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字体与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楷书字体与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楷书和行书区别?
行书和楷书之间没有任何联系。行书和楷书的根本区别是用笔和结构布局不同。虽然楷书早于行书。
上图为行书创造者、东汉时期的刘德升的行书作品。
根据汉字演变和发展过程,楷书早于行书而晚于草书,所以说,行书和楷书之间是没有一丁点儿联系的。近年来,有不少书友总是把“只有写好楷书才能写好行书和草书”当作学书练字的真理,实际上这是对初学书法者的误导。行书的笔法和结体,与楷书的用笔和结体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是行书与楷书的区别。用行书的用笔去写楷书,是行不通的。用楷书的笔法去写行书,也是行不通的。
王羲之学行书,师法的是东汉时期刘德升的字。王羲之学楷书,师法的是楷书鼻祖钟繇和卫夫人的字。王羲之学草书,师法的是草圣张芝的字。由于王羲之学书刻苦,且天尊和悟性极高,他的草书,楷书,行书,都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通过王羲之学书的经历可以看出,行书和楷书之间是没有任何联系的。
上图为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兰亭序集》局部。
楷书和行书是有区别的。所谓楷书,又叫做真书,是把隶书点画的波磔(zhe)改为平直,把形体的扁平变为方正,这样点画清楚,结体端正,既便于书写,又易于辨认,所以楷书一经形成,字体便长期保持稳定,一直沿用至今。在漫长的中国书法史上,群星璀璨,涌现出许多楷书大家,三国时期的钟繇被称为楷书之祖。此外还有比较著名的四大家,欧阳询(欧楷),颜真卿(颜楷),柳公权(柳楷),以及元朝的赵孟頫(赵楷)。所有这些楷书大家为我国书法普及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除楷书外,又在楷书基础上产生了行书,行书简化楷书的点画,又兼带草书联绵笔势,既不象楷书那么工整,又不象草书那么潦草,既比楷书易写,又比草书易认,最切合实用,因此它和楷书一样通行至今。天下第一行书当属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总之,楷书易写易认,是学习书法的基础。行书比较实用,是平时工作学习的实用书体。
通俗讲——
一笔一画写的汉字,若结体符合书法审美,就是楷书!若仅仅横平竖直,我们又俗称“方块体”。
楷书具体又分三类:魏楷、晋朝楷书、唐楷;我们大众练的最多的,当属唐楷;
而我们所谓的“连笔字”,若是其结构、章法符合书法审美,就是行书。行书又分为行楷和行草,但市场上的硬笔字帖,又分为:硬笔行楷、硬笔行书、硬笔行草;
楷书辨识度更高,美观大方,但书写速度较慢;而草书,书写很快,但却难以辨识。
于是,作为折衷平衡的书体,兼顾书法艺术性和实用性的行书,就成为大众欢迎的书体,正所谓:不真不草,是曰行书。
历史上,行书的审美,沿袭二王,追求飘逸、妍美风格。
硬笔行书,名家很多,如:田英章、荆霄鹏、卢中南、吴玉生、沈鸿根等等。
1、符合传统书法结体,但表现的是硬笔的特性,若过度去追求软笔的效果,就书写过程看,已近乎是美术字式的描字了,包括行书在内。
放弃自身特性,不会是任何美的实质,正如:男性不宜婀娜,女性不宜粗犷。
1、用笔上
行书在用笔上有了很大关键性的改变,比方说变楷书的方为圆,并去掉了顿笔。
楷书在用笔上是非常复杂的,除了斜捺之外,起笔和收笔都需要顿笔,尤其是在转折处都需要顿笔。
2、字形上
行书在字形上还借鉴了草书的写法,很多笔画可以简省和替换,这样不仅仅可以提高书写的速度还可以增强表达的元素,起到一种简省笔画,以简代繁的作用。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楷书是我国封建社会南北魏到晋唐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在楷书产生之前,我国的书法已产生了大篆、小篆和隶书三种书体。大篆是相对小篆而言的,一般把小篆以前所有的古文字统称为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和战国时期除秦国之外的六国文字。
小篆是秦统一中国之后通行的文字,它是以秦国的文字为基础,参照其他诸侯国文字,为便于书写而删繁就简、规范统一的,这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初的规范化书体。隶书是继小篆之后出现的又一代表性书体,它是在小篆的基础上产生的。
唐代的楷书,亦如唐代国势的兴盛局面,真所谓空前。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在楷书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楷书讲究严谨的法度,笔法规范,端装正危,结构求形质。而行书则是简洁流畅,讲究韵味,结构求灵变。以军人队列训练为例,楷书就是正步,齐步走训练,要求令行禁止,整齐划一,步调一致。而行书好比战术训练,求变,求活,出奇制胜,以战胜敌人为根本。部队上有句老话叫“队列没有对,战术没有错",这句话很够品味。中国汉字的特点是横划多,在王羲之的《姨母帖》,横划很少雷同。
行书的韵味在于精气神。笔法多变,起承转合连贯性十分强烈,是书者性情,审美,笔***力,文化沉淀,阅历积累的集中表达,书法的乐趣也体现在行草书中,书法家于右仁讲,我在写行草书中才体会到书法的美妙,乐此不彼。对书法爱好者而言,还是不要只停留在楷书阶段,要勇敢的向行草迈进。看王羲之的正楷书传下来不多,王羲之是在中年三十多岁写的《兰亭序》和《黄廷经》,可见,他没有在楷书上停留很长时间。
练习行书还是以二王为宗,依《圣教序》《姨母帖》《二谢帖》再配以得圣教序笔法明显的杨凝《韭花帖》,遂步走向创作之路,享受书法的奥妙与乐趣。
行书和楷书有什么区别,不是都叫行楷吗?
楷书是工整的,是基本的,行楷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的带有行草的味道,但又不失楷书的基本,行书是有点草的感觉,写的时候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字字连接。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行楷,也称“汉字行楷手写体字形”,是偏重于楷书书写笔法(法则),比楷书行笔自由,又比行草规正的行书字体。或曰:是汉字在楷书基础上简约书写笔画、增强书写映带、表现书写意趣以适当加快书写速度的,少量改变书写笔顺,且具较强易识、易学特征的实用性手写体字体。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字体与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字体与行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