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如何辨认草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如何辨认草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草书一般分为哪几种?
章草、狂草出现于西汉末期,章草是隶书的快写,狂草是章草的简写,狂草的突出人物是张芝。
草书分为章草、今草、狂草。
唐代书法家张怀瓘在《书断》中认为,草书的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从广义上说,有文字以来便有草书。从狭义上看,一般认为草书产生于汉初。《说文解字序》就明确指出:“汉兴有草书”。隶书为汉代通行文字,由于文书的增多,为了进一步提高书写效率,书写更便捷的草书便出现了。
最早出现的草书是章草,章草之名始于东晋卫夫人《笔阵图》,是为了区别今草而命名的,章的意思是章法、条理。“章草即隶之捷”,章草是源于古隶派生出来的一种“救速”、“急就”书体,是一种介于隶书与今草之间的书体。章草仍见隶意,“章务检而便”是其目的,其特点是字字区别,字有波磔。
章草产生于西汉初期,成熟于西汉中晚期,代表作品如《居延汉简解得守左尉过所》和史游《急就章》。
东汉、西晋是章草的兴盛期,至二王今草出,章草便日渐冷落。
二:今草
今草形成于西汉至东汉中期,至东汉晚期,张芝变革章草及早期今草,创“一笔书”,称为今草,张怀瓘《书断》曰:“按草书者,后汉征士张伯英所造也……伯英即草书之祖也”。张芝被称为“草圣”,其实张芝只是今草的变革者,今草早已有之,张芝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今草和章草,使今草更加完善。
草书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三种。
一、章草
章草名称的来历: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隶体,兼书之,汉俗简惰,渐以行之是也。″因《急就章》中有个"章"字,所以名称章草。
章草是隶书的快写、草化的结果。从出土资料上分析,始于民间。有的风格平和、有的风格谨严、有的风格豪放不拘。
章草的特征是字字独立不相连,字形扁方,仍有隶意。传世名作有史游《急就章》、索靖《出师表》、皇象《急就章》等章草作品。
(王羲之豹如帖)
二、今草
今草比章草书写更快捷洒脱。字的方形变为圆形,把波挑笔画改为收笔,字与字之间有牵丝连绵。呼应感强。
(王羲之十七帖)
三、狂草
谈到我们中国的书法,我们就会想到书法的字体。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书法里有五种字体,那就是:篆、隶、楷、行、草。这往往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即五种字体的演变,是按照这样一个顺序来进行的。事实上,文字演变的情况,远比此复杂得多。正如隶书不是在小篆之后才出现的一样,草书也不是在行书之后才出现的。作为一种特定字体的草书,大约是在汉代出现的,是隶书连笔的一种快写。草之本意是草创、草率、草稿,也是初步的、非正式、不成熟的意思。在此,我想介绍的草书就是指的书法艺术中的草书。从狭义讲,指书写上有一定规范法度并能自成体系的草写汉字。草书分为:章草、今草、狂草。草书的主要特点是:结构省简、笔画连贯,书写流畅迅速,但不易识别。草书历代能书者,章草有崔瑗、杜度,;今草有张芝、二王;狂草有张旭、怀素。
一、章草。章草从汉隶演变而来,我们从汉木简中,可以看出,它多以隶书的架势和简捷草率的笔法,虽笔画有些连缀萦带,结构中又简化,但每字都不相连属,收笔还带有雁尾似的上挑这些都是保留了汉隶的某些法式,它是由汉隶的草书写法经过艺术加工,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和艺术价值的书体。
二、今草。今草是在章草的基础上结合楷书发展来的一种草体。去掉了章草带有隶意的挑势、捺笔,使笔画之间的萦带加强了。
三、狂草。狂草是最恣肆豪放的草书。它渊源于今草,也可以说它是今草中一个以狂放为特点的艺术流派。狂草笔势相连而圆转,字形奔放多变,在今草的基础上将点画连绵书写,形成“一笔书”,在章草上与今草一脉相承。
