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如何辨别草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如何辨别草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草书怎样认?
草书的结体与行书、楷书有很大不同,平常用得少,所以不为一般人所熟悉,但其艺术价值很高。
辩识草书,要善于熟悉“草法”,也就是草书的构形,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这些基本字还可与别的形成组合字,可触类旁通。如记住“隹”的写法,那就清楚推、谁、焦、集写的写法。
2、对形体相近的字要多比较、辩识。草书形体相近的字很多,差别多在毫厘之间,对这类字要常比较,多记忆。
熟悉草法,除自己要勤于归纳总结外,还可借助于《草字汇》《中国书法大字典》等工具书。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黄昌友行、草《千字文》。
草书是中国书法的最高境界。草书不容易写,当然也不容易认。草书虽然草但不能乱来,不是画个蛇形就是草书。大家可以到书店买于右任的《标准草书字帖》和黄昌友的真、行、草《千字文》。图片源自《新华网》,为《新华网》连载的黄昌友行、草《千字文》局部。书新华书店有售。
草书和楷书不同,确实不易辩识。实际上回顾一下我们对楷书的认识过程,仍然有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由一到二,由二到三的识别积累过程,一般人也就是两千五百到三千字左右。真正按照【康熙字典】的字数,甚至《中华大字典》的字数,多数人对楷书的识字量根本没有一半。仅《康熙字典》就收录汉字47035个之多。
对于现代人的日常应用来说,草书基本上不在日常应用范围,这和古代有很大的区别。现代人学习草书,都是为了书法艺术的目的。
草书的识记,和楷书一样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逐步积累过程,不可能一天半天能完全识记的。对草书符号或草书字的认识,我们一方面需要自己平时多加注意和积累,一方面,要主动去学习和识记。最常见的就是背《草诀歌》。还有就是通过草书的临摹学习过程识记草书符号,以及临摹古代经书法作品的过程,识记草书符号。当然通过草书字典也可以学习和识记草书,不过我个人认为,不如通过临摹学习古代经典草书作品来识记草书好,通过字典学习草书太过于机械了。还有就是字典中的字,已经脱离它自己存在的大环境。通过字典学习草书是死记硬背。没有通过经典草书作品的识记更生动。
当然草书字典的作用并不是一无是处,作用还是非常大的。不过在创作草书时临时查阅字典集字创作,有局限性,最好还是通过平时的日积月累,这样识记的草书符号,理解的更深刻,书写也更自如。如果临时凑合集字,是写不出好作品的。王镛都不赞同查字典的做法。音乐书法第一人李斌权就曾言,每次创作作品中的字都是经过多年的积累才完成的,有一个厚积薄发,聚沙成塔的过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草书的学习和识别,也不是一天半天能够完全做到的。但厚积薄发,聚沙成塔是学习草书和识记草书的最佳捷径。
学习草书可资参考的作品有许多,如《十七帖》、《淳化阁帖》等刻帖。
草书的认识,要先学习草书的各种偏旁部首的代用方法。
目前规范的学习材料以于佑任编写的《标准草书》比较详细的介绍了草书的规范写法。这只是初步的学习,草书的个人性情,在书写时占有相当的比重。要全面的看懂草书,还要广泛的观看各种风格的草书作品。
古代的草书作品,一般都今配有译文。在标准的规范当中,由于每个书者的情性不同,写出来的草书也会有所不同,用标准去看就可能出现误判。还有的草字有多种的写法,要完全的认读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长期的,广泛学习。还要具备有文学功底,在不能完全认清的情况下,结合上下文的词意,加以辨认。
