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管楷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管楷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草书作品用楷书落款怎么样?书法落款时,要注意什么?
草书作品用楷书落款绝对不行!
因为草书早于楷书而晚于隶书,而行书又晚于楷书。草书作品落款的最佳书体,应该还是草书。
(上图为张继的章草作品,落款的书体也是用的章草)
书法作品落款是有极大的讲究的,这个讲究来自于汉字演变和发展过程,而且还要考虑到书法作品的整体协调。书法作品,有静(正书)必有(草书、行书)动。
隶书作品落款,宣用章草。因为章草是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和发展而来。
(上图为张继隶书作品,作品落款为章草)
草书作品落款,还要用草书。我这里所说的草书,包含古草、章草、今草和大草(狂草)。
楷书作品落款,宜用行书、和行草书。
欧体楷书可以写大字吗?
欧体楷书可以写大字吗?
以欧体字的外形来写,多大的字都可以,只要你把他的笔画比例做好,是没有问题的。若是以欧阳询的笔法来写,肯定不能写,因为他的字,最大不过三公分左右。
欧阳询楷书,以其精致刚健的用笔而著称于世。他的用笔劲疾,点画劲利。但以这样的笔法写成大字,无可避免的会稀疏。古人常叹“大字难于结密”,就是因为大字的点画要粗壮,而要把粗壮的笔画组合起来,就会比细瘦的笔画难度大。
为什么不可以把大字的笔画写瘦一些以利于结构搭配呢?我们写大字的目的是什么?大字是现在毛笔书法中最具实用的一种。作为高大建筑、匾额、招牌、广告等,观看的距离都比较远。如果把笔画写的太细,远距离的观看不容易分辨。再有一个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劲廋的大字太稀疏,缺少遒润的体态,没有雍容华贵的大度,反倒给人以刻薄寡恩的形象。所以你在任何地方,都不可能会见到以瘦金体来题写的匾额。
要以欧体字放的很大去写,笔画就要适当的加粗,也不要那么劲利。大字遒劲胜于刚劲。什么是遒劲?有筋有骨,强健雄壮。和刚猛劲劲利的骨感不同。它的力是绵延不绝,深不见底的内力。欧阳询也没大字留存于世。放在后的字也不存在欧体不欧体的问题。一个人的书风,用笔是核心。既然放大后的笔法已经不再是写欧体字的笔法了。写出来的只是像欧阳询楷书的大字。
我们学习书法,学习欧体字,不是为了要写的像他的字。而是借助于他的字体进行练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弄懂笔法、结构的规矩。再以所学写自己的字。不是说学欧体字,将来自己也写的一手欧体字,天下学欧体字的人,都写一样的欧体字。这就是当今书法学习最大的误区。
谢邀!
首先说说欧体:欧体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其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
个人认为,每个字有每个字的特点,有它独自韵味,每个人也都有他独自的不同于别人的特点,或者身高马大或者娇小玲珑,各具一格,不尽相同!
往往一个人在做某一件事时,主观因素和客观事实都是能够影响事情左右的。欧体楷书独树一帜,有它的特点,难道让你在一张大纸上写小字你不会了?或者给你一张大纸让你写与这张大纸符合的字就不能写了?
纯属个人观点,不妥请指正!
当然可以,欧体最大的特点就是规则严明而且丰富,很大程度上继承了王羲之的法则,架得住放大很多倍!还有柳体字。
但是要注意一件事,就是放大以后我们应该做哪些调整!!
第一执笔法,者寸以内的字不用悬腕,而写五六寸的字必须悬腕,否则挥舞不开,妨碍书写。而且执笔法,书写环境会随着字的放大不断调整。比如可以用捉管,以大指小指倒垂执管,三指攒之,就地书大幅屏障。
再比如握管。四指中指节握管,沉著有力,书诰敕榜疏。
第二笔法调整,用笔要粗重些而不要太细,否则留白太大,显得虚弱,毕竟欧体容易写的特别细,且不要描头画足,写的太做作,本来字就容易挥舞不开,再做作用笔则会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字的连贯性。
第三就是注意大字以庄重为美,不要过于倾斜,有些欧体字倾斜险绝,所以要注重他的应用场合。
以上回答希望您能满意!!!
