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小篆字体的中华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小篆字体的中华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周朝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出现“中国”一词,是否说明“中国”一词至少有3000年历史了?
周朝青铜器“何尊”铭文中关于“中国”的语句是这样写的:
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
也就是说,武王伐纣之后祭天,并说到,我占据了中国之地,并统治这里的百姓。
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中国”,所以,“中国”一词,距今确实至少有3000年了。
何尊
但此中国非彼中国,周朝时期的“国”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城市”,而“中国”便是诸国之中。
武王伐纣之时有超过八百国参与,而中国最初指的便是国都,周朝有宗周(镐京)和成周(洛邑)两都,两都附近便是最初的“中国”。
后来,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的国都也变成了“中国”,于是随着华夏文明范围的不断扩大,中国的概念逐渐扩展至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也就是“中原”。
再后来,随着秦始皇统一天下,“中国”的概念又开始逐步向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扩展。
至清朝,中国一词开始与“大清”重叠,比如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之时,清朝便自称“中国”。但“中国”一词的指代范围在清朝依然不明确,有时指代整个清朝,有时又仅仅指代长城以内的汉地十八省。
而在公元1912年之前,“中国”也从未成为我国正式的国号,其含义一般与“中原”相当。
何尊——来自西周时期的青铜大器,出土于1963年宝鸡。
我见到何尊实物,已是2017年成都博物馆举办的中华青铜重器展上,看到铭文上有宅兹中国4个篆书,那刻热泪盈眶!
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
中国名称由来有3000年!
当其他民族还在刀耕火种之际,中国人已经在用毛笔认真记录自己的历史,因为,最近2000多年,几乎每个月发生的大事,我们皆可从史料上找到清晰的记载。
中国人对自己来历的追溯,执着而坚定,先后有中华文明探源、夏商周断代史工程等大型历史学研究,何尊的出现,无疑给予实证支持。
何尊出现的西周,还处于奴隶社会发展形态,分封制造成类城邦制特征明显,指的宅兹中国,亦指当时周朝统领的地域描述范畴,大致为今天的八百里秦川及山西河南河北的中原一带。
今天的中国,已经东见海滨,西接帕米尔,北至漠河,曾母南望。与何尊之记载宅兹中国,中国的地理范围已大大扩张至千余万平方公里。
因此,宅兹中国的意义,更在于文化中国、历史中国的价值,更是中国文化之根!
第一,今天的「中国」一词,和先秦时代的「中国」一词含义完全不一样。
第二,从文字学角度来说,何尊铭文是「中或」,而非「中國」。
先秦的「国」是封建制下的「***邑、分封」之「国」,今天的「国」是「民族国家(nation)」或者「states(***国家)」的概念,第一点很好理解,我就不多费笔墨,着重从文字学角度讲一下第二点。
我们知道,何尊是目前所见西周最早的一件青铜器,根据铭文的纪年是「周成王五年」,记载的了西周初年营建东都成周之事,可与《尚书·召诰》等经典文献互勘互证。
首先,何尊铭文是「中或」,而不是「中國」:
「國」这个字直道西周中期才出现,我看到的资料是始见于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录冬卣》:
小篆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小篆产生于战国后期的秦国,通行于秦代和西汉前期。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实行了一连串的改革;其中,统一文字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策。此种书体上承东周时秦国器铭与刻石文字,会融各地书风而成,为中国第一次统一之字体,居书史转变之关键。
小篆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出现。
原因是在公元前771年,在西周时期,东周的周文王在立国时规定了国家的管理机构和法律条文,为了方便正式文书的撰写和保存,用金属或玉石等硬质材料刻写,形成了最早的小篆字体。
内容延伸:小篆是中国古代演变而来的一种字体,是汉字字体的奠基者之一。
小篆的形态受到了甲骨文、金文及上古篆刻等形态的影响,小篆是中国古代字体演变过程中的一道分界线,也是中华文字史上的重要一页。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小篆字体的中华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小篆字体的中华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