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坊于右任草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坊于右任草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于右任的书法有何特点?
关于于右任,有书法家认为,他虽然创立了标准草书社,但其草书不如其楷书和行书。
但的草书失于标准化。他有把草书简单化的倾向,只作表意的符号,而忘了书法更应该是表情的符号。后来学他的,只知依样画葫芦,不知其产化的由来。
他的魏体楷、行书,深得魏碑神髓,并用新的形式发扬光大了。赵之谦的魏碑已经很好了,但未达到于右任这种化境。
于右任祖籍陕西三原县,是国内上个世纪***级的书法家,“当代草圣”和“近代书圣”是后人对他中肯的评价。同时,他在文学(诗词)、教育等领域,也有突出成就。
鉴于在书法和文学领域有极高成就,连同是书法和文学大家的毛泽东,也很欣赏和仰慕,两人常在一起探讨书法和文学。
于右任作为陕西顶尖的文化名人,我平时对于右任关注较多,以我的理解和分析,他的书法最重要的特点就是:
刚柔并济,虚实相生,沉稳中见潇洒,平正中见奇崛。
无论是行草书,还是楷书,于右任都把魏碑作为基本骨架,真正做到了刚柔并济,刚如铁斧劈山,势大力沉,劲健雄壮,尤其是楷书,在浓郁的金石味中,又带有一些朴拙味道。
而他的行书,柔若祥云缭绕,飞洒灵动,气息十足,却又显得入纸三分,没有那种轻飘飘之感。
许多书法家写楷书时,结构、章法、笔法都不错,却容易陷入呆板、僵硬的套路,写出的楷书缺乏灵气。
写行书和草书时,给作品中灌注的气息够了,却笔力达不到要求,没有力透纸背的那种感觉,字体如浮在纸面,轻飘飘的。
以历史论应该有历史价值,历史代表那个年代的审美和历史的产物,从书法艺术来看所有艺术品都包含独有的艺术密码,一幅作品包含每位艺术家当时个人的信息,怎么理解怎么体会这和自身基础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性格,健康,格局等等,至于是收藏字画名人或名人字画这都按自己需求,有偿收藏和无偿收藏作品应该都会有反应。
于右任先生是近代的草圣`.人品不用多讲.草书从汉至清代.各家的草法符号都规范.给后人们学习草书带来很多不变.也让欣赏者难认识.使得草了书乱象丛生.无法认同.在于左任先生的带领下.组织了草书规范团队.使得后人学习草书有了规范写法的可参照体.也使学习草书者少走了很多弯路.感谢于老先生
于右任先生的书法得力于魏碑。于右任早年临摹《龙门二十品》,天资既高,用力又勤,功力深厚。晚年专写怀素小草《千字文》,用笔由方入圆,劲力内敛,笔势飞跃,深得向背使转、抑扬顿挫之妙,为草书开拓出一个新局面。
书法中草书一个字多种写法,普通人难看懂,有标准统一规范吗?
首先谢谢邀请我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把草书的来源、演变搞清楚,把这一问题搞清楚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草诀百韵歌》一开始说的很清楚:草圣最为难,龙蛇競笔端,毫厘虽欲瓣,体势更须完……草书不是简单的潦草、任意简化、缠绕,随心所欲的乱画乱涂,是经历长时间的实践、总结,逐步规范来的一个个代表符号,写草书的人必须按照一个个约定俗成的符号去书写,一笔一画,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不要看草书家牵丝萦带,上贯下连,左右开合,参差错落,大大小小……其实都是按照约定俗成的符号、一定的法度去书写的。再就是草书最能表现书家的性情,这就造成了草书的不同风格,不同面貌,这就是草书的多样性的形成。但是,在这多样性中还是有规律可寻的,有草知识、理论基础的人,欣赏草书作品是比较容易的,如果不按草书法度去写,不按照约定俗成的草书符号去写,胡涂乱画,那不叫草书,那只能叫涂鸦,看看当今一些急功近利之徒的所谓草书,大家就应该明白了。以上是本人一己之见,还望方家斧正。
是学书法的人都知道,草书是书法的最高阶段,也是最难写的!草书不是笔画的简单缠绕和潦草,而是每个字都有草书符号的。学草书必须要掌握孙过庭《书谱》,张旭的大草,《草字诀》,于佑任《标准草书》等几种草书的写法。在创作应用中,因为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情和书写习惯不同,会用不同帖上的草字,这是正常的。因此不好统一,这就造成了草书作品不好辩认?要达到草书标准也很难!尽管这样,草书还是有非常严格的规律的,因为笔画的减少,很多部首很相似,少一笔多一笔都会是一个不同的字。对于没学过书法和没有熟练掌握草书符号的人,难以辨认是正常的!但对于从篆,隶,楷,行一直写到草书的书家,应该是很容易辩认和创作的!
草书在书法领域,是有严谨的法度的。怀素的狂草天马行空但不失法度。具体的表现被称为草书符号,意思是这个字在草书中就用这个符号表示。草诀百韵歌说的清清楚楚。
小编提供的图片,任意拉伸撇捺,随意弯曲钩弋,看似潇洒,实则做作。而且部分笔画胡乱穿插,违背了草书的法度。实难归入书法范畴。
怀素自述帖
怀素食鱼帖
书法中草书一个字多种写法,普通人难看懂,有统一标准吗?可以说有,从最初的《王羲之草书要领》到后面的《草诀百韵歌》以及近代于右任先生的《标准草书千字文》等都可以视为草书的标准;也可以说无,盖因草书乃个人性情发挥的最佳字体,其书写不像正体字那样讲究法度严谨,而偏重个人习性的发挥,且个人又因成长环境、教育水平、人生阅历等不同,因此,即使有草诀的基础但每个人的书写还是各异的。
图片:王羲之草书要领图片
草书是从隶书演变过来的,其最初为章草是汉隶字体的一种快写字体,此后张芝总结归纳出小草以及唐代发展出狂草,这三者均是属于草书的范畴。
草书字体是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中最能体现个人的性情。但其又不似正体字那样有着严谨的法度,因此在辨识上就造成了困难。
可以说,即使是多年沉浸草书研习的书家,在欣赏一幅草书作品时,其大部分还是需要联系上下文方能予以确定,否则只从单个字进行观看也是不能做到百分之百肯定的。
草书的标准一般从古代的草书要领、要诀以及近代的标准草书等书籍和各种流传的碑帖等进行学习的。因此,此草字的意思为简洁、快速,而非是糊涂乱画。其书写更是讲究在规则内进行变化。
图片:王羲之草书上虞帖
草书无标准是从个人的性情角度进行理解的,而非是草书的书写没有标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坊于右任草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坊于右任草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