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清秀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楷书清秀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毛笔楷书入门,用中长锋好,还是短锋好?
我学书法跟别人走的路不一样,因为我站立写字,所以一开始就用长杆长锋。我觉得兼毫长锋写5一10公分的楷书很好,如果写篆书就更好了,线条挺拨,修长,有弹性,很好看。
我不是书法家,而且字也写得不漂亮,只是凭感觉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毛笔是中国的真正古董,并且与汉字文化有血浓于水的关糸,所以说,若要练好毛笔书法,不仅要了解毛笔的特点,还要了解汉字的特点。
由于毛笔的使用历史悠久,使用者根据需要制作了不同规格的毛笔,且制作材料也不尽相同。从规格上讲,重点分为大楷,中楷,小楷;从软硬度上讲,分为长锋,中锋,短锋,且软硬度又因制笔材料的不同而有的区别。一般用动物毫(狼、免、禽等)制作的较软,用植物纤维(茅心等)制作的软硬。
根据问题的焦点是讨论初学楷书应选择何种锋长的毛笔,我认为选择短锋毛笔为宜。原因是:正楷属于方方正正的硬笔字,初学者用短锋毛笔最合适。还有一点重要的就是要花些时间研究汉字的间架结构和笔锋特点。如果做到专心练习,取长补短,必有成果。
练习楷书选择什么样的毛笔比较好? 还真是有讲究的,决不能随便买一支毛笔就行,或者说不论练什么字体都用这支笔。
字帖相当于一首乐曲,毛笔好比一件乐器,两者必须搭配合理方能产生最佳效果。换句话来说,临帖写的像不像,除了笔法动作是否正确之外,与毛笔配型有直接关系,只需换一支别的毛笔问题就解决了,这一点,有很多人练了好几年书法却没有注意到。
▲图为本人教学示范——颜体楷书
我觉得,起步入门进行技法基本功训练阶段的时候,选择适合的毛笔很重要。长锋笔易表现清秀妍丽,中长锋笔易表现隽逸遒劲,短锋笔易表现粗犷泼辣,这是它们的基本特性,应根据要书写的字体风格特点选择相应的毛笔。
比如,写小篆、隶书《石门颂》线条粗细变化很微妙的字体,宜用长锋笔。如图:
▲图为本人使用的毛笔
写欧楷这种笔画粗细对比变化较小的,宜用笔肚小、弹性好的。如图:
▲图为本人使用的毛笔
写颜楷这样的笔画粗细对比变化很大的,宜用笔肚大、弹性好的。如图:
▲图为本人使用的毛笔
答:毛笔楷书入门,用短锋或中锋笔(而且必须用羊毫)去写。不建议用长锋笔去书写。
为什么?因为用长锋笔写楷书,锋太长了而不好掌握。而短锋或中等笔毫的笔,因为短而较容易掌握。为什么要用羊毫而不用狼毫或兼毫去写楷书?因为狼毫或兼毫太硬了,在书写时不好调整笔锋。写出来的字,笔画僵硬,呆板,而无神韵。
还有,因为羊毫吸墨多,出墨较慢,写出来的字丰润、有韵味。而硬毫不具备这些特点。硬毫只适合于写行、草书。当然,也有用长锋羊毫写行、草书的,尤其是狂草。那是个人的用笔习惯问题,这里不一一举例!
长锋肯定是不适合的,因为刚接触毛笔的人很难掌控。至于是中锋还是短锋,看你写哪种楷书。写小楷的话用短锋,中楷大楷用中锋。最好是用兼毫,这种毛笔弹性好一些,容易入手。当然狼毫更好,但造价高,而且不及兼毫耐磨。只是讲究一些。
书法里那种字体最秀气?
赵孟頫的字就不错,赵孟頫一二一五四年——三三年元代书画家,字子昂,号松雪道人。
他的篆、隶、楷、草诸书皆精,以行书楷书为最。
其书学宗二王,博***名家之长,自成一体。
行书用笔温润圆劲,内藏筋骨,流美于外,笔画精到细腻,结字严谨简静,体态妍美。
有人说他的字写得太漂亮了。
孟繁禧楷书和卢中南楷书有什么异同点?
