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于右任钢笔草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于右任钢笔草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认为《于右任标准草书》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
首先回答:于右任标准草书这本看似不大但分量很重的书,我认为非常成功。于老先生的心血没有白费,书中对中国很多草字的写法规范化了,使之好记易写不是很好的事吗?由此便可以发扬光大。
一管之见方家教正。
我个人的意见应该不重要。苏东坡说过,文章一旦出世,人间自有定论,不是可以随便议论的。于右任的标准草书也复如是。我贬低之,不影响别人喜欢它;反之亦然。
我还真有一本“于右任标准草书集字唐诗一百首”,我还临过,发现它往往比羲献等少一笔或少怪一个弯。但如今书法界宣称“要写出自己特点才能成为书法家”,据此于右任有自己特点,自可称为书法大家。但是,我尝查“草书写法”之类,对同一个字,羲献,董其昌,王铎,毛泽东乃至于右任各有各的写法,何来“标准”之有?从这一点来看,于右任的标准草书又似是失败。
非要问我个人观点,则草书本来多存作者之讹笔,确实难以“标准化”,但又给欣赏者带来了太多的困扰。因此,草书作者应该尽量少有所谓自己发明的讹笔,否则我个人是不喜欢。当然,也无法阻止别人要把这种讹笔当作创新来吹嘘。
如是而已,浅见见谅。
但是作为草书普及设想,作为通用字体,以***汉字拼音化,则不成功了。现代不是汉代,无法普及草书,是刻舟求剑了。
于右任的书法有其特色,尤其是带有魏碑风格的草书,堪称一时无双。但是,于右任推行标准草书,总体上是失败的。其原因有这几点:一是推行标准草书的目的存在问题,当时推广的理由和目的是为了快速书写,又便于辨认,而不是为了把草书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现在推广了简化字,并且有电脑输入打字,无需快速写出可辨认的汉字,已经失去推广价值而失败。二是,于右任的标准草书,也只是从草书的书写习惯的字形出发,让学习者照猫画虎,不求甚解,没有从书法文字学的理论高度做出阐释。因此,学习于右任的标准草书,与学习智永、怀素的草书千字文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也就是说,理论上没有突破,失败是必然的结果。三是,标准草书限制草书者的艺术发挥,是与草书艺术规律背道而驰的,其失败也就在情理之中。当然,于右任的标准草书失败,不能抹杀于右任先生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
我认为成功。早年近颜体,中年近魏,晚年成草。把字简到不能再简,笔法遒劲,流畅。有人称其为顺边留,如行云流水,大器恢弘,值得借鉴。后人仰为观止。我很喜爱,任为于派草书,代表草书新时代,刚柔并济,无人能及。横扫千秋。高山仰止!
学草书可不可以从于右任的标准草书字帖开始?
初学草书而言,于右任的《标准草书千字文》不失为一个入门的字帖。深入学习,还要研究『颠张醉素』的。 于右任的《标准草书千字文》是根据『印刷用楷,手写用草』的理路,从中国古碑帖中提炼出来的,具有易识,快捷,美观等特点。可惜不够完善。1952年,台湾组织了鲍雨林编写了《标准行书》,20世纪六十年代,大陆黄若舟编写《钢笔字快写法》,就是很好草书教材。 于右任的《标准草书千字文》,是在章草,狂草的基础上创立的一门草书,简称“于草”,和“于草”一样的还有美国华侨黄彰任的“黄草”。王玉孝的《标准草书教程》是对于右任《标准草书》的完善。 胡公石和霍松林是于右任《标准草书》体系的书法家。如果深入学习草书,首选还是『颠张醉素』,颠张就是张旭,醉素就是怀素。张旭和怀素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行草书法家。 ================================================= 参考 张旭 一。张旭(675年~约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唐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天宝时在世,曾任常熟县尉,金吾长史。以草书著名,与李白诗歌,裴�F剑舞,称为【三绝】 。 二。怀素(737-799,一说725-785),字藏真,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 三。《标准草书》是近代著名书法大家、书圣、草书宗师于右任先生所创的一种书体,于右任认为历史上有三大草书,即章草、今草、狂草,于右任根据易认、易写、准确、美丽的原则,创造了标准草书,后被称为第四种草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于右任钢笔草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于右任钢笔草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