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怎么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草书怎么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自学行草书法?
谢邀请!
无论是学习哪种字体的书法,特别是自行学习书法,都离不开临摹书帖。
自学行草书首先要结合自己的书法基础,如果是有一定书法基础的练者,最好从行书的各种笔画、线条的变化、结体时的转换方面进行练习,行草书的变化比较多样,字的变化风格可以在一定的书写规律之下形成,在掌握了笔画线条等基础后,字体的结构神韵全靠自己用笔去挥写。
学习行草书时要特别观察书帖,特别是名家古帖之中强调的章法,可以单独临摹同一个人的书帖,将基本的特点进行充足的消化,经过长期的学习以后,让自己的行笔技法、笔法稳固。
度道书法认为:行和草是两个字体和概念,行书写的草一点可以称为行草,行书写的楷一点可以称为行楷。
一般来说,学习书法无外乎临摹,楷书、行书、草书虽各有不同,但读帖、临摹的方式和方法基本相同。
第一、写行草首先要学会两种字体,一种是行书,一种是草书。
第二,根据自己的性格,行书你可以选择二王一路的小行草,也可以选择“苏黄米蔡”宋四家的行书,清朝的王铎等都可以。
第三,草书学习的话,首先要“识草”,有一个帖是“王羲之草决百韵歌”可以达到规范书写草书,识别草书的目的。建议学习草书的话可以先学这个。
书法的学习,无外乎就是临摹,没有老师指导,自学也是可以的,当有了一定的楷书基本功,就可以着手进行行草书的练习。
首先要根据自己楷书的书写特征,去选择一本较相适宜的行书字帖。行书书法不过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加快了书写速度,增加了上下笔之间的牵丝映带,血脉流畅。
行书讲究计白当墨,疏处可跑马,密不使透风。结字奇侧取势,险中求稳。用笔飘逸中带遒劲,灵动里有沉重,绵里裹针,外秀内雄。
草书的练习,原则上应在行书书写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后方可进行。草书书法书写潦草,难以辨认,草书有专门的草写符号,(可参考于右任标准草书法,)在行书的练习之余,也可学习草书的认知,为接下来的草书学习埋下伏笔。
如今网络时代,有关书法的视频教学数不胜数,可结合自己学习书体选择参考。
本人也是书法爱好者,正在学习之中,欢迎讨论,下附临书,敬请指正,谢谢!
学习书法没有捷径,无论真,行,草书。
我也是自学书法,现在一年半有余,虽没有取得大的进步,至少比以前好了些。就以我亲身感觉来说说习书该注意哪些地方。
一 坚持,每天写会儿。
二 临帖。是为重中之重。怎么临呢?临什么帖呢?这都是初学书法者要面对的问题。1.找本自己喜欢的帖子,适合自己笔法的帖子,尽量久远点的名帖。如果没有楷书功底,还是建议先写写楷书,以便更好掌握字体结构。2.对照帖子临习。先读帖。习看帖子的笔法要点,行气,思考古人笔的走位及运笔。然后临帖,还追求写多少字,但追求字的形体相像。先形体,再神韵。3.临完后对照。看自己的和帖子哪里不一样,找感觉,对照纠错。
三 再坚持。
我就江上人感谢您邀请!如何自学行草?其实行草与楷书一样的学习方法。只是用笔技法技巧不同而已。我也不知道你有没有基础,有基础更好没基础也没关系。只要方法对了下苦工就会能学好。
首先找你喜欢的书法风格,这一点也很重要。人家说好未必适合你。有一点无论你有没有基本功,首先从摹帖开始。刚开始不要图快,学书法不是急的事。慢工出细活。在摹帖之前首先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学这个帖子,哪里值得我学习,我学这个帖我要得到什么东西。我们要带着问题去摹帖。刚开始先学一家,不要这家没学好就学下一家了,下一家学两天又学下一家。这样不好,等你把这家学差不多了,再学下一家就会更容易更快更好学好这家。如小猴子走到一块玉米地摘了两个玉米走了,又走到了一块西瓜地里,玉米丢掉了摘了一个西瓜走了,走到半路看见燕子,结果西瓜丢掉了去追燕子。追着追着燕子飞了。结果玉米西瓜一样没有。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不要瞎折腾。临摹百家自称一家。这句话这是空话,你能把三家学好你就牛逼的不得了。所以不要相信这句话。听听罢了。还有善书者不择笔。无论做什么都有一套工具,书法也是如此。说它有道理也有道理,说没道理也没道理。故事里的事说是也是,说不是也不是。有许许多多的东西很难有正确答案。
怎么执笔怎么用笔。行草肯定是悬腕了,手腕放在桌子是很难写好行草的,很难放开气势就很难写出来。用笔是在你临摹时总结,怎么用笔才能写出这样美的字。当你把这个帖子临出来,用笔也就总结差不多了。因为用笔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自己去体会去感悟。我的用笔也未必适合你。
技法技巧乃至字的结构,都是在摹帖中慢慢积累的慢慢总结出来的。这就是为什么一定要临摹。而且要认真临帖的道理。但是临摹又不能死摹。临摹是要得到人家东西我们才临摹的。我非要临的像,不像不罢休。也没有这个必要。点到为止就可以了。
什么执笔什么用笔,什么技法技巧这都与自己的悟性有关。你悟性高得到就多,悟性差得到就少。所以说书法是悟出来的,是有道理的。在里面所有的东西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书法难就难在这里。也和你下的功夫有关,功夫下的深得到也就多。
这是我个人学书法感悟吧!喜欢就点赞关注。我们一起学习,交流,切磋。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草书创作有哪些技法?
