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柳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柳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颜骨柳筋是成语吗?
首先不是颜骨柳筋,而是颜筋柳骨。
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创“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代表作为多宝塔碑。
柳公权,唐代书法家,历仕宪、穆、敬、文、武、宣、懿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
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自创“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
颜筋柳骨出自宋·范仲淹《祭石学士文》:“曼卿之笔,颜筋柳骨。”指颜柳两家书法挺劲有力,但风格有所不同。也泛称书法极佳。
我是头条号以史为鉴,埋没的历史真相、误解的历史人物、不为外人所知的关系......我来为您讲述,欢迎关注。
首先,谢谢***邀请!
颜骨柳筋(亦称颜筋柳骨),是形容书法苍劲有力,泛指书法极佳的成语。出自宋·范仲淹《祭石学士文》:“曼卿之笔,颜筋柳骨”。
颜指颜真卿,柳指柳公权,与欧阳询、赵孟頫(fǔ)四位书法家合称楷书四大家,并形成以各自的姓为体法的门派。即颜真卿为颜体,柳公权为柳体,欧阳询为欧体,赵孟頫为赵体。
颜真卿在书法史上是继二王(王羲子、王献之父子)之后成绩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法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楷书端正劲美,气势雄厚,自始自终均用正锋。
柳公权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以瘦劲著称,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较之颜体则稍显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形容二人的书法风格像筋、骨那样挺劲有力,但风格有所不同。
成语典故:
1、宋·范仲淹《祭石学士文》“曼卿之笔,颜筋柳骨”。
2、宋·陆游《唐希雅雪鹊》“我评此画如奇书,颜筋柳骨追欧虞”。
谢邀!很高兴问答你的问题。颜骨柳筋不是成语,虽然它曾在一些文章中出现过。我想你问的应该是颜筋柳骨吧!肯定的告诉你颜筋柳骨是一个成语。这一成语 出自宋朝范仲淹《祭石学士文》:“曼卿之笔,颜筋柳骨。”
这一成语也叫做“柳骨颜筋”。出自元朝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这的堪为字史,当为款识,有柳骨颜筋,张旭张颠,羲之献之。”
那么这一成语表达什么意思呢?主要用于书法作品的赞美之词。这里的“颜”和“柳”分别指唐朝书法家颜真卿和柳公权。
颜真卿的书法用笔肥厚粗拙,显得金健洒脱。
柳公权的书法棱角分明,以骨力遒健着称。
“颜筋柳骨”是说他们二人的风格像筋、骨那样挺劲有力。为什么一个用筋一个用骨,是为了表达两位大家艺术风格的不同。
我们生活中运用这一成语主要称赞某某人书法极佳。
颜骨柳筋是成语,颜:指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柳指: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泛称唐,柳二大家。皆因两家书法苍劲,有力,但风格上又各有所不同,但却同具书法大家风范,固有颜骨柳筋的泛称。
诚谢邀请,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颜骨柳筋”是成语。宋代陆游《唐希雅雪鹊》诗:‘我评此画如奇书,颜筋柳骨追欧虞。’也作‘颜骨柳筋’。《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此书颜骨柳筋,无一笔不合法。不可再易,就请写完罢了。
颜骨柳筋的原意是指颜真卿和柳公权他们二人的书法风格像筋、骨那样挺劲有力。
颜筋柳骨出自宋·范仲淹《祭石学士文》:“曼卿之笔,颜筋柳骨。”指颜柳两家书法挺劲有力,但风格有所不同。也泛称书法极佳。
综上所述,颜筋柳骨与颜骨柳筋是同一个词语衍生而得,其词义相同!
附:中华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早在盛唐时期,楷书就已经达到了顶峰,其中主要的就是以颜真卿为首的颜体为主,以及晚唐时的柳公权的柳体。二者的书法造诣一直流传到今,被合称为“颜柳”
什么是颜筋柳骨?