孟繁禧和卢中南的书法有什么异同。
孟繁禧和卢中南的楷书,相同的地方是都从魏碑中吸取了不少元素,也可以的都从大康的魏碑书法中为取法或学习对象,不同的是卢中南后来在魏碑的基础上关注欧阳询的楷书更多些,这主要与欧阳中石有关。而孟繁禧则仍然一直在坚持大康一路的魏碑楷书风格,虽然孟繁禧对欧阳询的楷书也也较深度临摹学习,甚至在中央电视台举办过专题技法讲座,但就孟繁禧创作的作品看,仍然走的是大康一路的书法。自此以后他们的书法风格开始有鲜明的区别了。
孟繁禧的楷书注意是以大康一路风格的楷书为基础,只不过略去了大康书法中的那些用笔的摇曳产生的锯齿波动,减去了那种苍茫的金石味的线条造型,多了一些妍美之气,不过大康书法那种严谨的法度感还是仍然保留下来了,足见孟繁禧对大康书法的用心和下的功夫。
卢中南自言早期也是学魏碑的,实际上也是大康一路的魏碑,我们从其作品中仍然能够感受的到大康书法的影响。
不过后来,卢中南的楷书逐渐褪去了撒大康书法的外在形式,欧阳询楷书的风格面貌越来越突出。
我们看这几件作品,就具有非常清晰的欧阳询的楷书元素 。实际上卢中南的楷书取法是非常复杂的,也是走的精通一家遍阅百家的路子。
师宗一家,两朵奇葩!面目相近,难分上下!二雄双雁,卢骏略先!若问百姓,卢知名先!
激励越多,锋芒越显!粉丝越多,越是儒贤!吾伶耆宿,无人问津!不揣冒昧,来粘大脸!
别墅若大,露宿旁边!山野村夫,也有高人!
首先说“异”。客观来讲,要说出两位的“异”比说“同”要难,真需要花些心思,因为两位楷书有些神像,要想发现差异必须认真对比一下才可评论。以我现在的能力,只看出有两处差异:一是,用笔不同,二是结字不同。从笔画上可以看出两位用笔是有明显差异的,孟繁禧老师的楷书有魏碑笔意,笔画提按变化更多些,更有棱角,而卢中南老师的楷书笔画的棱角不多,圆笔较多,用笔厚重,点画舒展,折笔优秀;从结字上看,两位的差异很大。如果比较单字就会发现,两人的字还是很不一样的,具体就不必多言啦,大家可以看看下图中的两人的“不”、“为”、“之”三字的书写结构差异非常明显,但又都很美,都是好字。要说构字结字,应该说人人不同,总要有差异,是由肢体习惯和审美情趣决定对,也就是说,只要手脑不同,笔画组织就不同,结果就不同。
再来说“同”。两位名家都在欧楷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新,而在创新上,两位都选择了基本相同的方向,就是讲欧楷的法度保留,将其险绝淡化。从他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两人的楷书都很庄重俊逸,笔画更加圆润和婉转,锋芒收敛,包含精劲典雅之神韵。另外,与欧楷相比两位的笔画都加粗了许多,这样更适合写大字,完全符合当今人们对书法的需求,对于今人,学书法是一种文化活动,写出的作品不是为了实用,是要挂起来的,是为欣赏用的。
总之,两位的楷书都是在继承欧楷的基础上,向相同的方向进行了创新,形成了凝重俊逸、含蓄精劲的独特风格,在用笔和结字上又各有风格。两位都是当代书法名家,在书法创作和书法传播领域的贡献很大,是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的有益典范。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用!
自古以来,科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一律按一点如桃,一撇如刀,规范工整的《馆阁体》楷书传世,如果把《楷书》比作女人,她们只是在高矮胖瘦上的区别,王颜柳赵楷书四大家不是吗?今人写楷书,难道还有什么特别的变异吗?说白了,楷书特定的规范造型,就已经决定了他的属性,分析今人写楷书的异同,特点,实际上是一件无聊的事情,因为《楷》就是楷模,如果写出来失去了楷模作用,还能叫楷书吗,,,,?
我也是一名欧楷爱好者,我对以上两位老师的楷书也有了解。他们写的各有特色,写的也确实很好,似乎都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下面我谈一谈我对他们楷书异同的认识:
一.相同点
1.他们目前的“楷书”风格,都起源于“欧楷”。
2.他们现在的“楷书”风格,都是弱化了真正“欧楷”的“险绝”,甚至可以说摒弃了。因为我认为“险绝”不是临习写出来的,关于此问题我以前文章特别说了我的原因,不再赘述。
3.他们的楷书不是完全地照搬欧阳询楷书,而是不同程度地加入了自己的理解,以及其他书体的元素,最终风格迥异。
4.相对纯“欧楷”的秀气,他们的字都比较粗重,厚实。
二.不同点:
1.卢中南的字点画舒展,用笔厚重,少了些方笔多了些圆润,取自“欧楷”之法,形成自我之风格。我觉得也写的有些柔媚,没错吧。
2.孟繁禧的字有魏碑的元素,没有卢中南字那么厚重,结构严谨,遵循欧楷之法度,典雅不失灵动。
如果说要在卢中南和孟繁禧老师两者之间做个比较的话,我更喜欢孟老师的字。因为取法更为高古,更[_a***_]考究,却是集中其他书体的一些元素,形成自我的风格,经得起推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清秀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清秀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