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怎么写草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怎么写草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怎样写好草书?
草书是很难写的一种书体,要写好草书,至少要做好下面几点:
一、要有扎实的正书基本功,尤其是篆书、隶书。草书线条腾挪,变化多,速度快,容易导致飘浮法游移、轻佻,而篆书隶书的醇厚雅致正好可以克服此病。
二、大胆、果断,即使在书写过程中出现失误,也决不回顾,犹豫,写完再说。
三、无论字的形态是如何的奇、怪、欹、斜,在通过一系列的矛盾统一辩证处理之后,最后都要归于平正。
四、气要聚,整篇要浑然一体,字法、布局要有反差,能形成较为强烈的节奏。
五、要有精确、精致、动人的细节。字的草法准确是个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求精致。
(一)一幅完整的草书书法作品,和别的楷隶行篆书体一样,都包括正文,落款,和钤章这三个内容。正文就是所书写的所有内容。落款就是说明是谁书写的,在哪年哪月,一般是题农历何年何月,什么季节等,一般题在正文末尾。如果是横幅作品,也可题在正文下方。而印章包括刻有书者自己字号的阴文和阳文章,还有和书写正文内容匹配的随形章。一般盖一个阳文章就行了!别的章根据情况需要可盖可不盖。
(二)另对于题款和印章还有三个特殊情况,一个就是如果没有文字题款,而只是最后盖了一个印章,这也可以,这叫穷款。另一个就是如果是摘录伟人领袖,历史名人,或者是有名望人嘱托书者,还有同学、朋友等索求,在为这些人写书法作品时,题款在写说明是某某人所嘱书或敬录某某某诗句的这一类表示谦虚尊敬的题款句子时,一般写在正文起头,以表示书者的谦虚和尊敬,至于年月季的题款印章部分还是放在正文末尾。第三个就是如果要盖随形章时,内容必须和正文主题表达思想相吻合才行,并且不能盖在尾部,一般盖在正文起头两字中间稍外地方。当然以上都是一般情况下,要创作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必须具备的条件,对于那些著名的流芳千古后世的,诸如《兰亭集序》、《古诗四帖》和《自叙帖》等作品,上面的题跋印章都是后人名家欣赏收藏所题盖的,亦为特殊,珍贵了,不在书法章法的讨论范围之内。
谢邀:写草书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是慢长的过程,如果没有天赋和勤奋,那怕秏尽一生的精力恐怕难有建树。
因为草书在中国书法中是最高境界,“真则字终意亦终,草则行尽势未尽”(唐.李嗣真【草书】),草书的境界,来源于变化莫测的“笔法,章法,结体”,任何书体无与伦比。
所以説写草书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要“学而思,思而学,心中若有成局,然后举笔而追之,似乎了了于心,不能了了于手,再学再思,再 思再校,始得其一二,既得其四五,自此纵书以扩其量。”(清,宋曹【书法约言】)古人学书的经验值得深思……
写准草书的结体是基本功,因为草书结体很灵活,在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用法,看参考(于右任【标准草书】现代【草书诀】)等一系列草书写法。
草书章法是一幅草书作品成功的关键所在,章法又是通过草书结体和笔墨了体现的,“草书之体,如人坐卧行立,揖逊忿争,乘舟擗踊,一切变态,非苟然者,”(南宋,姜夔【草书】)古人形象的描绘了草书的动态,“夫书肇于自然”草书的章法来源于“自然”,不然唐人夸怀素草书“奔蛇走虺势入座,聚雨旋风声满堂”下。
由此可见,草书的结体与笔墨至关重要,写好草书必须要在这二者之中下功夫,循序渐进,方能有所收获……
书法“传承”二字用行草书怎么写好看,有什么技巧?
谢邀请,憋人觉得传承二字应体现出从上往下的气势,贯通一气,一脉相承,不能气断,一来体现出书法史的传承,二来体现技法、内涵的传承,意义的传承,正统碑学,帖学当推之。江湖不考虑!
首先从用笔,做到“中锋取质,侧锋取妍”的根本,一副作品先不看技巧,先看线条的质感,做到“入木三分”,有一种锥画沙,屋漏痕的味道,笔在画中,才能写出线条的质感,其次再看用笔的技巧,比如,露锋,还是藏锋,虚实结合……
再次看章法,比如“传”字写得轻巧灵动一些,“承”写稍微厚重感,行成对比,或者一个字中,如“传”,左边“人”写得厚重一些,右边“专”写得轻巧灵动一些。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书法“传承”二字如何写,如何布局才好看,我来分享一下我的方法。先用签字笔演示行书、草书两种写法:
1、行书写法,基本传承二王的行书写法
2、草书写法及要领
“传”字较正,较为收敛;“承”字较为放纵,形成对比;特别是最后一笔收尾,颇有“曲终收拨当心画”似的感觉,戛然而止,余音绕梁。
(一)、王羲之行书:1、《晋 · 王羲之 · 金刚经》;2、《晋 · 王羲之 · 集王字圣教序》
顾名思义,行草的风格介于行书和草书之间,兼具行书和草书的一些特质。一方面,具有较为独立完整的单字结构,能展现出每个字的各种优美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草书线条的连贯和变化,可以展现出波澜起伏,摇曳多姿的美。
传承二字有多种写法,个人比较喜欢二王和米芾,现成的写法在网上可以找到不少。我结合自己的一些书写习惯,尝试了一下,有诸多不足,希望有些参考价值。
“行草”书是介于行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它不仅仅是楷书的快写!它是有笔画的省略、连带、错位以及体势的变化的!写好行草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书法家具备深厚的楷书功底,否则用行草书写出来的线条、笔画就会软弱无力,无精打***,缺少笔力和质感!
笔者学书30多年,篆、隶、草、真、行五体皆能,至于“传承”两字怎么写好看,笔者先来分析一下它们的字形结构然后再来尝试着写一写,不足之处请方家指正。“传”字左右结构,“承”单一结构或者说独体结构。“传承”两字放在一起书写,则要注意整体的美感和章法的协调统一!
“传”字可以用繁体字和简化字两种字体书写,左边的单人旁笔画少,应该写得稍微粗一些,整个字左收右放,左紧右松,左边占三分之一,右边占三分之二。单人旁的写法有很多种,起笔那撇可以藏锋、露锋,也可以用侧锋,或方或圆,上大下小,或者上小下大,或者撇竖分开,下面那一竖顺势往右挑,左右呼应比较连贯。右边中间那横和那点可以省略不写,但要注意笔画的穿插,中部写得稍微紧凑一些,有相同笔画的要有粗细、长短、方向、角度、方圆的变化,力求生动而不呆板!
“承”字起笔一般横撇与竖钩连在一起,也有用一点代替的,更有甚者把左右横撇和撇捺省略不写的,如唐代书法家陆柬之,明代的书法家王宠等人就是那样写的,笔画非常减省,笔意非常连贯。一般情况下,左边大多写成一个“7字”或者“z字”,也有用一点代替的,中间写出连带的两点,顺势向右挑出连接右边的撇。右边可以写出撇点,也可以写成一撇一捺或者一个类似“3字”或者“2字”的形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怎么写草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怎么写草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