学习草书的入门材料,有《草诀百韵歌》,《智永真草千字文》,于佑任《标准草书》。怀素张旭的草书,初学者不宜涉足。那些是殿堂级的东西,对初学者来说,就如面对高厚的宫墙,找不到门。先把基础的字符学会,然而可以学孙过庭《书谱》,贺知章《孝经》,王羲之《十七帖》等一些比较平缓的小草。把这些都掌握了以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确定自己的草书风格。是继续不缴不厉的风格,还是走狂放不羁的路线。随心而定。
草书的书写,一定不能使用简化字。虽然简化字是以草书为基础简化而成,但你如果用简化字写草书,就违背了草书的规范性。其结果往往是没学习过草书的人能认识,而学习过的人反而不认识的尴尬情况出现。如:体,笔,虽,让,庆,罗等字,用简化字写,真的会让老司机迷路。
如果不明白草书的书写规则,只是一个一个的去模仿,会陷入迷境。要学会草书,就要懂得它的结字规则。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有点方为氵(水)空挑却是讠(言)
草书的学习,比其他书体要多一道功课,就是认识。先学会认读,才能谈得上写好。
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几种字体中,变化最丰富的就是草书,最难辨认的也是草书,要想认识草书简而言之:多看,多记,多写。
第一,多看。先说说草书的形成,文字在古代实用的功能大于审美功能,在篆书和隶书阶段,这两种字体写起来比较慢,但是有的时候情况紧急,必须要求快速书写,于是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急就章》,这些写得快急就章就是草书的滥觞,比较成熟的草书在汉朝时期就已经形成,其中的代表就是章草,魏晋六朝楷书行书出现,与草书互相影响,形成今草,唐朝怀素、张旭把今草演绎到极致,以至于现在,草书成了最具有艺术表现张力的一种书体。那么要认识草书,就要对古往今来的草书多看,比如皇象的《急就章》、两汉的简牍、孙过庭《书谱》、怀素《自叙帖》等草书名篇尤其要重点看,看不懂的可以对着释文作为参照。
第二,多记。草书虽然变化无穷,但是并不是毫无章法。草书里边有很多的规律,比如说很多草书符号可以牢记,记住之后它所代表的字形一般是明确的,可以参考韩道亨编的《草诀百韵歌》,以及民国草书大家于右任先生的《标准草书》,都是系统认识草书的很好教材,这个要下功夫记住,基本上可以解决草书的辨识问题。
第三,多写。俗话说读“眼过千遍,不如手经一遍”,死记硬背不如自己动笔写一写,这样可以深化记忆,可以对着上文提到的几个草书样本书自己动手写一写,倘若自己都会写了,辨识是自然而言的事。
总之,草书有规律可循,多看多记多写,其实常见常用的汉字也就2000多个,找到草书规律,下下功夫,识别草书不成问题。
字体是草书我不认识怎么办?
不认识的话就换字体咯,一般在主题里什么的都会有字体的选择的 改成你能够认识的字体就好了啊 如果你的主题里不能更换字体的话,你就只能在root之后下载个字体管家之类的 这里的字体也都是免费的,你可以换成你喜欢的 root的话也是很容易的,只要用电脑版的应用宝就行 它的工具箱里就有一键root,点击之后按照步骤[_a***_]root,就很容易就成功了 这种方法还很安全
如何区分章草、今草和狂草字体?
章草是汉代由隶书演变而来的。章草的章是奏章,即大臣上奏章时在象牙笏板上写的一种字体。章草是草书的雏形,带有隶书笔意,此时草书尚属于萌芽阶段,笔画古朴厚重。章草的笔画间可以相连,字与字之间,不可相连,笔画扎实沉着,是书写速度最慢的一种草书。公认的章草发明人是汉代的皇象,代表作品是《皇象急救章》。
今草又称小草,汉代的张芝已经出现今草,成熟期在东晋隋唐。此时草书已经比较成熟,笔画的连带有些固定的法则,如《草诀百韵歌》。今草的笔画比较轻盈,时快时慢,字形上和唐楷、行书一脉相承。笔画间自然连接,牵丝飘逸流畅,字形有舞蹈般的韵律,真正的动了起来。代表作品有孙过庭《书谱》,智永和尚的《草书千字文》,王羲之的《十七帖》等。
狂草又称大草,从王献之开始萌芽,到张旭、怀素达到巅峰。狂草是在今草成熟以后,书法家为了突破创新,抒发狂放不羁的情感而产生的。狂草不但笔画相连,前后两字亦可相连,甚至出现了一笔书,即笔尖几乎不离开纸面。狂草要求书写者对草书字形烂熟于胸,书写时不***思索,笔法、结构、章法、墨法、行气皆变化莫测,错落有致,不拘一格。狂草的代表典范有张旭的《古诗四首》,怀素和尚的《自叙帖》,黄庭坚的《诸上座》等。
