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水浒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水浒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98版水浒传,水浒传3个字是谁提的字?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四大名著之一。该书的作者是施耐庵,一面教书,一面写《江湖豪客传》。书写好了,只是觉得书名欠佳。当时还是施耐庵学生的罗贯中建议书名为 《水浒传》,施耐庵一听,高兴得连声说好,于是将《江湖豪客传》正式改名为《水浒传》。
中国著名书法家陈数亮提写。《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是明代四大奇书、六大才子书和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毋庸置疑,放在历史大背景下,不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该书都无愧于它在中国文学史上所享有的崇高地位。但是,如果用今天的眼光看,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该书问题颇多。
施耐庵(1296年-1370年)中国***家。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出生于江苏一代,兴化白驹场人,提字是由现代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理事、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民进中央联络委员会委员张书范所题。
北宋仁宗年间,瘟疫横行,人民离乱。仁宗不忍百姓受苦,派洪太尉前往江西龙虎山迎请张天师祚禳瘟疫。谁知洪太尉与张天师对面错失,放走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至徽宗年间,一派和气光景。然当朝天子无心政要。奷党弄权,陷害忠良。智取生辰纲一事由宋江等人发起,日后便有一百零八将聚义梁山,搅得赵家天下无宁日。根据明朝施耐庵著作《水浒传》所拍的98版电视剧巜水浒传》,水浒传3个字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理张书范写的。
98版水浒传片名题字由当代著名书法家张书范题写,出生于1949年。现为中书协理事,北京书协副***。张书范主攻魏碑,在书法理论上,同样有不少著作,如《魏碑技法》,《楷行书章法一百例》等。
魏碑书法特点宽博凝重,具有庄严之气,但在《水浒传》片名的题写上,张书范并没有以魏碑体书写,而是用一种介于魏碑与楷书之间的字体进行书写。可以看出,他是用超大笔书写出来的,字体更加敦厚、凝重、沉稳,具有较强的阳刚之气。《水浒传》表现的是一群好汉的快意恩仇,因此,用这种字体比较匹配***或电视的格调。
书法史上“天下十大行书”的排行依据是什么?你赞同吗?
十:《土母帖》,作者李建中,北宋初年著名书家,《土母帖》又名《宋李建中书谘册》,现在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行书墨迹,纸本。纵31.2厘米,横44.4厘米,10行,共104字。 作品中,字的结体紧密而修长,用笔沉着而丰腴。虽写的是行书,但起笔、收笔处仍见严谨的楷法笔意,可看出不少唐人书法的特质。
九:《松风阁》,黄庭坚墨迹纸本,纵32.8厘米 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其结体从颜鲁公《八关斋会报得记》来,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学他的书法就要留心于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和结体的舒展大度。
八:《蜀素帖》,是北宋著名书法家、收藏家米芾的作品,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是米芾三十八岁时,在蜀素上所书的各体诗八首。此卷所用蜀素是十分珍贵的绢,於神宗庆历时在四川所造。米芾的字受王献之影响最深,有一种俊逸疏爽之气,在北宋四大家中,米字的笔法和速度最灵活而有变化。此卷虽书於乌丝界栏内,但行笔飞扬恣肆、神***生动,丝毫不为格式所拘。
七:《张翰思鲈帖》,此帖也称《季鹰帖》,是欧阳询为张翰写的小传,属于行楷,无款。纸本,纵25.2厘米,横33厘米。共十行,每行九至十一字。字体修长严谨,笔力刚劲挺拨,风格平正中见险峻之势,是欧书中的精品。
六:《蒙诏帖》,唐柳公权书,墨迹纸本,全幅纵26.8厘米、横57.4厘米,大字行书,记7行,共27字,书于长庆元年(公元821年)。为天下第六行书。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字形长短宽窄不一,或断或连,构成章法上的变化;笔墨浓淡轻重有致,形成层次上的变化。风格豪放雄逸,遒劲流丽,枯润秾,掩映相发。《蒙诏》—帖,具有顿挫郁勃,开阔跌宕的艺术特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水浒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水浒行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