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字体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行书字体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行书如何用“锋”?
感谢邀请。
关于书法如何用“锋",我们首先对“锋"的概念要有正确的认识。举个例子:书法中的“锋"就如犁地的犁铧,扎进土壤,逆势而行,中间留下一道犁沟,两边翻起泥浪,远远望去,有非常强烈的立体感。这就象写字时会中锋行笔一样,锋在笔画中间,能扎进纸里形成强烈的磨擦感,在周围副毫的***作用下,写出质地很好的线条。
行书的用"锋"与别的书体基本一样,在起承转换中要尽快将侧锋调整为中锋,因为在书写过程中,不可能每笔都是中锋,当锋偏了后要能感知到,要通过合理使转技术将偏锋调整过来,让书写进入正常轨道。在书写的过程中,出现侧锋也无可厚非,因为这样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只要分清主次便可。
谢邀。
笔锋确实应该特别强调,其作用甚至超过了笔腰的弹力,在这方面,古贤之遗迹可谓汉牛充栋,但若我们不用心去揣摩其如何露藏,如何调整,也就是使转,那没有任何意义。
再说其它撑握用锋的方法,向老师学习,老师手把手教你,当然进步相对较快,不久就像模象样,看似非常流畅,但缺点是容易程式化,非常不易变通,不易姿态万千,个性鲜明,这就是有人提出的书法家不是教出来的理由。
自己边学边揣摩缺点就更多了,一是时间长,一生也可能一无所获。二是孤独寂寞冷,如果没有足够的恒心,极有可能在半道上止步不前,优点只有一个,所有的经验都是自己的,无论结局如何,你我会很充实。
书法之路如同用锋之路,是一场解决无数次自我矛盾的斗争,战胜自己的心理困惑,才是惟一出路。较之前者,谁愿做此选择?
妄言之处,求读者谅解!
初练行书,可以用长锋羊毫吗?
宋朝以前没有长锋笔,也没有羊毫;宋朝开始有羊毫笔;清代长锋和羊毫开始流行,晋唐王羲之、颜真卿他们用的是紫毫。现在最接近当时的笔是狼羊兼毫,其次是加尼龙的羊兼毫。纯狼毫太硬,绝对不合适,而且由于狼毫硬,所以寿命短。现在的紫毫基本可以放弃,质量不怎么样且贵。
不是练习扎实的功力的话,一般用硬一点的写起来会简单点,比如兼毫或者狼毫,但如果你的基本功好,羊毫是很练习功力的。
行书最好选择锋比较长一点的,楷书最好选用笔锋适中的。小楷选用九紫一羊(紫是指的兔毫,九紫一羊就是兔毫和羊毫掺在一起的)。笔锋的材料有羊毫,狼毫、兔毫、兼毫。
至于选用羊毫还是狼毫或者兼毫。主要在你想书写出来的笔力效果。比如:想书写妍美一些,像王羲之、王献之、杨凝式的那样的字羊毫比较适合。想书写的雄健大气一些。像苏轼、米芾、王铎的那样的字,狼毫比较适合。所谓兼毫,就是既有狼毫也有羊毫缠在一起的那种。兼毫比较适合初学者。
相对于羊毫来说,狼毫硬一些。
建议
建议狼毫,行书书写的过程中更注意笔的走法,而且运笔速度较快,很多地方需要毛笔的自然弹性来产生如飞白,等效果,狼毫的弹性足以弥补由于运笔速度过快造成的笔锋不到位,或未能出锋的问题。
“硬”表现为笔身的弹性。弹性好,就是按时笔身弯曲,提时笔身快速回原变直。一般的弹性好的就是狼毫,鼠须等等。
行书笔画简单,流畅。书写过程中,笔头的提、按、勾、曲变化无穷,写出的字体飘逸俊秀,若笔弹性不足,便无法满足要求,所以羊毫不行。
但羊毫用来写楷书,画画还是不错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字体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字体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