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章字体楷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章字体楷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书法作品用一个楷体章行吗?
书法作品用一个楷体章不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传统文化之要求,书法作品要有三个章①引首章②落款章③落款章。引首章在作品右上角用,一般是第一和第二个字之间的位置盖章。那两个落款章,在作品左下角盖,上盖阳章下盖阴章,天上地下是传统吗。
书法印章用什么规格好?闲章一般刻什么?
书法印章用什么规格要根据书法作品来定。
书法加盖印章是有讲究的。它们根据书写的文字内容,书写的字体风格,书写的尺幅大小以及字体的大小来灵活处理安排。
书法作品一般的加盖印章,是在落款处盖作者的名号章,或者名号章结合斋馆号章。名号章斋馆号章一般被认为不宜大于款字。
这是最简单的,最基础的盖章。作品落了款,有了名号章,通常被认为是有了“章款”,可以说是完整的作品。有了名号章,如果再在书写内容的开头位置盖一枚印章——“起首章”,也称之为“启首章”。就更加的完美,起首章与名号章前后呼应,阴阳相配。作品的中间部分是墨色,是多姿多彩的字迹,前后有两处红色点醒。又让读者知道书写的作者,又欣赏到印章的篆刻之美,印章的文字内容的寓意。
除了名号章和起首章以外,也可以在作品的适当位置再加盖一些印章,以增加丰富的印章效果含量。但是这显然是一个技术活,说的大一点这个就需要作者有较高的审美能力,整合能力。如果把控不好,就成了画蛇添足。
作品上加盖的印章既要顾全印文的内容与书写内容的关系,也要顾全朱文与白文,印色轻重对比等等的关系。
印章在书法作品上的运用是讲究的,复杂的,对作品的增色作用也是独到的,所以加盖印章也要学习和体会,让它们在作品中起到恰着好处的作用。
闲章的 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和爱好来定!
作品中用印章的大小取决于作品,一般名章略小于落款字即可,一般2厘米至2,5厘米见方差不多,太大了显的野,不雅致。小楷用印1厘米就可以!
闲章指镌刻姓名、斋室、职官、藏书印等以外的印章。从秦汉时的吉语印演变而来,除刻吉语外,还常刻诗句、格言、自戒之词等。
闲章内容是“包罗万象”的,粗略归纳,大致有以下的几类。
一、诗词类。由于印面大仅枣栗,故多是摘诗词中的精彩名句。若明汪泓所刻“半潭秋水一房山”、汪高垲所刻“闹红一舸”之类。
二、文句类。也多是指录古来文土妙言或自出心声。当然,也有以全文人印者,如清周芬即在方寸的印石上不厌其烦地刻了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的一百十七个字,字若芝麻,很是粗工。
三、箴言类。文人好以警句自励、自律。若明苏宣刻有“君子有常体”、清张宏牧刻有“动正用和”。
四、吉语类。文士也多撷以人印,若清赵次闲刻有“永受嘉福”,清蒲华有“愿花长好月长圆人长寿”印,清吴昌硕刻有“美意延年”等印。
五、记事类。若近人杨度尝请齐白石刻有“前生浙江杭州观音寺僧圆净”印。
六、寓意类。此类印非用者道出,每不可释解其心结。如大画家陆俨少上世纪50年代被错划“右派”,为表明其受国本旨及冤屈心情,曾令笔者刻有“越人”、“我自爱桐乡”等印。
七、述志类。此类印或为人,或为艺,多有座右铭的意味。又如明归昌世刻有“闭门读奇书开门迎高客出门寻山水”更是总结了生平志趣。
我常用的是2*2的印章,闲章的大小不定,看所写的内容,一般就用我自己刻的。小品用印章,我一般用1*1的。据我了解,一般书法用印章的规格以落款字的大小定,二者差不多为宜。