何谓筋骨?是内在无形而存在,颜之筋是字之延伸柳之骨是字之肩架,但外形之表现是肌肉三者缺一不可。其实就是字的外拓与内敛,书法除草书外都讲求字的平稳避让疏密有度,基础训练是关键,一旦入门可选心仪书体驾轻就熟。
东一榔头西一棒,打断骨头连着筋!
我的可爱的悟空朋友,昨天还在讨论男人怕老婆,今天却是研究书法问题。
真不知道,让我如何说您?
颜筋柳骨应该怎么理解?感谢悟空友邀请回答问题。
颜筋柳骨,出自宋朝大文学家范仲淹的《祭石学士文》,曼卿之笔,颜筋柳骨!
颜真卿柳公权楷书,属楷书四大家翘楚,皆为唐代书法大家。
颜真卿,瑯琊临沂山(今山东临沂)人,是中唐时期书法创新代表人物。颜真卿代表作《颜勤礼碑》,著名于世,千古不衰。
柳公权京兆华原(今陜西耀县)人,初学王羲之,并深研欧阳询、颜真卿笔法,而后自成一家。
唐代大家颜柳之字,遒劲有力,堪称墨宝。
颜筋柳骨:指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风格特点。两人书法整体上都像筋,像骨一样强劲有力道。
颜真卿是盛唐时的书法代表,而柳公权是晚唐时的书法代表。所以柳公权的书法在一定程度上受颜真卿的影响,但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颜体筋力浑厚,字形方正。所谓筋,可从字体衔接角度来看,颜体字转笔时刚劲有力,就像人的筋一般有很强的韧性。
柳体骨力劲健。所谓骨,可从字形来看,柳体字较之颜体字要细些,削瘦,也正如人的骨一样,人常说:骨瘦,大概就是这样。
感谢您的邀请,对于颜筋柳骨,是对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书法风格的敬评。宋苏轼《论书》云:“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书也。”
首先说何为“筋”?明丰坊《书诀》云:“书有筋骨血肉,筋生于腕,腕能悬,则筋脉相连而有势,指能实则骨体坚定而不弱。”所以说悬腕作书时,能使字的筋脉相连有势。大书法家颜真卿因幼承家学,并广学博览,书法风格曾历经三变,由清健到圆劲、到更为雄健,此成就其字体具有筋的劲势。颜体字结构的主要特点是:横画与竖画对比强烈,所有点画提按比较明显,总体结构平正饱满,给人独特的美感是雄伟、浑厚、博大。也可从笔画:呼应点、三点水、平横、提手挑、悬针、直撇、直捺、长捺波磔、弧钩、折弧钩等处来细细感受。
再者何为“骨”?元陈绎曾《翰林要诀.骨法》云:“字无骨。为字之骨节,大指下节骨是也。提之则字中骨健矣。纵之则字中骨有转轴而活络矣。提者,大指下节骨下端小竦动也;纵者,骨下节转轴中筋络稍加和缓也。”也就是说,其产生于作书过程中,执笔之大指下节骨有提有纵的运动,使点画有筋有骨。此书法风格大书法家柳公权融会贯通各名家所长,形成独特风貌,下笔更为劲健。其用笔是“方圆并用”,字体特点:笔势开张,中宫收紧,点画挺拔劲峭、顿挫规整,结构谨严,清奇有骨。例如:其“口”字上大下小,“风”字如张弓蓄力。
中国汉字不仅只是写清楚端正,还要把其写美,让其含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展现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正如唐代的“颜筋柳骨”。
谢悟空小秘书邀!
你好,见字如面。
两人都是中国古代书法史上著名的楷书大家:颜公书法用笔肥厚粗拙,显得筋健洒脱。柳公书法棱角分明,以骨力遒劲著称,这里所说的“颜筋柳骨”是说他们二人的风格像筋、骨那样挺劲有力。
了解一个人的书法应该结合人物的时代背景和个人性格。
我们先谈一下颜真卿大家:
颜公首先是一个很正气之人,这也影响了他的书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他的书法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既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
颜真公的真书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一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捺略粗。这一书风,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气象。
然后我们谈一谈柳公权大家:
柳公亦以楷书著称,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柳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柳行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