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字体铁山楷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字体铁山楷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代表性的圆笔楷书作品或者墓志铭都有哪些?
代表性的圆笔楷书作品有南北朝时期的《石门铭》和《瘗鹤铭》摩崖石刻。
《石门铭》在陕西汉中,王远书,是魏碑圆笔书体之王,逸笔自如,气韵高古。康有为曾在《广艺舟双楫》中评为“飞逸奇浑”,“翩翩欲仙”。在清末民初,很多人喜欢学这种奔放的圆笔魏碑,如康有为以《石门铭》笔法写行书,于右任则以《石门铭》笔法写草书。
《瘗鹤铭》在江苏镇江,是南朝著名摩崖石刻。相传是王羲之书,又说是陶宏景书,书者失传,宋黄庭坚书体即学此碑。
《瘗鹤铭》原存镇江焦山绝壁,后遭雷击落入长江边,清康熙年间打捞上来,现存五石。此碑字体也与《石门铭》类似,落落大方,挥洒随意似有仙气。但石刻传拓日久,字形略有失真,又多翻本,学习时须注意对比购买真本临摹。
所谓楷书一词,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具有法度,可作楷模的书法作品,以为楷模之书。一种是指与篆,隶,草,行并立的书体。又名正书 ,真书。
而题主所说的方笔,圆笔楷书,大多是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楷书初步形成期间。一种新的楷书体。叫"魏碑体"。又名"北碑"。
这一时期魏碑书体,可谓百花齐放,群龙无首, 争奇斗妍,是楷书最璀璨夺目的光辉岁月。它们大体可以分四大种类,为"摩崖石刻,墓志书法,造像记。还有碑碣"四种。当时北朝提倡石刻,南朝禁止立石刻。固有"南朝重尺牍。北朝重石刻"的风尚。
举例来说,与王羲之《兰亭序》同一时代。身处北齐,被称为"书仙"的书法***安道一,所书写的"铁山摩崖刻经《石颂》被康有为赞👍誉为“精跨羲诞,妙越英繇”。就是典型的一例。如下图
所谓方笔楷书魏碑。多出现在北魏时期的造像类。比如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云岗石。河南的嵩山等地打造的佛像造像文字。多为方形笔画。例如龙门二十品中的《始平公造像》。
《孙秋生造像》。《杨大眼造像》。还有《张猛龙碑》。《李壁墓志》如下图
《马悦墓志》等。
而圆笔楷书,多出现在崖石刻类。如《华岳庙碑》。《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文殊般若经》(据考证颜真卿创立颜体,曾汲取了此碑的笔法结构特征)。
《嵩高灵庙碑》。《鲜于璜碑》。《石门铭》。
《石门颂》
铁山摩崖石刻是谁刻的?
北朝铁山摩崖刻经,著名书僧安道壹书写。
铁山摩崖刻经,位于邹城西北二里铁山公园内,俗称南岗,通高八十米,刻石高六十六点一米,宽十六点四米,总面积为一零八五平方米。阳面刻有《大集经·穿菩提品》和《石颂》大象元年(五七九)。隶楷书,刻经十七行,行六至六十一字不等,全文九三零字,尚能辨识者七七七字,字径四十至六零厘米不等。
《好太王碑》看起来比较奇怪,它属于隶书还是楷书?临摹时要注意什么?