如何区分章草、今草、和狂草?最简单的法就是从字形体势分辨。章草是从隶书楷书过渡到今草的阶段明显带有隶书的燕尾痕迹,字形趋扁。如急就章等,今草就改变章草的这些痕迹使笔画更加流畅圆转生动,如王羲之的《十七帖》等等,狂草属于今草的一种,只是风格更加恣肆奔放,如同风云雷电,随势生发,随心写性,更能体现书者的内心感受。不过狂草看似狂乱,可并不是随手乱写,而是有严谨的法度要求,严谨的字形结构。这只有深谙其中方得奇妙。典型的如颠张醉素的作品……
谢悟空,题主此提问觉得欠准确!确切的说章草、今草和狂草应该是草书的三个阶段。草书分为章草与今草。今草又分小草与大草(狂草),我们现在学习草书一般大多属今草。资料显示:章草是篆书到隶书阶段相应派生出来的一种书体,是由隶书的简捷写法发展演变而来,可以说是隶书的草化,大致形成于西汉,兴盛于东晋;今草是适应隶书向楷、行体发展趋势和形体上的变化,进一步省减了章草的点划波磔,成为书写笔势流畅更加自由的书体。犹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狂草,更是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到了今天,草书的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其实用价值,也可以说草书是最能表现书法艺术的载体。
‘章草’之名究竟如何得来,我没做过详细探讨,在此也不能误导。它是“今草”的前身,据说是“今草”出现后,为示区别,改称得“章”名。章草发展初始阶用笔多篆隶笔势,虽然在字法上已渐趋规范,但笔画意趣上仍欠成熟,基本是篆隶书的平铺直叙。如“汉简”,《平复帖》也属于此类风格。随着时间的推移,章草写法也逐步规范化了,字势有了明显的波折特征,更象是隶书的草化,笔法更成熟、严谨。以如“皇象急就章”,后人习章草者也多以此法为宗。章草主要特征:书体具隶书体式,字字区别,不相纠连。
今草,据记载为东汉张芝所创,世称张芝为"草圣",但张芝传世作品很少,据说还都不能确定为他所书,所以到底是谁所创,还难说。东晋王羲之说他的草书不如张芝,但他所书的《十七帖》,博***众长,最为著名,也是我们后人临习小草的最佳范本之一。还有王献之的一笔书也是开今草笔法之先河。所以我想说,草书这种书体的形成,并不是一人所成就,而是一种时代趋势所促成。后人也都把张旭、二王的草书称为今草。今草主要特征为,上下字连写,笔势呼应,笔划简省、每个字虽然书写迅疾,但都有特定规律,只是没有经过练习一般不易辨认。
小草i笔画连带,上下字呼应,单字之间不太相连,字与字之间大小悬殊不大,而笔意活泼、秀媚,篇章闲适、优雅。典型作品《十七帖》、唐孙过庭《书谱》。这也都是不错的书帖,本人还非常喜欢怀素的《小草千字文》。大草(狂草)出脱于小草,顾名思义,书写笔意奔放,极尽变化、恣肆纵逸,写起来一气呵成,保持一种气势,满眼是“意”。如唐朝张旭《古诗四首》,怀素僧《自叙帖》等等,张旭的字形变化更是繁多,常一笔数字,连绵起伏,行气不断......
草书并非狂魔乱舞,点画、结体非常讲究、其变化“似无定则”,实则“毫厘必辨”,有着严格的法度,章法协调呼应,笔断意连,气脉想通,意气风发。所以草书是比较难学的一种字体。作者通过线条、笔势,表达其素养、气质、思想、感情....体现出其艺术个性以及对艺术的审美认知。我在此也难述草书精妙之万一,留待学习中去慢慢体会,朋友们可以多学学孙过庭书谱,那不仅是一本标准字帖,也是一部学书理论大作。章草、今草和狂草是草书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书家王世镗曾说:“初学宜章,即成宜今”“今处于章,习今而不知章,是无规矩而求方圆,为见其可也。”章草别具一格,古朴厚重,一直来深受大家的青睐。我也青睐,可什么时候大呀.....哈哈,努力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如何辨别草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如何辨别草书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