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工整楷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工整楷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楷书哪一种字体最好看?
谢邀:楷书有颜欧柳赵四大家,还有历朝历代和现代的许多流派,都各有所长。因为我学书是从颜体入门的,所以对颜体有所偏爱。但也不排斥其他书,同时兼修其他书体中的精华。
魏碑(碑刻,墓志,摩崖,造像)
碑刻代表有《张猛龙碑》
墓志代表有《张玄墓志铭》
《李壁墓志铭》
摩崖代表有隶书《石门颂》
楷书《石门铭》
造像代表《始平公造像记》
密不透风,疏可走马
大多数朋友可能会喜欢唐楷和赵体。唐楷代表有很多:像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欧体,柳体,颜体,褚体我就不用多说了,这些实在是太熟悉咯😄
还有元朝赵孟頫的赵体代表作像《三门记》
首先应该说你喜欢的那种楷书最好看!
你的问题有两个关键词,第一个“哪一种”,第二个“好看”!
先说“哪一种”,这是一个选择的问题,每个书法爱好者都会首先碰到的问题!你希望有个选择的范围,但这个范围内的书法一定要是历史上大家公认的好书法!那么有哪些楷书是大家公认的呢?
1.楷书鼻祖钟繇的书法。见图
2.王羲之的楷书。见图
3.唐楷四大家的欧阳询的书法。见图
4.唐楷四大家颜真卿的书法。见图
5.唐楷四大家柳公权的书法。见图
6.唐楷四大家赵孟頫的书法。见图
再说“好看”,以上楷书都好看,你喜欢的就是最好看的!或许你喜欢的楷书不在这里面,但很多书法爱好者都有个体会,人的审美观是会随着自己的欣赏能力的提高而变化的!现在你在好的楷书范围内选择是不会错的,等以后鉴赏能力高了,就自然知道谁的楷书是最好的了!
楷书中哪一种字体好看?书法历史上哪些些经典的楷书作品都好看,都是出类拔萃的。
不过从个人的欣赏角度来说,不同艺术修养的人,可能因为审美取向不同,会因人而异,也可以说与个人的性格有关。从唯美的角度看也确实有一些非常看着比较舒服的一些书法家的作品,但就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性丰富角度来说,仍然是以钟繇、二王和以后的欧颜柳赵为代表。比如褚遂良的楷书确实好看,就像一位曼妙的***在蹁跹起舞,但归于儒雅了,就是说兼容并蓄不够,而如王羲之的楷书就不同,其风格是兼容并蓄众美兼备的,所以他的书法更有艺术性,有在书法的发展演变历史上更有创新和引领意义。
我们学习书法就要取法乎上,要从宏观角度来欣赏书法,而不能仅仅局限于一种感觉到舒服。所以,按照这样的观点来看对楷书字好看与否,需要从综合的角度来考虑,而不能态狭隘了。当然自己的品味的不同,或者说自己喜好不同,完全有自己选择大自由。从理论上说,历史上好的楷书作品和书法家,仍然是以钟繇、二王和欧颜柳赵为主流引领,现在还可以加上魏碑一路风格的书法也值得我们去学习,但作为入门级的范本,仍然建议以欧颜柳赵为入门之首选字帖法式。
要我说的话,褚遂良的楷书很好看,如《雁塔圣教序》,理由是:
一,美观和形势上,褚楷温润如玉,笔画精到,如美少女一般,非常灵动曼妙,婀娜多姿!
二,笔法和气势来看,褚楷笔法非常灵活,一笔有一笔粗细变化,每一笔的起、收也是不同的,行笔中锋为主,中侧锋并用,变化无穷。气势上来说,稳重而又活泼,给人带来美感!
三,从文化背景来看,褚遂良官至宰相,是唐太宗钦定的辅政大臣,唐太宗闲暇时书法每与他交流,得笔法也。同时,褚遂良精研《礼器碑》,把《礼器碑》的用笔的灵动,在他晚年的楷书《雁塔圣教序》中体现出来。褚遂良是正宗的得二王者,把王羲之的笔法运用得淋漓尽致,并且在王羲之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的体会。
所以,我喜欢楷书《雁塔圣教序》,并将多加精研!
郑板桥的书法被形容为“乱石铺街”,那么他的楷书水准如何?
能青史留名的书家,无论其字外人看来如何“丑怪”,都不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清中期的郑燮、金农也是如此。
雍、乾年间,在钟王、颜柳、苏米、赵董等帖学笼罩下的书坛,真正另辟天地,力图闯出新路的当推“扬州八怪”,其中书法又以郑燮、金农二人为代表。虽然他们的书法还善欠成熟,但变革的意向十分鲜明,康有为就曾论此:“乾隆之世,已厌旧学,冬心、板桥参用隶笔,然失则怪,此欲变而不知变者。”
郑燮的书法与绘画一样,亦具“狂怪”意趣。曾自称:“既无涪翁(黄庭坚)之劲拨,又鄙松雪之滑熟,徒矜奇迹,创为真隶相参之法,而杂以行草,究之师心自用,无足观也。”时人把他的书体形容为“乱石铺街”,号称“六分半书”。
郑板桥的楷书得宜于《瘗鹤铭》,以碑刻为宗,追求高古;行书学黄庭坚,并遍及诸家体。但此人天资过人,于真、草、隶、篆各体皆用功至深。又能糅竹、兰等画法入于笔法,挥洒自然而不失法度,其书肥瘦夸张,大小欹斜,呈偃仰狂怪之态。
郑燮的楷书作品不多见,然于当时“馆阁体”风行,帖学兴盛的时代,要是一个书家没有扎实的楷书功底,是不可想像的。郑板桥形成的这种极具个人面目的书体,大都仅限于行书、题画及各种应景遣怀的体裁,正式场合的书体,也是规规矩矩的正楷,而且水平不低。
从他的这幅楷书作品中,我们可看到深得“黄庭”“乐毅”神髓,又具欧体韵致,帖学功力致深。
所以他的“变体”,也是建立在深湛的传统书法基础上的,这点无可置疑。
[临池管窥]欢迎关注 谢谢阅览!
关于郑板桥的书法,最有名的当然是其“六分半书”,篆隶楷草相杂,惊世骇俗。
不过,作为参加过科举考试的文人,其楷书也是具有较深功力的。
老郑同志的楷书学欧阳询,用笔匀净秀劲,结体端庄紧密,小楷尤其工整。当然,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馆阁体”大行其道之时,其早期楷书也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
但是,板桥先生天生是个不安份的人,于书法亦然。他在考中进士以后,就不再写整齐拘谨的楷书,而是从自己的性情出发,追求个人风格的表现。
乾隆十七年(1752年)所写《新建城隍庙碑记》是其楷书代表作,已经打破平正方严,开始出现欹侧结体和撇捺伸展的特性。
至于“六分半书”,则是他后期游戏人生,有感于当时帖学积弊带来的靡弱雷同,欲回避风气,而有意矫枉过正以警后学。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历史上最富盛名的画家,都具有超高的书法水准,也就是没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修养成就不了大画家诞生,板桥乱石铺街,和徐渭粗头乱服书法艺朮不能和现代丑书相题并论,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工整楷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工整楷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