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小篆字体味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小篆字体味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感觉清代篆书与秦代篆书有很大不同?
清代篆书与秦代篆书有很大不同,这是为什么?
用一句话概括来讲:清代篆书是大篆,秦代篆书是小篆,大篆和小篆在字体形态上当然不同了。
篆书是中国书法五种字体形态之一,分为大篆和小篆,大篆又具体分为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小篆因为是秦朝名臣李斯创造出来的,所以又叫秦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原来各个地区的人都有自己的文字和度量衡,对交流形成了巨大的阻碍。于是,秦始皇跟群臣商量后,就推行了“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的政策,在他看来,文字是改革的重中之重,文字的写法必须统一起来,才能促进全国在文化、经济等方方面面的发展。
小篆出现之前,华夏大地上天南海北的人都在使用大篆,大篆是一种典型的象形文字,写法没有固定的形式,圆笔使用很多,每个书写者由于腕力、指力、笔力的不同,写出来的大篆字体往往是千姿百态。
写成那种线条纤细、瘦劲、质朴,笔画长短不一,具有刀刻质感和图画文字特征的甲骨文,没有错。
写成商周时期铸造在青铜器上,具有雄浑、凝重质感的钟鼎文,如,《毛公鼎》和《史颂鼎》上的文字,也没有错。
写成春秋战国时期雕刻在石头装饰品上,具有端庄、稳健、古朴味道的石鼓文,仍然没有错。
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你对篆书很有研究。确实,在清代,随着碑学的崛起,篆书呈现出与秦代小篆较为不同的面貌。
碑学的兴起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两个重要原因是:一是,为了逃避严酷的“文字狱”的迫害,很多学者将兴趣转向艺术、训怙等方面;二是,大量文物出土。
碑***动最先是从隶书开始的,这也导致清代隶书成为继汉代之后的又一座高峰;此后,碑***动影响篆书,使得清代篆书中兴;而后,碑***动扩展至楷书、行书。
清代的篆书,邓石如是一个标杆式的人物,他的篆书思想影响了整个后代篆书大家,使得篆书呈现出不一样的面貌。
1、字形由圆变方
从外观上看,清代篆书不同于秦代小篆。秦代更圆,而清代篆书要么更修长,要么更扁,但总体而言呈方形。
2、笔法更丰富
秦代篆书纯用中锋,而清代自邓石如将隶书笔法引入篆书后,后代的杨沂孙、赵之谦等人,更是将楷书笔法引入篆书,使得篆书中既有中锋又有侧锋。
3、线条对比强烈
秦代篆书的线条粗细均匀,没有变化,清代篆书线条具有流动性和节奏感,粗细对比强烈,书写性较强。尤其是吴昌硕将墨法引入篆书,墨色更加丰富,视觉冲击力强。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最早的篆书?
篆书是从秦朝开始的。
秦始皇大统后,统称为"小篆",也称"秦篆",所谓篆书,其实就是掾书,就是官书。是一种规范化的官方文书通用字体。
汉字的古代书体之一。郭沫若认为:“篆者掾也,掾者官也。汉代官制,大抵沿袭秦制,内官有佐治之吏曰掾属,外官有诸曹掾吏,都是职司文书的下吏。故所谓篆书,其实就是掾书,就是官书。”篆书。
扩展资料:
篆书的种类:
甲骨文距今已有3400多年的历史,是传世最早的可识文字,主要用于占卜。甲骨文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篆书可分为大篆和小篆。
大篆是籀文、古文、金文、石鼓的统称,其用笔与甲骨文味道迥异,风格浑厚朴茂,结体绚漫多姿。
小篆是指秦始皇时命丞相李斯等人实行“书同文”,以秦篆为基础,统一六国文字而出现的一种简化的规范文字。小篆笔法圆润平正,结体典雅和平,而且有规可循,是识篆与了解文字本义的唯一门径。
小篆发展到清代,线条变粗,而且突破笔画粗细、迟速、顿挫、轻重、方圆的变化。小篆的另一个分支是汉篆,用笔上掺以方折的隶意,而人印的篆书更为方折,义称缪篆,即摹印篆。
颜体楷书是什么“味儿”?
