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字体新写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草书字体新写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哪些草书草到自己都不认识的字?
有哪些草书草到自己都不认识的字?这个问题可能是对草书不了解,所以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草书有自己不认识的字吗?当然有。但并不是它“草”的让人不认识。而是自己不知道这个字。就如楷书中我们不认识的字是一样的。草书具有严格的书写规范,而且有的字有多种写法。自己会其中的一种,对另外的写法不认识也是常有的事。
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草书的人,他们常常把潦草当草书。以自己想当然的写法来臆造,这样的写法,别人不认识,过后自己也可能不认识。因为自己的臆造,是无规律性可寻的。
草书的规范性写法,都是以繁体字进行的。千万不要用简化字去写草书。虽然,简化字中许多字是由草书中简化来的。但简化字有些字在草书中却是别的字。往往是学习过草书的人,会读错,没有学习过的人,反倒不会读出。
要把草书讲清楚,一百个问答题也难以讲完。所以才会有:“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有点方为水(氵)空挑却是言(讠)。长短分知去,宀头缺左畔……”笔画长一点,短一点,就是另外一个字。所以,要写好草书,一定不要自己凭想象。民国时期的书法家于右衽编写的《标准草书》,是学习草书入门的比较好的教材。详细的把各种偏旁部首的草书写法例举规纳出来。并有历代书家的实例示范。另外,北宋时期专门为草书学习而编写的《草诀百韵歌》,也是学习书法的人必不可少的草书学习教材。
掌握了偏旁部首的草书代写方法,大部分的常用汉字基本上都能够认读。学习草书,还要多读多看。对不同风格的写法,都应该了解。对某些不认识的字,才能够根据上下文的字义联系来辨认。
对于这个问题,我只想说一句:如果草书草到自己都不认识了,那就是什么都不是啦!也可以说那叫胡写乱划,耽误时间,浪费纸墨!
与其提出这样的问题,还不如下功夫临摹字帖呢。这样的问题也叫问题?
不知道题主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出自何意!是搞恶作剧?还是搞笑?还是忽悠人?
修身养性是立德的根本!学习书法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修身养性。
我曾经说过,学习书法之人,要先学做人,再学写字。
现在,大家着实都很忙,且工作压力大,得空到《头条》来看看,主要是想从这里收获点什么,真的不想见到这样的、类似这样的提问。
比如题主提出的“有没有草书草到自己都不认识的”这个问题,就是很没意思的问题,哪有自己写的字连自己都不识的?草书再草也是自己写的啊,难道自己就不认识吗?自己都不认识的草书,那还叫“草书”吗!真是可笑之极!
草书是古代文人为快速记录语言而形成的一种书写方法(有点类似于速记),结字讲究连贯,一笔写成,为此一些部首需要特殊符号代替,久而久之,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则,又经历代文人总结形成了草书这种艺术形式。所以草书既讲究书写快,又有特定要求,艺术创作还要讲究章法布局。只要经过学习练习,认识肯定不会有问题!
有!学渣玩的草书,都这水平!
这与身份无关。不论他是博士后,还是博导。是专业的,还是业余。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只要他的草书,每一个单字的结体,不符合古代沿习下来草体(字法)的书写规范,就一定就会变得无法识别。所以,当然连自己都无法识别了。
所以,草书若不按规范写,神仙也难认!所以俗称神仙体!
写草书,创作草书,第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草字的规范书写问题。这一首要问题不解决,你永远都不可能迈入草书的门坎!
一笔一画慢慢地描,我们总有可能会把一个最复杂的楷书、隶书、篆书、金文、甲骨文等文字写正确,写好!但是,一笔一画慢慢地描,却一定不可能㝍好单个的草体字!
孙过庭书谱云:“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此论中,重点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这一重要结论里。同时这也是,导致绝大多数人无法进入草书的研习与创作的重大关獈所在!
君不见,前段时间晒在网上的,有一定轰动效应的中国美院的一位书法梁老师的草书作品,因不按规范书写,有些字就草到了神仙体!
下面晒一下,刚创作的八尺草书。
杜甫诗秋兴之一
如果草书写得连自己都不能认识了,那就不是草书了,那是糊涂乱抹。草书有严格的规范性,并非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必须符合约定俗成的艺术规范。用哲学***培根的话说就是:只有在限制中才能显示才华。草书就是这样一门在限制中显示自由和才华的艺术。
有人对初学草书者推荐的入门法帖是《草诀歌》,《草诀歌》能作为草书入门的经典法帖吗?
