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记草书字体教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记草书字体教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笔断意连”,孙过庭在草书《书谱》中,如何巧妙处理?
孙过庭自己在《书谱》中说到:“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
大意就是:每逢观看书法作品中悬针垂露般的奇异笔法,雷声滚滚、高峰坠石般的奇特结构,鸿雁翱翔、野兽骇窜的姿势,鸾凤飞舞、龙蛇惊走的动态,陡绝的河岸、倾秃山峰的气势,面临险境、凭据枯木般的形状,有的像乱云一样厚重,有的像蝉翼一样轻巧。行笔如泉水喷注,顿笔如泰山安然。笔画纤巧像新月岀现在天空,结构疏密像群星分布在银河。
这种神奇奥妙同大自然一样变化万千,不是人力的运作所能够达成的。确实可以说是智慧与技巧的巧妙结合,得心应手,心与手和谐通畅。用笔不可盲目,下笔必定要有缘由:一画之中,有起有伏,变化微妙;一点之内,衄锋挫锋,区别分明。
笔断意连,就是笔画之间虽然没有实际连接在一块,但是笔势之间仍然是连通的,跟我们现在所说的“呼应衔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表现在笔法上,就是笔离纸之后,笔在空中并没有停歇,在空中蓄势,顺势又落纸写下一笔。如《书谱》中的以下诸字:
提画和接下来的短竖之间
三个点画之间相互呼应
最后两笔,一笔回带,然后笔在空中划过,之后入纸写曲平捺。
“笔断意连",是书法书写中常用的一种书写技法,在楷书行书草书最为普遍存在的现象。孙过庭在《书谱》里把“笔断意连”视为顺其自然地书写技法,但在书法遵循的规律和书法法度之内范畴,符合用笔之道之内,比如:乃字,宗字,善字,横字等,都是笔断意连之意。
清代刘熙载说:“草书尤重筋节,若笔无转换,一直滞下,则筋节亡矣。虽气脉雅尚绵亘,然总须使前笔有结,后笔有起,明续暗断,斯非浪作。”就是说,看起来笔笔连续,却又是笔笔断开,这样才不是草率的作品。
孙过庭的草书流畅婉转中极富变化,他临摹“二王”的字体,但是又加入了自己的体会创新,他笔法起笔干净利索,可以说笔端或轻如蝉翼,或重若崩云,刚中显柔,柔中寓刚,飞动轻继,意趣盎然。《书谱》的确是学习草书的好贴。
怎样利用集字做书法创作?
说到集字,最著名的当然就是《怀仁集王圣教序》。集字创作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临帖,它更多地打破了原有的次序,需要对单个字进行搜集、整理、重新组合。
首先,要根据创作需要集字成篇。
我们需要创作什么内容,无论是古诗词、对联还是自作诗,都需要先把对应的单字找出来,再按照格式进行设计。
其次,对集字临摹。
就是要将集字从对临到背临,将它准确的临摹。做到“心不厌精,手不忘熟”的程度,达到形似神也似的效果。
第三,当做到对所集字内容烂熟于心的时候,就要开始考虑章法布局。
思考字与字之间的关系,行与行之间的疏密,结字的呼应等等。因为每个集字都是单独存在的,它们之前缺少天然的联系,所以在调整布局的时候,就要使字与字之间产生呼应,使整幅作品能和谐统一。
第四,从临摹走向创作。
董其昌说:“书家未有学古而不变者也。”创作也是集字的最后阶段,这个时候就要脱离字帖,变化成自己的风格,这个变化就是创作的意义所在。
用董其昌的话说:“盖书家妙在能合,神在能离。”此处的“合”就是指的临摹,“离”就是指的创作。
利用集字创作书法作品有好几种形式,学习书法的人都或多或少经历过集字创作。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对某位书法家的字帖进行了相当程度的临摹之后,可以试着从字帖作品中挑选出来几个或几十个字(字数不宜太多),组成一对联句、一句诗文,甚至组成一首完整的五言诗,以正式书法作品的形式,如对联、斗方、横幅或条幅等等形式,检验临摹的学习成绩,达到温故而知新的促进作用。
毛体字集字作品