颜真卿本来是学习王羲之的书法,后来受业于唐代著名草书***张旭。
颜真卿的书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他的书法风格就是唐朝的“流行书风”,唐代的科举考试用体,代表作品就是他的《多宝塔碑》,结构平正,用笔精到,非常的好看。
颜真卿楷书的第二个阶段,是他45岁以后的书法,他这个时候的书法作品融合了北齐摩崖石刻的磅礴气势,以及篆书、隶书的笔法,硬笔扎实稳定、结构大气磅礴,章法饱满充实。
这种章法紧密、结构饱满、用笔外拓的感觉,这种雄强的气势,就是颜体的“味儿”。
但是他的楷书作品,风格多样,具体到每一个作品的味道,也不一样。
不如他的《颜勤礼碑》给人更多的感觉就是平正典雅,秀丽中带着挺拔的气势,这本字帖前后风格也不一样,后半部分更佳雄强,用笔更佳老练。
他的《大字麻姑仙坛记》则更多的是老辣,这本字帖少了崎侧之势,却多了一点空灵和洞达的气韵。
他的《颜家庙碑》虽然笔画干净利索,确是颜体雄强一路的代表作品。
如果把这4个帖比喻成人,那么《多宝塔碑》更像少年,《颜勤礼碑》更像青年,《颜家庙碑》是壮年,《大字麻姑仙坛记》则更像老年。
你觉得呢?
颜真卿的楷书汲取了汉隶中横平竖直的体势,参以篆书的笔意,以古为新,以拙为巧。
他的楷书丰腴雄伟,端庄浑厚,雍容宽绰,似肥而实劲,似浊而实清,似拙而实巧,似浓而实淡。点似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堂堂正正。
学颜楷需要注意。颜楷比较古拙,雄浑而大气,便于展为经尺大字榜书,但由于其比较肥劲丰腴,学颜不当,十有八九易滑入臃肿一路。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谢谢邀请。
颜体楷书气势开张,笔画雄壮,与柳体并成为"颜筋柳骨"。颜体的形成也是有个过程的,一般认为"多宝塔碑"是其雏形,"勤礼碑"是其成熟之作。所以学习颜体从"多宝塔"如手的较多。
学习任何书体都要临帖。一般要经过摹帖,临帖,背帖,创作这几个阶段。
颜体个性强,特点突出,初学很容易上手,但写精却不容易。而且一旦深入学了颜体,烙印会很深,再想转学其他书体尤其是欧体或二王等风格相差大的书体,则较难深入了。
楷书是所谓“草情隶意”,欧楷尤其如此,颜真卿的《多宝塔》也是如此,《勤礼碑》、《麻姑仙坛记》……就不是了,是“草情篆意”了。
所以,颜体楷书的“味”,先得把握住这个篆味。
其次,颜真卿是大气磅礴的,大气到76岁了还为国家奔走,被叛将勒死,他的“天下第二行书”是《祭侄文稿》,他和他的家族,有比生命更高的价值。
所以颜真卿的第二个“味”,斤斤计较于利益和小节的人是学不好的。
第三,在某些浅薄的人眼里,颜楷较欧楷丑,较欧楷幼稚笨拙。他们对美的认识比较肤浅,“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他们是认为打胡乱说的,天籁似的童真的美他们是欣赏不了的。另一方面,连一些“书法家”也走向另一极端,简单地认为丑就是美,闹出许多丑书的笑话。
颜楷是越看越美觉得美到骨子里的。
不摆在表面的美最难学。
颜体楷书一改魏晋以来的遒劲姸媚,流便的书风,尽显豪放,雄浑,气势磅礴,苍劲古朴。
颜真卿是开宗立派的楷书大家,其书法风格分为早晚两个时期,早期书法以大家最为熟悉的多宝塔为代表,其书法[_a***_]森严,用笔精到,笔力强劲,结构宽展,横细竖粗,是书法初学入门之最佳范本之一。学书当学颜,学颜入门就绕不开多宝塔。
颜体楷书到了晚期,书法风格摇身一变,引篆入楷,字形极力外拓,气势尽显开张,很适宜用来书写大字榜书,看去庄重肃穆,自然威严。代表作有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等等
学习颜体楷书,特别是颜真卿后期书法,最要把握的是什么味?我觉得是篆籀味。以圆笔为主,用笔一定要找到一种撕裂感,要体现颜筋的弹力,韧劲。可算掌握颜体字的要点。
颜鲁公为人正派,豪迈,忠厚耿直,其大义凛然的气概也自然融入书法之中,所谓观书如观人,临写时也应体会得到。
本人也习学颜体书法,却难领会其中精神,下附临写,恳请指正。谢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小篆字体味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小篆字体味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