《草诀歌》是非常经典的一本基础草书训练范本,且对草书写法,运笔等内容均有论述,当然可以学习,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草书的运笔十分关键,字形与结体的把握相对容易一些,但运笔所产生的点线效果更加难得,需要有娴熟的用笔技巧与控制能力,绝非照猫画虎那么简单,徒有字形,仅靠敢写是不够的,草书亦有法,用笔需苦功。
浅见,与同道共商
可作为学草书参考,但不能作为草书经典法帖。
此帖的特点:对一些点画、部首和具有某些相同规律的字进行归类,以韵歌的形式,五字一句,便于记忆。缺点是版本混乱,良莠不齐,且字数有限,尤其是字的草书笔法不够细腻,不够规范和标准,其中个别字草法不对,1986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草诀百韵歌》较好。可作为学草书的***教材,帮助记忆一些字体的草法,特别是对部分相同或类似的草书归类记忆和比较记忆有很大帮助。草书法帖以公认的王羲之《十七帖》、《智永千字文》、《书谱》等为入门教材。
我也有王羲之撰的《草歌决》: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我认为好。但要潜心研究学习。主要还得理解其意。不要像某些***乱书,喷书等。要有章有法用。有规有矩。不要无法无天。学草路长,必须坚持体会。《草歌决》也有他的极限性。要活学活。我想给喜爱草书的朋友推荐学习孙过庭书谱。
对于这个问题,初学草书者,《草诀歌》只能做参考,不能当作草书入门的法帖。对于《草诀歌》,在学习草书的过程中,多读多看,并不断领悟,对于学习草书还是有帮助的。
学习草书的入门法帖还是很多的,而且都是历史流传下来的经典,比如:章草《急就章》、《平复帖》、《出师颂》、《月仪章》;今草王羲之的《十七帖》、王献之的 《中秋帖》、智永的《真草千字文》、怀素的小草《千字文》;还是大草张旭的《古诗四帖》和怀素的《自叙帖》。以上都是草书入门的范本,若坚持不懈的认真临之,会有收获的。
还有就是于佑任编著的《标准草书》,里面搜集了古今书法大家的草书范字,还有草书符号的分类和使用方法,也可学之。按照于佑任的说法,草书学一千字足矣!如果每天练一个字,用上三年的功夫就可以“小成”了。
学习草书,一定要先临帖,认真临帖比什么都重要!当学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读可临《草诀歌》和《书谱》。
以上为个人观点,经验之谈,仅供参考。
书法里的草书和狂草,该怎么理解?
谢邀。章草是草书的一种。汉代以隶书代小篆,但书写仍不便利,于是就出现一种“解散隶体,简略书之”的新书体――章草。章草与今草的最大区别有两点:一是,使用隶书的波、磔笔法。二是,字与字不接连。代表人物三国时东吴皇象、晋代索靖,代表作索靖《七月帖》。
狂草最为狂放恣肆的草书。又称“大草”。这种草书一笔数字,大开大阖,大小错落,纵横腾挪,有如飞瀑长河,一泻千里之势。代表人物唐怀素,张旭宋黄庭坚,明徐渭等。代表作怀素《自叙帖》。
草书是[_a***_],涵盖章草、今草和狂草。狂草是草书中最放纵,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一种书体,历史上的大家如张芝,张旭,怀素,黄庭坚,祝枝山,王铎、傅山等,张旭、怀素被尊为草圣。
草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草书,是指一切写得不规整、潦草的字体,从这个意义上说,篆隶楷都有草书体,前中国书协主席张海就自称其隶书为“草隶”。
狭义的草书,是指篆书隶化后产生的章草及演化出的今草、狂草。这种书体已将前“潦草”之书规整化、格式化。
平常我们所说的草书,主要指后一种,它既要遵循一定的书写规则,又将自己性情等个性特征融入作品中。
从东汉开始流行的章草,在魏晋时逐渐向以二王为代表的今草演化,而后出现更加大气磅礴、一泻千里、情感更加丰富的狂草。
草书,尤其是狂草,已脱离其实用性,成为艺术性最高、情感最丰富、创作最难也最难于识读的书体。
但千百年来,草书尤其是狂草并没有消失,反而更受大众喜爱,这正表明草书更能表达个人的喜怒哀乐。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由泰汉形成快写隶书的一种独特体系,今草的一前身,叫章草。狂草从东晋形成以放纵多变连绵起伏,点画十分简练的规范体系,以章草基强进化而来,装饰性极强难度极大书写个性化为狂草吧。
从书法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看,与草相关者,有"章草″丶"今草″丶"小草″丶"大草″,等分类。大草也有叫"狂草"的,如张旭的《古诗四帖》丶怀素的《自叙帖》等作品。
怀素在《自叙帖》中说到,"草槀之作,起于汉代。杜度丶崔瑗,始以妙闻。迨乎伯英,尤擅其美″。最初"章草″是由隶变而来,也可以讲是正写隶书之外的方便之体。今楷丶今草都是隶变结束之后的产物。有人误解"楷书″后于"草书",完全是一种文字名词引起的误会。篆丶隶丶楷丶行丶草的先后顺序是符合历史发展实际规律的。今楷丶"楷书″之名称固定,肯定是很晚的。"真书"丶"正书″皆同"楷″之义。篆丶隶丶魏碑楷丶唐楷(今楷),皆为特定历史阶段中的真书,或说正书。"楷″本一种树木,转用在书体定义上,为法则丶规范。
行书丶草书,都是正丶真丶楷法之外的方便书写法。行书除书写技巧的流便,在字体结构的使转变化丶点画的省简方面,都不如草书的幅度大。所以不单独对草书字体进行识别丶书写训练,辨识欣赏草书作品就有难度。
草书的原始期,也称"稁书"。如怀素所说"草槀之作″。很简单的原理,庙堂公文的撰写不能没有起草打稿的前序,久而久之,在正写之外再形成一套写法简便的字体,是顺理成章的事。
魏晋以降,草书受宠,完全是它的流便书写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和抒情性,正适应着当时的社会上层官僚士族群体的格调情趣。二王书风的形成正在于此。当时這群人的时尚,便帖信简互送赠答,以草书为尊,不能不说有闲情逸致的释放和书写技能的炫耀。"匆匆不暇作草"是当时向对方致歉的措辞。
到唐代张旭丶怀素的狂写大草,完全独立到纯欣赏的功能上去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字体新写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字体新写法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