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浮雕字体楷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浮雕字体楷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泰山石应该什么字?
泰山石敢当一般用楷书字体雕刻,一般对字体无要求。
泰山石敢当有不同的样式,有的用浅浮雕在碑额上刻有狮首、虎首,有的什么装饰也没有,只刻有“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再用朱砂红色涂刷。
泰山石敢当习俗,山东省泰安市传统民俗,石敢当习俗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灵石崇拜,先后经历了早期石敢当的萌芽阶段、石敢当的变异阶段和兴盛阶段三个时期。史书中最早记载石敢当的是西汉《急就章》。
悠然见南山的南山是哪里?
长安南之秦岭,《禹贡》谓之终南;《左传》有“终南,***之险也”;秦末四皓隐居于商山,时人有商山四皓之称谓,因商山属秦岭之一部分,也称南山四皓。西汉时东方朔称“南山天下之阻也”;日本人在朝鲜发掘的汉墓中掘得一竹篾筐子,上面绘有那四位高士,旁有隶书“南山四皓”的款识;河南邓县出土一南朝画像砖大墓,内有浮雕石砖楷书“南山四皓”四字;东***崔琦有《四皓颂》,开头便说:“昔有南山四皓者,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东园公是也。”
陶渊明“少时壮且厉”,在二十岁左右曾有一次历时一年半的远游,西到张掖,东到幽州,想必到过商山四皓墓前,那时候“猛志”在胸,似乎没留下什么感慨。
后几进几出,终“悟以往之不谏”,只求适性得意,故欲效仿南山四皓,也在情理之中。
躬耕于庐山一带的陶渊明,曾有“种豆南山下”诗句,此“南山”实指庐山;而“悠然见南山”之“南山”,或许明指庐山暗指终南山也未尝不可。
庐山南麓
诗句中“悠然见南山”的“南山”,描写的是今天江西省的庐山南麓,而在湖南,其实也有一座风景秀美且不输庐山的南山,它就是——邵阳城步苗族自治县的南山国家公园。
鲁迅题字的厦门大学牌匾,为何“学”字没有宝盖头?
去厦门游玩,厦门大学是一个很好的去处,厦大誉为中国最美丽的校园之一,游厦大除了看校园美景,还有一个地方让游客印象深刻,就是厦门大学大门上的牌匾,虽然很多游客嘴上不说,但心里肯定犯嘀咕,这几个字好像有问题,一是“门”字没有钩,字形还有一点倾斜,而是大学的“学”子竟然没有宝盖头,三点下面直接写了一个“子”,难道堂堂大学的大门上写了错字?
实际上这几个字是出自名家之手,***用的是鲁迅先生的书法,但并不是鲁迅先生亲笔所写,而是用鲁迅先生已有的书法作品中拼出来的,在书法里叫“集字”,集字就是从名家笔迹中找到我们想要的字,按照一定的审美要求拼起来,是书法学习和创作中惯用的一种方式,集字也是有很大学问的,并不是简单的拼凑,需要对原作者的书法风格有着深入的了解,同时还要懂得书法创作的规律,好的集字作品其难度不次于亲笔书写,比如书法史上的行书名作《王羲之圣教序》就是唐代怀仁和尚的集字作品。
厦门大学之所以用鲁迅先生的字做大门的牌匾,是因为鲁迅和厦门大学有着一定的渊源,1926年到1927年间,鲁迅先生曾在厦门大学担任国文系的教授,除教学外鲁迅先生还撰写了长达17万字的著作,为了纪念和学习鲁迅,1952年厦门大学创设了鲁迅纪念室,这个纪念室就设立在鲁迅原来居住过的房间。
那么鲁迅先生“厦门大学”这四个字是不是错字呢?当然不是的,有人解释说“学”之所以字没有宝盖头,是为了告诉我们学不封顶、学无止境的意思,其实不是这样的,鲁迅先生的这个“学”字是***用了草书的写法,在草书里“学”字是可以这样写的,“门”字没有钩,也是草书的写法,并不是错别字。
鲁迅所以能够熟练地使用草书,是因为他除了是一个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个书法家,鲁迅先生的书法水平也很高,是专业级别的,他的书法学习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同时还参考清代书法家何绍基用笔,行书厚重潇洒,著名文学家,同样擅长书法的郭沫若评价鲁迅的书法说:
融冶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质朴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远遂宋唐。直攀魏晋。世人宝之,非因人而贵也。
鲁迅先生当时还是使用繁体字的,这四个字之所以看起来很简洁,就是因为***用了草书的写法,估计当时集字的人,也是考虑到这四个字和今天的简体字比较接近,才选择了这四个字吧。
你觉得鲁迅先生这几个字写的如何?
照片中的“厦门大学”四个字,出现于1950年左右,此时鲁迅去世已有十四、五年了,显然它不是鲁迅亲手所书,而是后人集字所成。
即将前人所写的字拼凑在起,形成一个新的内容。
比如中学历史课本中曾出现的岳飞的“还我河山”四个字,就并非岳飞亲手所书,而是抗日战争时期,为激励抗日民众,浙江某学者从岳飞所流传下来的墨迹中,集字而成。
从字形来看,“厦门大学”中的“学”确实差一个笔画,但从书法的角度看,它并不错。
我们且看“学”字演变过程:
这是王羲之在《学书帖》中的写法,再看他在《四纸飞白帖》中的写法,下部的“子”有所不同。
再看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的“学”,“子”字的一弯弧度变小:
而宋代的赵佶,胆子更大,一弯基本上看不到了:
明代的张瑞图则更干脆,直接写成了这个样子:
在书法中,省笔、借笔甚至多出一个笔画的现象普通存在,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中,第二个“和”字,右边的“口”就写成了“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浮雕字体楷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浮雕字体楷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