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字体练习打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草书字体练习打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书法中草书一个字多种写法,普通人难看懂,有标准统一规范吗?
书法中草书一个字多种写法,普通人难看懂,有统一标准吗?可以说有,从最初的《王羲之草书要领》到后面的《草诀百韵歌》以及近代于右任先生的《标准草书千字文》等都可以视为草书的标准;也可以说无,盖因草书乃个人性情发挥的最佳字体,其书写不像正体字那样讲究法度严谨,而偏重个人习性的发挥,且个人又因成长环境、教育水平、人生阅历等不同,因此,即使有草诀的基础但每个人的书写还是各异的。
图片:王羲之草书要领图片
草书是从隶书演变过来的,其最初为章草是汉隶字体的一种快写字体,此后张芝总结归纳出小草以及唐代发展出狂草,这三者均是属于草书的范畴。
草书字体是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中最能体现个人的性情。但其又不似正体字那样有着严谨的法度,因此在辨识上就造成了困难。
可以说,即使是多年沉浸草书研习的书家,在欣赏一幅草书作品时,其大部分还是需要联系上下文方能予以确定,否则只从单个字进行观看也是不能做到百分之百肯定的。
草书的标准一般从古代的草书要领、要诀以及近代的标准草书等书籍和各种流传的碑帖等进行学习的。因此,此草字的意思为简洁、快速,而非是糊涂乱画。其书写更是讲究在规则内进行变化。
图片:王羲之草书上虞帖
草书无标准是从个人的性情角度进行理解的,而非是草书的书写没有标准。
是学书法的人都知道,草书是书法的最高阶段,也是最难写的!草书不是笔画的简单缠绕和潦草,而是每个字都有草书符号的。学草书必须要掌握孙过庭《书谱》,张旭的大草,《草字诀》,于佑任《标准草书》等几种草书的写法。在创作应用中,因为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情和书写习惯不同,会用不同帖上的草字,这是正常的。因此不好统一,这就造成了草书作品不好辩认?要达到草书标准也很难!尽管这样,草书还是有非常严格的规律的,因为笔画的减少,很多部首很相似,少一笔多一笔都会是一个不同的字。对于没学过书法和没有熟练掌握草书符号的人,难以辨认是正常的!但对于从篆,隶,楷,行一直写到草书的书家,应该是很容易辩认和创作的!
章草是规范的,今草就缺乏规范性,学书者都想发挥自己的个性,所以变识度就很难识别,当今受利益的影响,急功近利的人太急躁了,不去审视自我,无心思做下来潜心学习古祖的模帖,心中只有利益,真是可悲……
首先谢谢邀请我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把草书的来源、演变搞清楚,把这一问题搞清楚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草诀百韵歌》一开始说的很清楚:草圣最为难,龙蛇競笔端,毫厘虽欲瓣,体势更须完……草书不是简单的潦草、任意简化、缠绕,随心所欲的乱画乱涂,是经历长时间的实践、总结,逐步规范来的一个个代表符号,写草书的人必须按照一个个约定俗成的符号去书写,一笔一画,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不要看草书家牵丝萦带,上贯下连,左右开合,参差错落,大大小小……其实都是按照约定俗成的符号、一定的法度去书写的。再就是草书最能表现书家的性情,这就造成了草书的不同风格,不同面貌,这就是草书的多样性的形成。但是,在这多样性中还是有规律可寻的,有草知识、理论基础的人,欣赏草书作品是比较容易的,如果不按草书法度去写,不按照约定俗成的草书符号去写,胡涂乱画,那不叫草书,那只能叫涂鸦,看看当今一些急功近利之徒的所谓草书,大家就应该明白了。以上是本人一己之见,还望方家斧正。
草书在书法领域,是有严谨的法度的。怀素的狂草天马行空但不失法度。具体的表现被称为草书符号,意思是这个字在草书中就用这个符号表示。草诀百韵歌说的清清楚楚。
小编提供的图片,任意拉伸撇捺,随意弯曲钩弋,看似潇洒,实则做作。而且部分笔画胡乱穿插,违背了草书的法度。实难归入书法范畴。
怀素自述帖
怀素食鱼帖
文字草书怎么写签名好看?
