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邴的草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邴的草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广西有哪些姓氏是从山东流传过来的?
族人有好事者返回山东河南一带寻祖,查遍各县县志,的确未曾有白马县这个地名,但族谱明确记载是前辈都是青州兵,北宋年代随狄青南下征讨侬智高,并于元宵节当晚夜破昆仑关,这个宋史上面的确有明确记载。然后留了一批兵将文官伙夫家眷等人仕留守广西,就是雷、黄、陆、等广西大姓的源头。
至于白马县,由于粤语发音,县与“园”同音,怀疑是不是某个养马驿站的名字,如果是,那古代就多了,再者也搞不清楚记载在哪里了。
至于山东老家否认也不奇怪,金兵南下、蒙元统治、再到明清民国,有多少山东人外逃迁徒颠沛流离?多少人去闯关东了?还剩几个人敢说自古就是山东人?很多都是因战乱从河南苏北迁徙或逃难过去的,他们更不清楚来自何方?
至少青州在哪就不清楚了,反正三国曹操是靠青州兵起家的,听说跟黄巾军又扯上点关系。唉,扯远了!
我们姓黄在南宁武鸣县,我们这边姓黄的也是祖先从山东来的,我爷爷身高185,我老爸176,我姐的儿子190,我女儿170,虽然来南宁好多代了,偶而还生出遗传山东的高个子!
据了解,广西广东大部分人都说祖先来自山东,但是现在派人去山东却找不到了!为什么?仔细想想,既然是从山东来,那么山东应该有相同的语言!还有相同的人种!可是有吗?都没有!两者之间差异天壤之别!毫无疑问,所谓的族谱肯定都是***的!有句话说,天下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反观现代中国,不同的民族竟然都有很多相同的姓氏!有可能么?你们不觉得怀疑吗?
广西吳、韦、黄等姓是宋仁宗皇佑四年跟随狄青将軍南征侬志高来的。我祖也是山东青州白马院。据我读史和调查,北宋宋仁宗皇佑年,全国分十八路。‘路’相当今天的省。当時山东省府在青州府,叫京东路,广西、广东省当時叫广南西路和广南东路。话说回来,凡跟随狄青将軍的士兵就在京东路青州府集结,兵源来自河南、山东、除州一带,并不全是青州人。往事已经过去967年,大多青州白马院的南征将士都留守南宁,用苏轼的词句叫‘此心安处是吾乡’。好吧,各位看官,我来一首【临江仙.】以纪念我祖跟随狄青将軍南征吧!
【临江仙.纪念我祖随狄青将軍南征】/词林正韵
作者:吳鸿彦
侬智高邕州***,广南连陷多城。
仁宗下旨令狄青:
奉三軍虎印,皇佑四年征。
* * * * *
狄帅旌旗風猎猎,吳蕃七子豪英。
昆仑关上破侬兵。
送将軍北凯,许国守南宁。
1052年,贲石:山东青州白马县野鸭圹人。领军两千多山东游牧骑兵,随狄青征讨广南西路侬智高,1053年正月十五日夜在昆仑关大战侬智高获胜,驻守怀泽郡(贵港),成为广南西路籍民。裔孙1271年避元朝“虎贲亲军司”名讳,改用贲的同音字为闭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邴的草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邴的草书字体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