欧阳询的书法作品传下来的真不少,但是还没见到欧楷三尺大的字,由此可知欧楷书放大到一定尺寸就不成其书法了,欧字不像颜鲁公之楷字中楷放大十几倍不变样,这就是颜楷的妙处所在。但是欧阳询的九成宫写的静如冢地之夜可怕的很。所以学欧楷只要学好间架,笔势、笔力也就可以了,欧阳询写字的境界我们后人根本就作不到。谢谢方家教正。
欧楷可以放大数倍写,但是,从视觉上看,艺术美感远不如中楷小字。因为,欧楷原本是中楷,不宜放大临摹。如果出于创作,仅仅是想取其笔法、字法当元素,写多大都可以。
不过,由于欧楷固有的特性所致,不宜写大,除非是书***夫很深厚,而且有字外功,善于融会贯通,经过适当的技术处理之后,方能写出欧楷原滋原味(不一定与原帖不差毫厘),否则,即使硬写,出来的效果往往大都是“僵尸”似的,不精神不活脱。其中,重要的因素除了技法不娴熟之外,主要是由于书写用具、材料不适合造成的。
由此说来,不论小楷、中楷哪种书体,都可以写成大字,但是,有一点必须清楚,那就是,小字、大字,虽然书写法则相同,但是,执笔法、运笔法等,很多细节上各有技术规则,有相对固定的应用领域,不能混为一谈。事实上,由于小笔和大笔的构造、材质、性能不一样,写出来的笔画形状与神***韵味各具特色。因此,之所以将小楷、中楷、大楷、榜书、巨书,划分的十分清楚,不单单是根据字体大小划分的,其分类标准,关键在于它们分别自成体系,并有相对独立的技法准则,以及特定的训练用具及方法套路。
常见很多人学欧楷,一起步就写大字,至少8厘米以上,而且***用枕肘法,甚至***用不正常的枕腕法(把左手垫在右腕下),把字帖放置一旁照着写,看一眼写一画……这种作法是严重违反〈书法训练操作规程〉的! 正因如此导致训练周期长,效果不理想,一个帖练了几年、十几年都写不像,当今书法界这种现象很普遍。
以上是我的见解,仅供参考。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谢谢支持!
管瑞泽多少笔画?
“管” 字共有 14 画,笔画顺序为: 撇、横、点、撇、横、点、点、点、横撇/横钩、竖、横折、横、横折、横
“瑞” 字共有 13 画,笔画顺序为: 横、横、竖、提、竖、竖折/竖弯、竖、横、撇、竖、横折钩、竖、竖
“泽” 字共有 8 画,笔画顺序为: 点、点、提、横撇/横钩、捺、横、横、竖
“瑞”,初见于楚系简帛时代,为形声字兼会意字。从玉,篆书形体像一串玉;从揣省。后来见于秦朝小篆,最终逐渐演变成楷书体和简化版的“瑞”。
“泽”,初见于楚系简帛时代,为形声字。水表意,篆书形体像水流;睪表声。声旁简化。后来见于秦朝小篆,最终逐渐演变成楷书体和简化版的“泽”。
管瑞泽三个字一共是35笔画,其中“管”字14笔画,撇,横,点,撇,横,点,点,点,橫撇/横钩,竖,横折,横,横折,横。“瑞”字13画,横,横,竖,提,竖折/竖弯,竖,竖,横,撇,竖,横折钩,竖,竖。“泽”字8笔画,点,点,提,横撇/横钩,捺,横,横,竖。
管瑞泽35笔画。
瑞笔顺(13画):横,横,竖,提,竖,竖折/竖弯,竖,横,撇,竖,横折钩,竖,竖
瑞ruì,形声。从玉,耑(zhuān)声。本义:玉制的符信,作凭证用。
基本解释:①吉祥。②姓。
您认为这算楷书么?写得如何?
当我看了你的书法后,感觉不错。一个人的书法根底,与很多因素有关,个人爱好。勤学苦练。熟能生巧。慢慢的就会掌握一些技巧。从而让身心愉悦。在我眼里,只要自己用心去做了,就是好的作品。
首先说明一下什么叫楷书,楷是楷模,榜样,标准的意思,因此从广义上讲任何书体只要符合法度规范具有审美标准都可定义为楷书,如:隶书在汉代也称为楷书,在唐代盛行的楷书人们称之为唐楷等等。又如某[_a***_]的字体被社会广泛认可所推崇,也可称为楷书。但是现实中人们常常习惯把字体分类细化,如经常我们所说的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大致分为五种字体,其中楷书常指唐楷或晋代楷体。主题中给出的字例,按现代字体归类应属行书范畴,严挌说应属于行楷。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有不妥之处请朋友们指正!(以下为本人所书写的几幅小书作供大家欣赏[祈祷])
楷书又正书真书,乃木雕也,楷书的每一个笔划都很严瑾,起笔运笔收笔都讲究方法的而且从规从矩,在结体上每一个笔划都一丝不苟的巧妙布局。从上述字例看只能是行楷罢了,从结字到笔划有接近楷书的意境,只不过从字势字形笔划与楷书稍随意了点,字还是写得很好,楷书配不上,楷行还是对得上号的。
看您发的图这个算楷书,且更像是行楷书,这个当属写经一类的小字楷书。写的不错,笔法娴熟,结构合理。唯一不足之处就是控制的不算到位,造成疏密搭配的不够合理,初看这个字确实是不错,有功力。
鉴赏一个书体或者说写的怎么样其实只需搞清楚各个书体的规则以及多看古代的经典法帖,这样的多看多思考不仅对于自身书法水平有提高,且对于鉴赏能力也会提高。
因此平时在自己练字之余还需要多进行读帖和丰富理论知识,可多看传世法帖。适当看看书论以及古代书法家的传记故事,这样对于自身书法的综合修养会有一个不错的提高。对于您发的字,从楷书规则来看他是符号楷书字法的,只是书写时强调了节奏使人看起来像是在写行书一般。对于行书的判定有两种,多楷字的称行楷,多草字的称行草。其实无需管它是何字体,只要是符合字法,符合理法的字且有控制得当的技巧,富含书法对比中的各个因素即是好的书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管楷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管楷书字体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