此外,还介绍一下“标准草书”。标准草书是近人于右任主持创造的。他于三十年代在上海成立草书社,***海内外专家,根据易识、易写、准确、美丽四原则,制定“标准草书”。于右任认为历史上有三系草书,即章草、今草、狂草,故标准草书又称第四种草书。
草书是中国书法发展到一定时期而产生的一种快速便捷书体。唐张怀瓘《书断》云:“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草书一般具有结构简省,笔画牵连,上下呼应连贯,笔意奔放等特点。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唐·怀素《自叙帖》(局部)
草书始于汉初,最初是隶书的草写,即为“草隶”,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章草”。有人说“章草”是汉章帝所创,得名于汉章帝命大臣杜度用这种字体写奏章。还有人说“章草”得名于汉元帝时的书法家史游用这种字体书写《急就草》。
“章草”在汉代十分普及,用笔结字还保留隶书的遗韵,字的最后一笔有波磔,字形扁方,结体简约,虽有牵丝映带,但字字独立。
也称小草,独草,是从章草演变而来的。到了汉未,出了个大书法家张芝,他脱去了“章草”中保留的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的笔势,往往牵连相通,偏旁相互***借,成为“今草”。可以说张芝乃“今草”之祖。从整体上看,今草虽偶有牵连,但大多字字独立;在用笔方面,完全去掉了章草中的波磔,结体由章草的扁方趋于长方。
也叫大草,连绵草。到了唐代,张旭、怀素,将“今草”字的放纵开张,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飞扬,这就产生了“狂草”。可以说张旭、怀素乃“狂草”之祖。狂草字中的连线和笔画并无多大的区别,打破了字独立的界线,往往几个字、甚至整行一笔写成。用笔更加自由,线条更具抽象性,从而更富有表现力。
王羲之《初月帖》(局部)
草书始于汉初。汉代著名的草书家有史游、杜度、崔瑗、张芝等,其中以张芝最富盛名,被后人称为“草圣”。他的代表作品有《八月帖》、《冠军帖》、《终年帖》、《今欲归帖》、《秋凉平善帖》等。
草书到了魏晋有了新的发展。由于今草的成熟,这一时期的草书大家由王羲之、王献之、索靖、陆机等,成就最大的是二王父子。王羲之的草书平淡冲和,典雅飘逸。传世草书以《十七帖》最为著名。王献之草书线条劲利,姿态潇洒,欹侧跌宕。著名作品有《鸭头丸帖》、《送梨帖》等。
如何分清草书楷书等书法体系?
如果是未裱未托的软片,折叠起来有迹就完全可以了。宣纸不怕折叠,您所说的书法作品应该是中国书法作品,所用载体都应该是宣纸。
最好就作品折叠后装入一个塑料袋中,袋口用胶带纸封严,以免进水。
如果是托过的,最好不要折叠,折叠后再装裱时一般就要揭下来重新托裱。那就要卷到一根管子上邮寄。
不能找棍子,棍子没有很圆的,是锥形的(即使肉眼看不出来),不会两头一般粗细。到裱画店,要一根纸管就行,他们机裱时用的托纸,都是卷轴的,里面的纸管一般就不要了(个别的将这种质量低的纸管用作立轴下面的轴,里面要灌上沙子)
如何分清草书楷书等书法体系?
如果是未裱未托的软片,折叠起来有迹就完全可以了。宣纸不怕折叠,您所说的书法作品应该是中国书法作品,所用载体都应该是宣纸。
最好就作品折叠后装入一个塑料袋中,袋口用胶带纸封严,以免进水。
如果是托过的,最好不要折叠,折叠后再装裱时一般就要揭下来重新托裱。那就要卷到一根管子上邮寄。
不能找棍子,棍子没有很圆的,是锥形的(即使肉眼看不出来),不会两头一般粗细。到裱画店,要一根纸管就行,他们机裱时用的托纸,都是卷轴的,里面的纸管一般就不要了(个别的将这种质量低的纸管用作立轴下面的轴,里面要灌上沙子)
书法:篆,隶,楷,行,草,用最简单的话描述这几种书体的特征?
各书体有不同书体,同一书体还有多种不同的体式。各书体的结构特征蕴含着疏密、虚实、展蹙、奇正等对立统一的关系,由此使汉字具备了造型上的艺术特性和美学上的欣赏价值。
篆书体态质朴,隶书体态华贵,楷书体态端庄,行书体态灵动,草书体态流畅。
文字字体的形成,遵循的是便捷。如果从艺术性来讲,正书之中篆书的形态肯定比隶书和楷书更具有艺术性。篆书更接近物象。所以有“书画同源”之说。最初的文字,就是像绘画一样的线段绘制而成的象形文。
书体之态,千姿百态,岂能以一言而能详尽!项羽说:“书足以记姓名而已,工与拙何损益于数哉”?社会之所以进步,是人类不断的追求完美。饮食由野果生食充腹变化精烹细制,装衣由御寒变成了礼仪时尚。文字乃道之根本,精研细修,穷一生之力尚未必能通解,简单的把五种书体描述出来,谈何容易!