目前书法培训班也大都是这样做的,效果也的确很好,这样做也就好比一个木匠,学了一段时间的手艺,试着做了一个小茶几、一把交椅、一块切菜的案板,往往自己都会被自己感动,如果有人再赞美两句,便心花怒放!因此对提高学习书法的兴趣有很好的作用。
柳公权集字作品
另外即使已经出帖,正式进入专业创作,集字也是常见的手段之一。人的精力有限,今人又不常用毛笔写字,写字也不会严格按照书法要求来写,因此,在实际创作中经常会碰到一些生僻字不知道该如何下笔,那么这时候只能去查书法字典来集字成文,这没什么不好意思,总比那些我行我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人要好得多。
王羲之集字作品
我写了几十年草书,但至今仍然经常临场提笔忘字,所以我在创作之前会试写一两遍,这叫“集字排雷”,然后才顺利进入创作状态。
集字创作是每个学习书法的人学会创作的一个途径。不要急于或者盲目建立自己的面貌,那样容易流俗。其实,宗一脉不是什么坏事,更是一个不简单的事情。当掌握了一家一脉,再博学多取各家之长,自己的面貌自然会形成的。而这个时候,这个个性的面貌,是真正意义上的书法。
集字创作,是学书法很好的学习方式,书史记载米芾曾经即是集字创作。
现在达到集字创作也不是轻松的,因为临帖达到瑧熟时期,能够把所学的某书家的字之特征,学到家,换言之,领悟其中的笔画深邃。实际也是出帖的过程。
一般创作时候借用其中比较突出个性的笔画,籍以出现在自己的创作作品,即学其部分笔法。若能够全部学来,就是全部是此贴风格,成为集字,虽则集字,实际具备了领悟某家书帖的风格特点。
***若没有学到真髓,那么集字也是还有自己的笔墨意气。
为了达及一家风格,成功学到了某家风神,也是极为不易的。现在只有几分笔意就很了不起的。
比如现在学二王其真味者不多。还有学习清代何绍基者,也是仅仅停留在几分笔意,很难全学来。
因此能够通过集字创作,从真正意义上说,要求能够具有非常临帖功力。几乎入其笔法与结体的真蕴。
坚持不懈临帖,通过集字是学书的必有书路。经过一段集字创作,然后慢慢走进自己笔法,创作个性化的作品,这是学书的一般规律,是大家学书过程中有过体验的。
谢谢您的邀请和提问。“怎样利用集字做书法创作”?用集字的方法做书法创作,也是书法创作的一种方法,可谓请贤在世,集古为今。
这种创作方法既有初学创作书法的意义,也有检验临摹学习成绩的意义,所以,学习一段临摹之后,都会从自己经常临摹的字帖中选字创作一幅对联,作为一种创作方法。
当然,也有书***底很好的书法家,为了把自己崇拜的书法家的字,变成文学作品的书法,就会用集字的方法创作书法作品。
例如,宋代米芾就经常集字创作书法。现代书法家启功先生也喜欢集字创作书法作品。
对于初学者来说,集字书法创作,主要是利用字帖中的字,凑出一个对联,或者一个成语箴言来创作书法作品。
我们只要在字帖中能够找到要表达的文字,把这些字临摹下来就可以了。
中国最早的集字书法创作,要数《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了,这个书法集字作品,实际上也是一次集字书法创作。
我们不妨大致回顾一下《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的产生过程。
唐贞观十九年(645)二月,玄奘法师在印度求法十七年后,携带一千多部佛经回到长安,当年三月,唐太宗就把他母亲居住过的地方,赠给玄奘,命他翻译佛经,玄奘居住以后,唐太宗母亲的故居就叫弘福寺,玄奘在弘福寺把佛经翻译成了657部汉语版的佛经,呈报给唐太宗庆贺。
为了纪念玄奘翻译佛经的壮举,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宗亲自为玄奘成功翻译佛经的伟大壮举撰写序言,皇太子李治作记。这就是《圣教序》的内容。为了把唐太宗的序言最为对佛教的巨大鼓舞,怀仁和尚打算用唐太宗喜欢的王羲之书法,把《圣教序》刊刻出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记草书字体教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记草书字体教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