第一,书法用章的规格问题。一个总原则:印章的大小必须略小于落款之字的大小,这样字与印二者之间比较和谐舒适,印比字大不可以,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印章不会喧宾夺主,反而会画龙点睛。如果非要具体来说,印章大致占落款字大小的60%-80%为宜,这仅仅是个参考,具体操作时创作者自有对格局大小的准确把控。这也是书法爱好者必须拥有好几套大小不一的印章(尤其是名章)的原因,随时根据作品的具体情况、落款大小来挑选印章。规格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尺寸大致在2cm到3cm之间,朱文白文均有,如果针对硬笔书法作品,1.5cm、1cm甚至更小的印章都是经常用到的。另外,对于治印者来说,因为耗时多少和难易大小不同,超大或者超小的印章收费会比之正常规格更高一些,当然字数多少也是原因之一。以上所说都是指盖在落款下方的名章,名章的规格一般都是方形,可以盖一方,也可以盖两方,一阴一阳,阴阳变化,且大小最好相近,间隔至少一个章的空位。书法作品的引首章一般都是随形闲章,用于作品的右上方,与落款相呼应,又与画面融为一体,所以它的规格大小也很重要。要判断引首章规格合适与否,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把它与你盖在落款下方的名章看成一个整体,看看它们的大小适合不适合成为一套印,***如大小差异不大,没有感觉到突兀和不妥之处,那就放心钤印。落款下方盖圆形的名章偶尔也有,一般是一方圆形的姓配上一放方形的名,总之是圆形印章和方形印章配套使用。只盖一方圆形印的比较少见。近邻日本的私人印信一般都是圆形,字体规范,章面规格小,常常用于签署文件、契约,便于携带。
第二,关于闲章内容。闲章内容非常庞杂,一般来说:自己喜好的一个字,一个成语,一句诗词,自己的座右铭、自己的爱好、年龄、心情、感悟等等都可以用作闲章内容。比较多的是:生平、籍贯、雅号、书斋号甚至肖形、佛像。以我的理解,概括闲章的用途和特点,就是“自我展现”四个字。举几个例子:吴昌硕中年任安东知县,一个月后便辞官而去,刻印“一月安东令”。齐白石出身木匠,卖画为生,刻印“鲁班门下”“门外人”。国画***徐悲鸿的“一尘不染”“江南布衣”。李苦禅喜画鹰,刻“鹰击长空”,李可染画牛,则刻“孺子牛”,另有一闲章“废画三千”。如此种种,均是借方寸之间“自我展现”。所以,闲章内容包罗万象,只要能表达和展示自我既是闲章。
均为拙见,希望有所帮助。
看了前面几位的回答,有些讲得很好,很细很专业,我就捞几句干的:用印原则是印小于款,闲章与名章协调就好。我自己的大大小小印章中,90%机会都是使用1.5X1.5和2.0X2.0的这两套。
我觉得英章楷书确实不错,为什么网上很多人说田英章的楷书不好?
对于田英章的楷书,我们应该客观地评价,应该有我们自己的思考,不要人云亦云。
1.田英章先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大家,他的楷书写出了自己的风貌。田英章的楷书并不是不好,而是过于程式化,所有人写出来,都是一个样子,形成了千人一貌。所以,有些书法研究者把他归入了美术字的行列,这样做有些偏颇。但是,艺术追求的是个性,如果每个人表达的都一样,就变成了工具。书法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的值得我们汲取的营养,我们还是应该向古人学,向经典学。
2.田英章的楷书来源于欧体,无论是笔画还是结构,都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同时,由于田英章先生的改动,导致了欧体的险绝之美和用笔的丰富性都有所降低。
3.田英章的楷书追求布白均匀,结构稳定,字的大小也控制得非常一致。这并不是什么问题,它体现的是军队的那种秩序美。而魏晋时期的楷书,字形的大小对比非常强烈,字的结构斜正,有不小的变化,而且非常自然,体现的是一种天然美。
4.田英章的楷书通过深入地学习,往往会不能自拔,走向排斥其他审美情趣的方向。但他对于初学者的引领作用,基本书写技巧的培养,都不错,对书法的普及作用,更应该赞赏。
以上是我个人的胡说八道,如有不足之处,请多指正。
田英章楷书在当代应该是写的很好的、但和古人比还差许多、所以有人提出些不圆满的评論、应是正常现象、但到来比欧体差在哪里、是我们探讨的细节问題、我认为有两方面不足、一是过于呆板、不夠潵妥、二是笔划粗细同频、不能张显阴阳、不夠灵动、行家一看便觉持笔手法可能过底所致、古人持笔功夫绝佳、所以写出的字总觉今人无法超越、所以持笔是绝门功夫、须钢梁磨绣针、功到自然成、但田楷仍是当代最佳书帖、只是美中不足而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章字体楷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章字体楷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