写自己的名字看似简单,写好也不是易事。签写自已的名字一般都喜欢用草书,怎样用草书写才好看呢?这要从书法的基本常识说起:
一、要写出园润、浑厚、饱满且富有质感的优美点画,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掌握草书用笔的技巧,最关键的是通过指、腕、手臂的协调动作,用逆入空收、提按有度、方圆互见、迟速並行、顿挫涩进等基本方法,保持中锋行笔的势态。
二、唐代书法家孙过庭说:草贵流而畅。怎样达到流而畅,主要是书写时一要省减笔画,笔简意存,二要变直为曲,牽引连接,三要合并挪移,错让有序。掌握了以上几种方法,写好自己的名字也不是难事。
三、写自己的名字要写出气质风格。或以骨胜,雄强肃穆,刚健威武,如壮士佩剑,具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气势。或以韵胜,淡雅柔婉,妍媚纤丽,给人以恬静舒俊的感觉,要有清气、静气,避免俗气、江湖气。
四、草书汉字在数千年的衍变、发展中,结字的丰富变化令人眼花缭乱,虽然千变万化,但其中有一定的法则,切不可随意造字,以免贻笑大方。对自己名字中的几个字的草书写法在书法字典中很容易查到的。
文字草书写签名,必须要结合美术和自己名字的特点来下写
草书本身一般人不仔细看,就是看不很清楚,容易把字认错。既能让人看出是什么字,让人感觉写的非常美,就会认为写字者很有文化,不论是***剧明星商业汇演的签名墙签字,还是老百姓公司开会签字,基本上都是草书。其中大部分认不出什么字,可以断定,这些人写字基本上就他本尊能认出是什么字。
可见书法修养时时体现在不同的具体环境上,暴发户往往功成名就后第一件事就是练习书法签字,往往草书更能体现一个人的书***底,(草书是不二选择)所以很多***剧演员及暴发户及各类伪文化人都注重签名用草书。
把签名写的象美术作品一样,象一幅画一样,人们们都喜欢看,比如写“竹”字时,让人看了确实象竹子的形状,就会让人肃然起敬,高风亮节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
草书往往是书法字体艺术最高的表达形式,对书法游刃有余的表达就是草书,草书如行云流水般,可以显示出个人的书法个性,不拘一格的艺术形式往往自成一派。
有美术的基础,写出的签名与没有美术功底写出的签名是有很大差别的,虽然从字体的形态用笔上很难区分,但是从字表示出的神及字韵内涵是不一样的,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呀!如果签字没有美学观点,往往离开丑书不远了。
草书写签名时一定根据自己名字的个性特点书写,比如叫志刚,一定是不能写的太柔,字体必须刚健有力,比如女孩子叫嫣雨,签名要写的朦胧些,字与字之间尽力量连写。让人以联想到烟雨朦胧......
行草书的速度如何把握?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行草书的书写速度,必须要有节奏感,且要把握好一个度,做到时慢,时快,时中,用笔要流畅,动作要到位,结字要雅致而优美。
行草书用笔节奏,请各位朋友看上图。
学行草书,可临摹颜真卿《祭侄文稿》和苏轼的《黄州寒食帖》,也可临摹《米芾尺牍》。另外,《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和王羲之《兰亭序》亦可学之。在以上行书作品中,古人的用笔都是千变万化的,也是老辣流畅的,[_a***_]写的行书可称之为行书经典。
如果题主感兴趣的话,也可临摹行书鼻祖刘德升的行书。据说,王羲之学行书就是师法刘德升的字。刘德升的行书用笔,可谓是丰富之极,观之,认为他的书写速度不但快,且有节奏感,还有艺术观赏性。
上图为行书鼻祖刘德升的行书作品,字虽少,但很高雅,用笔也是一绝!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一如音乐!慢慢地弹琴岂能体现功力?
