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俦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俦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伯虎的女婿,王宠的书法如何?
实际上王宠和唐寅是亲家,唐寅的女儿嫁给王宠的儿子,不能断章取义说王宠是唐伯虎的女婿,怡笑大方。王宠名气比唐寅小太多,但在书法史上,王宠的书法比唐寅高过几个档次,后世评其格调较之董其昌和文征明还高,可惜天不***年王宠英年早逝未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实在遗憾。
梅园老人真不知王宠是大画家唐伯虎的女婿,但就王宠的书法倒是可以聊一聊。
既然是唐伯虎的女婿,那自然就是明代的书法家王宠了,王宠:江苏古一长洲人(今江苏吴县),初字履吉,后改履仁,号雅宜山人,工诗善画,精篆刻,其中以书法最为知著,与祝允明丶文徴明齐名,并列"吴门三家",他诸体皆能,尤擅长小楷和行草书,书风端庄古雅,取法于魏晋之钟丶王,可谓道正功深,以《草书送李愿归盘谷序》和《自书五忆歌》两帖最具代表性,下面简要分析一下。
《草书送李愿归盘谷序》为手卷形式的书作,共一百五十四行,每行字数不等,起手数行结字趋紧,笔势内敛,节奏趋缓,二十行后,笔始纵横奔放,转为纯的草体,多长竖与长撇,隐约间有黄庭坚遗意。《自书五忆歌》则是王宠中年以后的作品,小行草写得恣肆纵逸,神***飞扬,书风高贵古雅,可谓王宠的巅峰之作!
明代是中国古代书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帖学大兴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书法在继承宋、元传统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并呈现出多种丰富的面貌特征,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书法家,那么“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女婿王宠的书法如何呢?
“以拙取巧”是王宠书法的基本特点,文徵明之后,书法当以王宠为第一,
王宠(1494—1533)字履安,后字履吉,号雅宜山人,人称王雅宜,斋号***芝堂、铁砚斋、御风亭,从王宠这一连窜的字号,可见也是个才华横溢的人啊,要不然怎么可能和唐伯虎结为亲家呢,对吧。而且王宠与文徵明亦师亦友,在吴门文人圈中交友甚广,
古人就这样认为书法艺术随人的性格、修养、志趣、爱好、心情、环境不同而变化无穷,点画千变万化,字形多姿多彩,笔势情态各异而变幻不尽,这就是王宠的书法特色,与其所处的文人圈环境有关,这可以说是非常良好的书坛环境,
王宠的行书取法“二王”,但主要是学习王献之,值得注意了,王献之的书法可是“文***风流”,有奔流倒海、一泄千里之势,正所谓,书学者取法于谁,必定有谁影子,然而,王宠学习王献之并不只是求其形似,而是着力于其流畅洒脱的神韵;王宠善作小楷,但是他的小楷面目与同时期的祝允明和文徵明等人的书风不同,其小楷呈现出古典散逸的韵致,总而言之,王宠书风不缺朴拙闲雅、疏拓遒美,代表作《阁帖》用功尤深。
王宠善小楷与行、草书,涉猎范围大抵为明人书法之典范,他之所以能于吴门书派中超然出生尘,重要的原因是学诗而不囿于师,在面貌上与文、祝拉开了距离。他清新旷达的风格既表现了吴门书派特有的"士气",又不染俗法、混同于一般。故其书法在吴门书派中具有特殊的价值。 王宠(1494——1533),初字履仁,后改字履吉,号雅宜山人,颜其室为铁砚斋、***芝堂、御风亭等。苏州人。曾八次应试,然累试不第,仅以邑诸生被贡入南京国子监成为一名太学士。世称"王贡士""王太学"。他一生仕途失意,遂寄于湖光山色之中,"合醺赋诗,倚席而歌",沉溺于诗、书、画中。天分很高,所涉诗、书、画造诣俱深。 王宠书法初师蔡,与文徵明亦师亦友,才华横溢,与唐伯虎结为亲家。在这样的氛围中,王宠的书法声望日隆,而成为吴门书派的主将之一。 王宠小楷,得力于锺太傅、二王、智永、初唐虞世南等诸家,颇有晋人韵味,三十多岁时作《五忆歌并序卷》《摹东方朔像赞卷》为其典型的小楷面貌,结字空灵,气息高古而典雅,得静逸之趣,与其"人品高旷"之性格颇为一致。在结字、用笔上都与祝、文有异趣,因而有自家风格。他的行、草世人评价颇高,邢侗评曰:王履吉书,元自献之出,疏拓秀媚,亭亭天抜,即祝之奇崛、文之和雅,尚难以议雁行,矧馀子乎?又云:神明焕发......更觉精娴,若无论世代,真可登子昂上估矣,百穀向余言,履吉品清夷简,贵乌衣龙凤俦拊,今念昔愿,执厮役于斯人。 在他的评价中,使人们看到王宠书法中那种矫矫不群的隐逸之气。王世贞此较说,"文徵明以法胜,王宠以韵胜,不可以优劣等也",突出了他的韵味。 由此可见,王宠与祝允明、文徵明、陈淳称为"吴中四名家"是当之无愧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俦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俦行书字体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