草书作为书法“最艺术”的一部分,当然有它独特技法的部分。一、草书的执笔和运笔。二、草书的使转与点画。三、阴阳互籍――草书技法中最明显之处。四、草书的布白――字法与章法。
我们去参观一个书展。步入大厅后,远远望去,可能会有一幅作品首先吸引你去欣赏。请注意,这时你很可能连作品上写的是什么字都没有看清楚。是什么东西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力量,把你吸引了过去呢?这主要是跃然纸上的线条产生的神奇效果。书法能够传神,可以感人,一幅好的作品,可以使你终身欣赏感悟、回味无穷。如果线条本身失去了立体感,就会变得僵死,丧失了活力。僵死的,没有活力的线条,再怎么组合,也不会有生气。只有活泼、润泽、跳动的点线,才能产生艺术的魅力。由此可见,用笔的总原则是多么的重要。
附图一是吴玉如老前辈的草书作品。
限于篇幅,侧重说说草书的运笔:
草书运笔主要是一个“活”字。想做到“活”,就得学会笔的笔锋和笔腰的配合、换锋、露锋、藏锋等几方面。
笔锋与笔腰的配合――在楷书书写的过程中,运笔主要依靠笔锋(即一、二分笔),而很少用到笔腰(三分笔以上)。草书则不然,因为写草书挥洒的幅度大,行笔的速度相对的要快,只用笔锋书写的话,则容易产生纤弱无力或者笔道太细的毛病。通常写草书是用毛笔的笔锋书写清秀劲挺的笔道,也来做起笔、收笔、拖丝的部分。而笔腰则用来写厚重丰满的笔道。草书的墨迹淋漓尽致、苍劲苦涩往往也是借助笔腰部分的结合来体现出来。这种锋腰使用方法也就是草书“提顿”的要领――“提”就是笔锋的活用,“顿”也就是笔腰的活用。明白了这个道理,也明白了草书用笔的一半。
附图二为唐·张旭草书
换锋。在整个草书书法创作中,“换锋”是十分重要的手段。换锋,就是调转笔锋,八面出锋就是把笔头的前后左右都用上。在书写的过程中有时笔头歪了、笔锋朝向变了,这就要“换锋”,起码把笔头调顺。
书法艺术有许多奥妙,难以用语音文字准确的表达出来,《书谱》中提到“心之所达,不易尽于名言,言之所通,尚难形于纸笔”,对初学者就更难一下子讲得明白了,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学好、领悟到草书的技法。
中国书法可以分为两部分,技法部分和艺术部分。这两个部分的关系大致上可以归纳为通过技法表现艺术性,艺术性依托技法而存在。
所以,艺术性是技法最终目的,而技法是达到艺术性的手段。
然后我们再来看草书的技巧,这个问题就很明了了,我们不用去说草书的艺术性,那是以技法作为手段所最终呈现的效果。
而草书书法的创作技法,可以分为这样三部分:
笔法、结构、章法。
下面谈一下这三部分:
一、笔法
草书的笔法是非常讲究的,不是像我们通常以为的那样,胡涂乱抹就可以。
在草书的创作中,中锋偏锋的运用、方笔圆笔的选择,尤其是古代经典草书书法作品中的转承启合的处理,这一点在草书创作中非常重要。
二、结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怎么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怎么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