧风彩,有些硬挺,还少些行书应有的婉转飘逸,如加入二王,或赵体书法笔意,写出来的行书可能会更养眼。
硬笔行书肯定还是曾经在书法界叱咤风云多年,整整影响我们一代人的庞中华老师。己经写的相当完美,确实挑不出一丝毛病。
时下有人对庞中华书法有异议,认为庞体字行书凝滞,用硬笔书写毛笔字,本人觉得庞中华行书非常流畅,血脉贯通,无论结构,用笔皆入化境。中国书法本身源自软笔,用硬笔表现毛笔笔法更是顺理成章,绝对正确。以此为理由否定庞书,可见无知。
本人见解属于一面之词,如有异议,请予理解,我也是喜爱书法,偶尔临书,请各位朋友指教一,二,谢谢!
代表性人物一个也谈不上。写的好的人倒是不少。给你介绍一位青年才俊吕英儒。
其实,我对此人一无所知,无意的在一个微信群中看到他的字,其传统的功底,完全源自王羲之、赵孟頫一脉。然而可喜的是,他把王羲之行书放大了写,却不显单薄。灵动之中透着厚重。很好的解决了小字放大难的问题。是目前国内活跃的,并且深受广大书法爱好者喜欢的善写行书者。
女书法家孙晓云,她的小行书也很不错。学宗董其昌,清秀娟丽,典雅俊逸。完全没有女流之气。但其字尚未解决放大写的精细问题。强悍过头。与其小行书判若云泥。
应该说楷书好的书家,行书都不赖,因为楷书不仅仅是端正古板,而是要带有行书的流畅,所以大家公认的楷书好的书家,行书也不赖,大家看古代书家欧颜柳赵哪一个的行书差了?
既然说到当下的,那么我就根据我自己的一点见闻,说说我的看法,当然,我仅限于比较常见而且实用的,也偏重于硬笔。(排名不分先后)
第一,吴玉生
吴玉生拿手的是他的行楷。他的行楷被称为国内最高的水平,但也能更流畅一点,写成行书。
第二,田英章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以欧楷名世,甚至他的楷书被称为“田楷”,他的楷书非常之漂亮,并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具有一定的标志性。那么我个人认为他的行书也不赖。他的行书好似楷书的快写,但也有非常体现行书艺术性的行书字体。
我认为他的这种行书,是非常实用的,另外,他的儿子田雪松也是行,凯俱佳。
第三,田蕴章
田蕴章老师的硬笔书法少见,我们见得多的是他的毛笔,毛笔楷行草。他的行书也是机加的,我认为他的行书比他的胞弟田英章要好。
当下最具代表性的行书,要属观山先生。
观山:原名田观潮,当代著名书法家,***院国宾礼***书法艺术家,北京书法协会会员,虽有一身名禄在身,但却未曾忘记立志写好书法的决心。
1、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知名书画大赛并获奖,也受邀到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举办书法展,受到全球各界书法爱好者的赞扬与推崇,观山老师曾经写的《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就作为国礼赠给美国总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作为国礼送给俄罗斯总统普京。
2、相同的内容不同的书法家写出来,其感觉韵味也不一样,比如观山老师写的这副《天道酬勤》字里行间展现出书法家的文化底蕴,以及对书画事业的追求与热爱。这幅最难不仅看这赏心悦目,而且能给人以提神养神的感觉,一幅好的行书作品是有灵动感的,我想这幅作品就应征了这句话。
3、俗话说:好的作品是作者心灵的体现,是文化素质、文化底蕴的展露,是对书法的理解和追求,是对书法美感的向往,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观山先生的作品中得知,比如下面这幅书法作品,一首娴熟的行书书法展现在我们面前,挥毫转腕间将一代伟人的豪情壮志与内心的雄伟抱负展现的淋漓尽致!
真正的艺术是打动心灵的,笔墨之间就能体现出来。对这位书法家表示致敬!
我是手写咖,关于书法方面的问题,欢迎私信!记得先关注我哈!
别急着走,点个赞呗!
赵孟頫有哪些不错的行书作品?
赵孟頫行书的特点是结字俊美灵秀,充满温润娴雅的晋代书风,浅近易学,运笔周正,适合练习行书爱好者临习。
赵孟頫存世的经典很多,本人结合自己学习经验,简单介绍几个,仅供参考。
1、行书千字文。此篇为赵孟頫晚年行书代表作,先以较为严谨的楷书书写,后逐渐舒展,转为流畅的行书。通篇给人以隽秀清丽、雅致精美之感,非常适合临习。
2、闲居赋。笔意安闲,气韵清新,通篇行楷结合,方圆兼备,体态优雅。
3、为日林和尚书心经。保利去年秋拍成交价1.9亿。
4.洛神赋,经典小行楷书。
赵孟頫5岁始学书,终生未间断,
初学赵构,又留意李邕,申此二家入手,直追魏晋之风,中年又辅以唐人之法,用力最多当属二王,元代陆友说:“唐人临古迹,得其形似而失其气韵,米元章得其韵失去形似,气韵、形似俱备者,惟吴兴赵子昂得之”。
赵孟頫追求古法过程中,无论那一家,都以“中和”态度学习之,然后脱出,形或自己全新特色。
赵书并无太突出的个性化符号,既不专心骨力气势,也不注重表现质重深厚,既不全然恣肆佻达,也不全力于含蓄蕴藉,而是将古人书法中一切合理因素概以“中和”化之,不偏不倚,不激不厉,“中和”之美,需深厚功力和丰富学养,还需超凡脱俗的气质,方能从古人书法中披沙沥金,终其华丽而不甜腻,流美而具骨力,潇洒中见文雅,秀逸中显清气。
《元史》中说,赵“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成就最大者首推行草,其次是楷书,所谓“赵体”指此二体而言。赵孟頫存世的行书帖中,代表作有《前赤壁赋》、《洛神赋》、《心经》、《归来去辞》等。
赤壁赋(局部)
赵孟頫书写速度很快,“下笔如风雨”,日写一万字。传世作品也很多。一个《洛神赋》前前后后不知写了多少遍。千字文也有很多种(真草千字文、行书千字文、六体千字文等)。《秋兴诗》、《赵松雪心经》、《民书十札卷》、《相州昼锦堂记》、《 嵇康绝交书》《吴兴赋》。
赵孟頫书法在元明两朝影响很大。元初赵孟頫书风流传开来以后,学赵字者甚多,除了亲友、门人、***外,比他地位高的人也有很多学赵。学赵孟頫书法几可乱真的人也很多。后人要辨别真伪很困难。启功先生就曾把赵孟頫真迹看成疑***。后来反复观察考证后才确定为真迹。
上边这幅是赵孟頫写的吗?不是。是俞和(吴兴人)写的
这幅作品是张渊(杭州人)写的。
上边这两幅还只是形似(其实每幅第一个字就露了底),还有更像的,那就神也似了。稍不小心就会看错。
赵孟頫书法作品中比较经典的有:天津博物馆藏《洛神赋》、辽宁博物馆藏《赵松雪心经》、《民书十札卷》等。其中最好的是故宫博物馆藏《太湖石贊》。《太湖石赞》是赵孟頫酒后墨迹,纯任自然,放的比较开。少了拘谨,多了潇洒。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人物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人物行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