篆书:
铁线润且圆,刚柔一身兼。
装饰匀称美,高挑是主旋。
隶书:
蚕头燕尾妙,方圆互相跳。
提按要夸张,势扁两边翘。
楷书:
方正是主题,规整讲平齐。
点划涵筋骨,端庄君子仪。
行书:
篆书:高古线条均匀一部分象形一部分抽象,处在文字的转变期;而小篆标准统一规则,意义巨大。
隶书,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早期隶书,秦时期已出现隶书
第二阶段隶书的中期,大概文帝时期此时的隶书仍有篆形
第三阶段西汉中晚期这时的隶书已经成熟,尤其点、捺明显变多了。虽然偶见篆意的遗留,基本上和东汉时期的隶书写法上差不多。
楷书:隶书发展到后期的时候,去掉些许夸张的写法,等同楷书。用古词“法度森严”,一句话规矩要求比较多,但是又不能写死了像印刷字。
行书,楷书的快写,但是又不能用楷书的规矩来写,自成一套系统;虽是行书不能一味快,又要求有楷书的庄重感。
草书,江湖人士***必备利器之一、梳着大背头之二、身着唐装之三,颇有古人指点江山气势,云里雾里神秘莫测,也不想一想,古人草书写好的也就那几位,汉末张芝、唐张旭怀素、明王铎,剩下的皆是名家,这还是在社会上以繁体字为主的基础上才有这样的结果。究其原因平常人看不懂,你说是啥就是啥?我无力反驳,虽有疑问击不中要害。
简体:中书协认为是俗体,正统地位的是繁体,就如同秦时期小篆是官方规定文字,而隶书是俗体,谁知隶书不断演化成楷体,而篆书成了古体。可知书法的未来是由下及上,上有太多的资本利益牵扯,下才是最自由的最有生命力的。
不好意思,书法的发展史就是文字的演变史,一两句是说不清楚,你的要求太高了,这都还没有说清楚,以后有机会头条再见,分段详细介绍,真喜欢书法还是自己探索,古人的路已到头,因为繁体已成古体。接力棒在简体,最好的结果是为后人试错,因为书法就是这么来的的!
很多草书上的字我都不认识,从哪里入手学习才行?
所谓术业有专攻,美术的钻研美术,书法的钻研书法,每个不同的领域都有一座挖掘不尽的宝藏,就拿书法来说,字体有楷书隶书草书有篆书什么什么,名家有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什么什么……总之,每一个领域都可以让其爱好者穷其一生去研究。
说了这一大通,只是想告诉你,如果不是对书法有兴趣,或者有需要,这些草书写的是啥,跟你的生活并没有多大的关联,你不认得又如何?难道别人就说你见识短浅了?
其实,这上面的字,我一个都不认识。
就是这么的直白,一点都没有不好意思。
哈哈,感谢邀请。来两张***吧,生活不仅仅有书法艺术,还有美女!
楷书、行书写快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草书。[_a***_]问题很多人都容易混淆。
草书因为书写简便用笔连贯,为了可识读,就有自己固定的语言,也就是草法。草书最早是隶书的草写,其中夹杂着篆书意味。
学习草书先学草法,最直接的就是章草,同时可与隶书一并进行,就会明白为什么一些草书符号应该那样写。
唐宋以后书家多以行草名世,与唐代楷书大盛不无干系,学草书还是临习唐宋以前为上。
1.大家好,我是兰亭书法日讲。非常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草书是一门独立的书体,有其独特的技法和审美!
2.现在有很多开始喜欢草书,因为草书的“草”,所以看起来草书更具有艺术性,同样也能更加糊弄外行人。不懂技法的人以为草书可以随意书写,其实不然!
草书之所以独立成一种单门的书体,必然有它独特的写法和法则!
3.历史上有很多草书大家,包括张旭、怀素、王羲之父子等等。他们的草书拿来给大家看,不懂书法的话恐怕很多人都不认识。但是书法的审美不能以个人认识不认识为标准!
根据我自身学习草书的经历,来分享一下我的经验给这位朋友。学习草书刚开始阶段,我们可以学习一下草诀百韵歌和智永的真草千字文。
为什么学习这两本字帖呢?因为初学草书,切勿贪多。我们应该先把独立的草字学会,不要求多,每天只要能记住一个草字即可。我也是按照草书***于右任的学书方法来学习的,确实有效所以推荐给大家。
其次,当我们把单字的草法学会以后再来成篇的临摹古代的经典法帖。例如王羲之的十七帖、怀素的自叙帖等等。练习成篇的字帖,可以锻炼字与字之间的连续性,也就是气韵的问题。
4.好了,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感觉有用的朋友帮忙点赞转发,如有异议下方留言!最后记得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所谓的草书符号,就是前人根据常用的、基本约定俗成的、符合草写规范的草书汉字,进行归类、总结出来的特定的书写符号,包括独体字、偏旁部首,以及组合规范。
举例说明:如下图,左边这个草书符号就代表“草字头”和“竹字头”,通常遇到这两种偏旁部首,草书中就可以用这一符号替代。
再比如:下面左边这个草书符号代表“虎字头”和“云字头”,通常遇到“虎字头”和“云字头”的字,草书中用这个符号替代即可。
可以说,学会草书符号,才能正确认识和书写草书,因此书书法爱好者是学习草书的必备功课。
草书是汉字的快捷写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另一种汉字符号。辨识草书比较好的方法就是从临习草书百韵歌入手,草书百韵歌把草书的偏旁部首编成歌诀,容易记忆,如羞见羊踏田,就是说羞字的草书是上面一个草书羊字下面一个是一个草书田字构成。另外,一个方法就是需要大量的临贴读贴,因为有的草书一个字可以有不同的写法,见多识广,在草书学习中十分重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如何辨认草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如何辨认草书字体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