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字体结构分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草书字体结构分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的字很漂亮却被说成是江湖体,哪位老师能回答江湖体与书法的区别是什么?
这是个好问题!
简单一点说,江湖体是指没有太多传统根基,但是写得顺溜、花哨或者有自造的一种书写特点。而书法是从笔法、字法、章法、风格韵味上具有传统基础的规律性规则,更重要的是包含着辩证法的。比如:轻重、浓淡、大小、徐疾、疏密、欹侧、收放等等。能够在作品中体现出来。因此,有根本的不同。哪怕同样都看上去很舒服也有根本区别。甚至说不好看的也许是书法,而好看的不是。
江湖体就是毫无章法,随心所欲的写字。不临帖,不讲笔法,不讲墨法的毛笔字。而书法是从临摹开始,从古帖中学习运笔方法,学习字体结构,然后再融会贯通,写出自己风格的作品。
首先搞清楚何谓江湖和江湖体。江湖泛指古时不接受法律约束而适性所为的社会环境。江湖体是指没有笔法、章法、字法等传统书法法则,也就是不临帖、不研究古人的书法精髓,任意的胡写乱画,还美其名曰创新的自由体。
其实这个命题本身就是伪命题。因为字不能用漂亮不漂亮来形容。书法书法,书之法则,师法古人,始得造化。取法乎上得其中下,不取法得其俗。俗就是江湖体,没有法则的江湖体不可能漂亮,没有法则就不是书法 ,书法两个字就是书中有法才是书法,没有法则的江湖体何谈漂亮?怎么能算书法?充其量不过是毛笔字罢了。这就是江湖体和书法的区别。
江湖体不一定不漂亮,只是其不符合传统,或者说笔法体系没有出处,或者不懂基本常识。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谓的江湖体书法,广义上讲是指不临帖,全靠自己闭门造车写出来的书法。而狭义上讲,就是那些不讲究笔法的书法。
写江湖体书法的人不是不想写好字,只是方法不对,或者根本就不想把写字做成书法,比如一些退休老干部,他们利用自己平时积累的钢笔字基础,拿起毛笔就写“书法”,但从来不临帖,也就没有古人传统的笔法规矩。
这样的字看起来也有模有样,但不经推敲,一看就是用毛笔写的钢笔字。所以,这类字又被称为“老干部体”,也是江湖体的一种。
我是壹庸,途径贵贴。荣幸作答,不周见谅。
关于书法和江湖体的说法也是众说风云,喋喋不休,到头来书法也存在,江湖体也没有消失。只是书法感觉自己的站位很高,江湖书法只能流落街头。其实,也不完全是这样。
写字和书法有着本质的区别,写字漂亮就足够了,就能满足实用的特性,这个特性现在被落实到了硬笔字上。书法不能用漂亮来形容,书法研究的是美,这个美有内在的美,外部的美。
什么是江湖书法了?其实只是一个界定的东西,没有非常明确的限制。总的来说,没有取古,没有渊源的书法称之为江湖书法,这里所谓的古法和渊源,指的是书法发展史上留存下来的法度和规则。
书法也好,江湖体也罢,总之都是汉字艺术的特点,只是书法取法古人,江湖体自己的元素比较多而已,当然,总有人喜欢用江湖体这样的字眼来抬高自己,贬低别人,也有人高高站在书法的金字塔尖,来评判别人的东西。可能,也许,这就是有些人的权利罢了。
书法“篆隶楷行草”五体有怎样的相互关系,它们的本源在哪里?