越是复杂的音律,越是短促的音节才越是体现音乐人的谱写与弹奏功夫!音节慢的也有,但绝不是高境界的音乐。
书法也有难度,比如王羲之的书法就是难度的翘楚,也无人能及!王羲之的书法速度怎样?虽说王羲之的书法不能比颜真卿,米芾与王铎的快,可是绝对不可能慢,有一句从王羲之传下来的书法术语就可以证明,那就是小鸡啄米!
草书自不释言,不快还写草书做什么?你写草书还没有楷书写的快 !那还是草书吗?至于行书,虽说不能如草书般的快捷,可也不是慢写的书体,慢写是什么?是描!是画!是摆!如果慢慢地描画都是功夫的话,书法也没有什么难度可言了。
所以,书法需要快捷的速度,但也不是一味的疾风暴雨,因为书法有顿挫,有行笔!快与慢交替才是书法的韵律之美!
行草书的书写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
一,作品与作品比较:近楷者慢,如苏轼行楷《赤壁赋》。(见下图第一排左一)。近草者快,如苏轼行书《念奴乔.赤壁怀古.》。(见下图第一排左二)。不疾不徐,速度适中如苏轼行书《归去来辞卷》。(见下图第一排右一)。
二,在一幅书法作品中,行与行比较,随着书者情绪变化,有时书写速度快,有时书写速度慢。如下图第二排中间一张《黄州寒食诗帖》。
三,在一个字当中,笔画起、收笔慢,中段行笔稍快。转笔处圆转快,方折慢,笔画之间牵丝连接处快,有出鋒的笔画稍快。
四,在毛笔含墨多时,用笔快,含墨量少时,用笔慢。
五,在创作时,因人而异,总体节奏有快写,慢写,匀速的写三种方式,我们可以多创尝试,看哪一种书写速度能表达书法风格和书写时的心境,就用哪一种书写节奏写。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行草书的书写速度,属书法节奏的一部分,与作者情绪的变化、书写的内容等因素有关。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一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从音乐和舞蹈中,可以很容易地听出或看出节奏快慢的变化。一阵急促的跳跃过后,总会有一段舒缓的过渡,如此快慢的转换,方显出艺术的魅力。
书法同样有节奏变化,书写的快慢是其中一种。
最能体能这种变化的,莫过于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开篇“维乾元元年”数行,颜真卿情绪尚还抑制,字里行间比较平稳,当写至“父陷子死,巢倾卵覆”时,悲从中来,情绪起伏,笔下速度不由得加快,而当写至最后几行时,已不能自已,落在纸上的已是狂风暴雨般的狂草。
在书法中,篆书、隶书、楷书属静态书体,行书、草书属动态书体,行草书的书写速度本就比篆隶楷稍快。而在一件作品中,影响其快慢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行草书最能表达作者思想,因而其书写速度与情绪变化的关系较大,上面所说的《祭侄文稿》即为一例。
行草书的速度如何把握?
行书和草书的书写节奏不一样,字的大小节奏上也不一样,纸质的生熟,毛笔的软硬,也是书写速度快慢的因素,而个人的书写节奏也不一样。
我们常常见到很多著名书法家,大字写的生龙活虎,气势磅礴。而小字却不足观。小字写的秀美妍丽,似态万千,而大字写的捉襟见肘。这是为什么?就是运笔速律的改变。习惯了某个尺寸大小的字,在习惯范围内运笔控制得很自如。大小一改变,就不能很好的控制。这是因为手上的肌肉群对熟悉的运动产生的记忆。长期的写一个尺寸,什么地方需要快,什么地方需要慢,心手能够和谐一致。
如何把握好自己的行草书速度呢?就要靠自己去练习。在书写的速度问题上,是没有任何标准的。书法中的速度快慢,不是衡量书法水平的标准。书写的快慢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书法风格。如赵孟頫的小行书,速度非常快。而苏轼的行书在速度上就不能快。赵孟頫用的是硬毫,苏轼的是软毫。你要练习快的节奏,就选择王羲之,赵孟頫一类秀妍的行草书。要稍慢一点,就学习颜真卿,苏轼一类遒润的行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字体练习打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字体练习打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