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妍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妍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篆尚朴,隶贵拙,楷守正,行取妍,草须险,章法成于势。您咋看?
篆尚朴,楷尚正,行取妍,草须险,章法成于势。这些都是书法的一种审美目标,虽然说的有些玄乎神秘,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唯独隶贵拙,这是毫无道理的,本来拙字就是个贬义词,拙与丑怪是一样的,难怪一些写隶书书家把隶书写成了丑隶,象幼儿园孩子写的字,这种字在儿童画报上作报头是可以的,有童趣,作为书法是万万要不得,隶书还需要正。可以把行书笔画、颤笔、衄挫、逆锋顿笔加入在隶书中,这么写更有韵味,丑隶不可再提倡,否则把青少年就给害了,所以隶贵拙是荒谬的论题。
篆书出自于远古人类质朴时期,刻石甲骨外,无笔墨,那就谈不到笔法。后人以笔墨临习,因线条弯曲象形起始,久而久之感受腕力左右旋转灵活之魅力,加之中锋行笔蕴含工整内力于其中的少变质朴感而生命力旺盛不衰。又得名家如清朝吴昌硕等人的临习鉴证可强健骨力,故而后者但凡悟道便常伴一生。
隶书是由篆书适应社会文字适用的要求发展而来,基本摆脱象形走向抽象,线条的变化由基本笔画组成,与先行文字差异不大,只少了横折竖勾等技法,特有的“搭笔”、“萌拙”、“波折”自成一体。但它各类笔画写法在刻石的推动下,变化极为丰富,以笔墨临习拓本时,为追求笔画外边线效果,清晰的感受到手指运、捻、转笔管传达不同力道至笔的四面八方才能达到的奇妙效果,故而使字的造型千姿百态更多了血肉感及波折情,十分宝贵。
楷书守正,我随着年龄的增长感受颇深,尤其是读了孙过庭《书谱》后更觉古圣智慧之博大。孙过庭《书谱》“仲尼云:五十知天命,七十从心。故以达夷险之情,体权变之道,亦犹謀而后动,动不失宜;时然后言,言必中理矣。”就是说五十可懂天命,七十可以随心所欲。到老年方能掌握平正与险绝的情势,体会出变化的道理,考虑周全后再行动,才不会适当。
因昨日上传多次不上,故而今日重新录入 ,分为两部分发布,希望不会像昨天一样所有人都看不到。
篆、隶、楷、行、草,包括章法在内,跨越中国书法史几千年的历史,历经几十个朝代,书家可谓是群星灿烂,各有其风格,个性展现千别万别,谱写造就了中国书法的普遍性和个性,其中的共性和特殊性,即书法的法和书法遵循的规律是什么?很少有人正面确切回答这个问题。题者提道:篆尚朴、隶贵拙、楷守正、行取妍、草须险、章法成于势。纵观书法史,显而易见,朴和拙书写时代是尚形也含有韵,即唐前时期,代表作《石鼓文》、《曹全碑》、《乙瑛碑》、《礼器碑》、《张迁碑》、《兰亭序》、《圣教序》等;,楷正的书写时代兴于唐,比如:《九成宫》、《多宝塔》、《勤礼碑》、《玄秘塔》、《雁塔圣教序》、《韭花帖》等,书法的法点法位,无不不到位;行妍和草险,晋唐宋时期的行和草,其法点法位,也是很严谨,其妍和险,在篆隶书时代妍和险就有,只是书法遵循法则和规律的一种两种和三种以上的表现形式而己,没有什么高深奇妙而言,当然了,这里面也有书写艺术的成份和范畴,书法艺术,本身包含着,书法技法和书法技能的诸多因素。题主所说的:尚朴、贵拙、守正、取妍、须险、成于势,很多成份层面上包含着书韵的内含,是书法“既有法,而又无法"的呈现,也是书写汉字艺术价值价值的呈现,决定书法艺术价值的两个要素:一是书法的法和书法遵循的规律,二是在其础基之上的气和韵,气韵如何合一,是决定书法艺术价值问题的所在。总之,题主提出的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是人们在书法路上勤奋耕雲学习一生的问题,是人们如何走向书法高原顶峰的问题。
这个问题理论性很强。无论从那个角度分析它都是对的。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它有局限性。“朴、拙、正、妍、险、势”六字如果和五种书体加章法人为地捆绑在一起,就会变成教条式的”潜规则”,对书法艺术的创新发展起到阻碍作用!这六个字适合每一种书体而不是分别适合五种书体和章法。比如:篆尚朴。其它四种书体同样也崇尚朴实!其它五字同理。这六个字几乎涵盖了书法艺术审美的全部!无论是那种书体的作品都应该包含这六个字或最大限度地包含这六个字,只有这样这幅作品才算名副其实的书法艺术品!人为地把六个字分别归类某一书体欠妥。不适合书法艺术的审美价值!附图说明:“朴、拙、正、妍、险、势”同在一幅作品中出现堪称艺术极品!
不同时代,祟尚时代书风有差异,所以才有篆尚朴、隶贵拙、楷守正、行取妍、草须险的说法。
一,篆书之美,自然质朴,圆润遒劲。如下图《石鼓文》。张怀瓘云:"落落珠玉,飘飘缨组,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
二,隶书之美,秀丽而有拙趣。如下图《张景碑》。用笔方圆兼备。
三,楷书之美,端正严谨,如下图柳公权《神策军碑》。刚劲森严,如武林大侠。苏东坡云:"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一字百金,非虚语也。″
四,行书之美,妍美流丽。如下图赵孟頫行书作品,外柔内刚,清雅俊逸。有行书妍美特征。
五,草书之美。起倒无常,险中求稳。如下图祝枝山草书作品。跌岩纵逸,恣肆放纵。如蛟龙飞天,如风起云涌。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毛笔行书古帖练哪本?理由是什么?