有不少朝鲜、韩国、曰本学者一直在研究《好大王碑》。全称《高丽好大王碑》,此碑是高句丽第二十代长寿王为纪念第十九代王谈德而建。主要记录了高句丽建国的神话和谈德的战功。东晋义熙十年(414年)刻,碑体方柱型,纵612厘米,横185厘米,44行,行41字,碑高6.39米。在吉林省集安县。
《好大王碑》隶中带楷,没有蚕头燕尾状。介于隶楷之间。方整凝重。朴茂含畜。结体宽博遒劲。有自然天趣。
字形为了不繁杂,省去了收放变化,省去了钩挑。省去了蚕头雁尾。结构为了灵活,往往左右不平齐,有的左低右高,有的左高右低。在合体结构中,打破常规的比例结构,拉大了局部与局都的对比关系,有的上大下小,有左大右小。主笔紧缩。加大了内部空白,有正大气象,有雅拙之趣。有篆书之笔意。
杨守敬评:"《好大王碑》,近时出见,醇古整齐。″
(好大王碑)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好太王碑》的墓主是高句丽第十九代王,号永乐太王。此碑刻立于东晋义熙十年,距今已有1600年历史,清光绪年间才出土。
此碑所刻内容从高句丽建国的神话讲起,再讲到好太王征东夫余的过程,最后说到对好太王守墓人的记载和法令。内容涉及到高句丽国与当时东北、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倭人之间的关系,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再者,汉末魏晋时期,曹操的一道禁碑令,使得碑刻遗存大量减少。所以,现存屈指可数的,具有研究价值的碑刻,就显得尤为重要。
此碑碑体高6.39米,底部宽1.35-2米,碑底周长6.29米。碑文44行,满行41字,计1775字。碑文为汉字 , 大小在 9-10 厘米左右。
此碑碑文为隶书书写,又有一些篆书和楷书的风貌。但结体方正,不像篆书那么长,也不像隶书那么扁。此碑正是从隶到楷的重要例证。
因为此碑篆书、隶书、楷书,各种书体相掺杂,又有很多简省的文字,所以临摹时要注意整体特征的把握。
首先,此碑起笔、收笔、转折融入了大量篆书的笔法,圆浑挺拔。而横、捺则带有隶书的特征,蚕头雁尾。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好太王碑》属于隶书,看起来比较奇怪是因为《好太王碑》的结构独特,打破了常规的结字造型规律。形成了古奥、憨拙、整饬、呆萌的艺术风格。所以给人的感觉与众不同憨态可掬,这也正是《好大王碑》的魅力所在。我觉得对于《好大王碑》的临摹学习应注意一下几点。。。。
一是结构特点的把握。《好大王碑》没有明显的主笔“蚕头燕尾”,从而弱化了传统汉隶的庙堂气和装饰性。超出了汉隶的造字法则,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所以要改变对传统汉隶的艺术审美观,在临摹学习的时候也要打破对汉隶结构规律原有的认知,要善于发现归纳总结结构特点。以更好的把握《好大王碑》的结构特征,才能充分的表达出憨拙、古奥之气。
二是篆籀笔法的应用。《好大王碑》的用笔方式跟《张迁碑》的铺毫涩行不同,也没有像《礼器碑》那样明显的提按顿挫。而是裹锋绞转为主的篆籀用笔方式。简单讲就是用篆书的笔法写隶书的结构。能把篆籀笔法灵活运用到《好大王碑》的临摹学习上,是学好此碑的前提和基础。
三是追古质去楷化学习理念。《好大王碑》于东晋义熙十年所刻,出土于吉林集安县。此时中原地区的隶书已经完成向楷书的发展和过渡,趋于成熟并盛行使用。而东北地处偏远交通闭塞,文化艺术发展也相对滞后。《好大王碑》正是隶书发展向楷书过渡时期的产物。结构上弱化了隶书的特征,并显露出来一部分楷书的线型构造。所以才造就了这样独特的艺术风貌。尽管有楷书的特点显露,但是用笔是篆籀古法,结构也是古拙质朴,通篇气韵更是古意盎然。所以在临摹学习时要往上追求高古的格调,去掉刚刚显露出来的楷化特征。以更好的领会和表达原碑的艺术特质。
以上是我对学习临摹时注意的几点建议,希望能给您带一点借鉴价值。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文中图片是本人临摹好大王日课)。
古人很有趣,很多字“长相”不一样,但意思一样,比如“太”、“大”,故《好太王碑》又称《好大王碑》。
好太王是高句丽国的第十九任国王,名叫谈德。高句丽是历史上很奇怪的一个王国,从其国王墓碑以汉字书写即知其与中国的渊源,可其地理位置大部又处于朝鲜半岛,可见今天的韩国与朝鲜与其也有较深渊源。有兴趣的朋友可上网自行查阅。
《好太王碑》的书体属于由隶书向楷书转变的过渡性书体。从形态上考察,基本应归属隶书一类。当然,近来有学者提出它应属于西汉时的碑铭体。这一见解比较专业,我们不需了解。
此碑笔画横平竖直,结体方阔稳重,雄强大气,笔画一律作方直线形,没有波磔变化和顿驻笔法,自然古朴,以特异的面貌和鲜明的风格在书法史上独树一帜。
临习《好太王碑》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好拓本。此碑时代久远,风蚀厉害,拓本虽然较多,但清晰、精美者并不多,故在临习时首先应选择精良的拓本。我强烈建议***用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的灰前本C 本,这是一件颇为珍贵的早期拓本。
2、此碑用笔以圆为主,略兼方笔,起笔藏锋逆入,中锋行笔,沉着凝重, 转折处含蓄灵活而有力度, 着笔自然,笔画平起平落。
3、临习此碑最好有一点篆书的基础,这样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此碑的结体独出心裁,大小不拘,方整中寓变化,端庄中蕴活泼 ,布局自然错落,浑然天成。临习时须注意体会。
5、此碑金石气息浓厚,临习时宜用长锋羊毫笔,墨宜浓不宜淡,纸以质地较粗的生宣为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字体铁山楷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字体铁山楷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