题主好,书法是中国汉字所独有的书写艺术,书法是在汉字实用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字首先满足的是记录和交流,它本着由繁到简,由难写难认到易写易认的过程发展。
字体是从篆体到隶书再到楷书这个过程发展的。篆书分大篆小篆,大篆指秦以前的文字,包括甲骨文、古文字、籀书、鍾鼎文字,六国文字,《石鼓文》是大篆向小篆过度的文字,一般将其归在大篆中。小篆又叫斯篆,秦统一后由李斯、赵高等人制定出的规范统一的官方文字。
隶书一般认为是秦始皇时的狱吏程邈所创造,其人获罪后在狱中创造了几千个隶书字,得到了秦始皇的认可,因此被释放,字也用于记录狱事,在非正式场合被大量使用。其实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了隶书,程邈只是进一步加工整理罢了,隶书变篆书的圆弧为方折,书写更为快捷方便,适应了战国后期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这是一种历史的自然选择。隶书直到东汉才成为了官方正始文字而彻底取代了篆书的正统地位。
隶变是文字发展过程中具有革命性的事情,极大的方便了书写,从隶书到楷书的演变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魏晋时期楷书已经初具规模,魏碑就是楷书,称为魏楷,虽不同唐楷的规范,但更具有个性,更有书法的特点,一碑一个风格,各有情态,摇曳多姿。唐楷的产生是字在书写时非常规范,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在印刷很不发达的时代,这种规范是非常重要的,科考,抄经,抄书都需要规范。
东汉虽然政治混乱,但却是书体发展的黄金时期,在由隶书向楷书过度的时期,产生了行书和草书。行书相传为汉桓帝、灵帝时期的刘德升所创。人们在竹简、木牍上写一些不需要庄重的文书时,便***用一种不同于隶书的率意写法,这就是当时的“行书”——简牍体。
隶书的快写产生了章草,沿着简牍体和章草的思路诞生了楷书的快写,我们称为今草。在汉代草书就很成熟了,张芝、崔瑗、杜度等都是有名的草书大家。当时读书人很热衷于草书,以至于赵壹写《非草书》批评这种现象,看来是有点过头了,但足见当时草书的热闹。
篆、隶、楷是字体也是一种书体,行、草属于隶书、楷书的一种快速书写方法。书法是一种线条的艺术,草书更具有书法的艺术性,所以也就和篆隶楷并列在一起,人们常说真隶草篆,行书虽然实用,使用率高,但介乎在楷和草之间,它的地位就有点尴尬了,似乎书家并不把它和真隶草篆并列为一种书体。
现在印刷很发达,书法楷书的实用性就很淡了,做为艺术,楷书的价值也很低了,甚至有的书家不承认楷书是书法,认为只是为书法入门打基础的东西,因为书法艺术追求的是个性,楷书过于规范,个性化的东西自然就很弱了。当然各人认识不同,喜好不同,也不能一概而论,起码魏碑就很有书法的味道,它也是楷书呀,我就喜欢魏碑,当然更喜欢篆书、草书。
汉字的演变依现有的考古发现,由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到商周时代铜器上的铭文——金文,再到周代的大篆,由大篆到秦代的小篆,再到汉代形成了今文字中的隶书,隶书之前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统称为古文字。隶书及之后的草书、楷书、行书合称为今文字。草书要先于楷书,汉初草隶、章草萌芽,而后有今草、狂草。楷书萌芽于汉,盛行于魏晋南北朝。行书出现于汉末,成熟于晋。
草书早于楷书、行书。篆隶草楷行五种字体的本源是甲骨文、金文。
书法是中国人的一种喻体、寓体、载体,它暗示、象征、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书法意象。从象形文字产生伊始,就有了书法,上起甲骨,下至楷书,随着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发展演变,书法成为最具有中华人文内涵的艺术,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的艺术。
“篆隶楷行草”五体互为依托、演变,是中国书法的发展史。
篆书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_a***_]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而小篆是由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变而成的。小篆是官书,适合于隆重的场合。
隶书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是由篆书演化来的,把小篆加以简化,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便于书写且速度更快。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同时派生出草书、楷书、行书各书体。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始于汉末,通行至现代。楷书是南北魏到晋唐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为便于书写而删繁就简、规范统一的,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初的规范化书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字体结构分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字体结构分析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