《兰亭序》为行书帖,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美称。但从其圆转流美的行书字体中可以感觉到东晋楷法的完备,在妍美的行书中隐含着楷书的骨力。南朝的楷书很发达,但从王羲之的传本来看,其突出成就显然在行、草方面。与汉魏、西晋比较,王羲之书风的最大特征是用笔细腻而结构多变,过去的书风都走古拙一路,如《平复帖》,而王羲之却能把书法技巧由纯出乎自然而引向较为注重华美而达到精致的境界,与古拙相对而为“秀媚”。将这种充溢韵致的书风与《兰亭序》描写的良辰美景珠联璧合,有一种微妙的人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的境界。作者置身于“祟山峻岭、茂林修竹”之间,“极视听之娱”,抒发乐山乐水之情;与友人雅集,筋咏赏景之际,或悲或喜,情感跌宕,叹人生苦短,良辰美景不常,情景交融,文思喷发,乘兴书之,为中华民族文化留下了旷世杰作。《兰亭序》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自然形态的美和人的情感之美的和谐的结合,似乎有天机入神,走笔如行云流水,进人书艺的最高境界。据说后来王羲之又写过几次,都不可能再达到这种境界,这就是艺术的奥妙。
兰亭序,符合传统书法的最基本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其笔法刚柔相济,线条变化灵活,点画凝练,书体以散求正,具有敬侧、揖让、对比的间架美感,成为“中和之美”书风的楷模。
毛笔行书古贴练习哪一本?这个问题我想不同的人发出提问,会得到不同的答案,他是没有标准答案,需要结合提问者本身学习书法所到达的层次以及他自身的审美观来做出一个分析的。
一般情况下,我们学习书法,在初学阶段,是以篆书,隶书和楷书这三种正体字择一来进行学习的。在现实中考虑到实用与书法的兼顾,大部分人会从楷书作为书法的入门学习。
而楷书也是行书和今草或者叫小草的本体。也就是说,学好了楷书,对于行书和今草或者叫小草的学习是事半功倍的。
行书字体,就因为其自由潇散的的特点,一经面世就得到快速应用,我们现在古人所流传下来的碑帖资料中,行书字体就占用了绝大的部分,由此可见一斑。
至于具体到某个人,想学习行书的哪一个碑帖?这就需要结合其自身学习书法的层次以及审美来做个综合评估。
比如:你现在的情况是学习颜真卿的楷书,基础已经打好了,想进一步的学习行书字体,那么按照颜真卿的书法学习溯源,你可以选择颜真卿的行书,也可以上溯王羲之的行书,以及二王笔法相关的一些书家的行书书体。
而这些选择是需要结合你自身的审美情况来做决定的,也就是说,首先需要你觉得这些行书书体你喜欢他,然后再从笔法,结字、章法等方面进行逐一分析,选择最适合你目前状况下学习的字帖。
毛笔行书古帖练哪本?理由是什么?
题主的主要问题还是如何选贴的问题。
古往今来,行书碑帖如此之多,如何选贴,不同的人,不同的阶段都会有不同的选择,
1.入门阶段
初学行书,对于行书的笔法结构都没有了解,那么首选《集王羲之圣教序》(刘铁云藏本),选这本帖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其集字数量众多,行书基本的笔法,结字结构法度完备,可以说是书家学习的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对于初学者来说,集王字圣教序是非常适合初入手的一本贴,入手难度较低,但是不是说这本帖只适合初学者,我在单独讨论圣教序的文章里有谈到,初学者有兴趣的话可以了解下。
由于是石刻本,且是集字,想要学习其章法也比较难,所以章法上不建议学习。
谢谢邀请!
古人曾提出择帖须取法乎上……,今人如著名书法家费新我在《怎样学书法》一书中将择帖法作为习字十法加以强调。人们学习书法要从最好的,最经典的,最规范的字帖学起,由此可见,这是从古至今都主张的共识。
学习书法务必临帖,故择帖尤为重要。根据前人总结的经验结合[_a***_]学习的体验。学习行书择帖:首先应尽量***用最接近真迹的精良版本。米芾云:“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己非已书也。故必须得真迹观之,乃得趣。”此话颇有道理,若能见到真迹影印本,不必再用刻石拓本。
其次择帖要为我适用,利于练习。临行书的字帖宜先小后大,大小只分两种:小的比中楷小些;大的比大楷小些。也可随各人情况而定。小行用帖以王羲之的《圣教序》、《兰亭序》、唐太宗李世民的《温泉铭》、颜真卿的《争座位》等为主。大行用帖以李北海的几种及苏轼、黄山谷、米芾,赵子昂等写的都可以。
再次,选帖除专注学习行书外,也可选择适合个人兴趣,爱好,从开拓视野,陶冶、锻练情性方面考虑,在范本的选择上不要强求划一。如在风格上,可多方面涉猎,根据自身特点,纵放者应择严谨风格之帖,拘谨者应择开拓风格之书……,兼收并蓄,方能达到学书之目的。
以下是笔者学习行书时所临的王羲之《圣教序》、《兰亭序》、《姨母帖》;颜真卿《争座位帖》;苏轼《寒食帖》;黄庭坚《松风阁帖》。意在抛砖引玉,供书友们学习交流,请高手给予评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妍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妍行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