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板桥楷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板桥楷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郑板桥书法被形容成“乱石铺街”,歪歪扭扭,如何欣赏其书法?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郑板桥自幼习书,楷书学欧阳询,功力精深,小楷尤工整严。但他天性思想活跃,有自我标准而不愿受拘束,于书法亦然,曾作诗云:“蝇头小楷太匀停,长恐工书损性灵。”考中进士之后就不再写整齐拘谨的楷书,开始了自我风格的探寻和表现。中年以后到扬州卖画,书法取法宋代苏轼、黄庭坚,隶书受时风影响,气息近于郑簋。其隶书融合隶楷特点,创造出骇世惊俗的“六分半书”。郑板桥自己说:“板桥既无涪翁之劲拔,又鄙松雪之滑熟,徒矜奇异,创为真、隶相参之法,而杂以行、草。”所谓“六分半”,当从郑板桥的机智与玩世态度去理解,不必刻舟求剑,强分比例。在郑板桥成熟的作品中可以感到:点画敦厚粗壮有苏轼之貌,尤其是点、横喜用顿笔,转折处以偃笔翻过,纯属苏法;撇、捺及长横斜昂取势,间用提按战抖,沉着中时见飘飘欲飞之趣,学黄庭坚而化之;至于隶书的触入,除字形方扁和横笔、捺脚多有波磔挑剔之外,许多字的结构***用篆、隶写法,显得古拙不俗。同时还将绘画中的意趣和修养运用到书法中来,有时下笔如写竹画兰。在章法布局上,更是充分夸张字形的形态和重心变化,体现出绘画般的轻重、疏密等对比效果。虽是信笔挥洒,随机应变,看上去却是“乱石铺街”,落落自然。这种掺杂不同书体、突破书画审美范畴界限的做法,典型地友映了郑板桥愤世嫉俗和怀才不遇的孤峭情怀,同时展现出其敏锐过人的才华和不谐时俗的胆魄。
郑板桥的字不属于书***溯,有的笔画起行收不是很讲究。但他独创篆隶行熔为一体,布局上也将参差错乱夸张化,极具艺术美感,让书法创作获得极大自由。他的书法成就其实还高于他的绘画成就,他的书法比绘画的变化更多,内容更丰富,开创性也更大。
书法史上没有把他作为正经书法家对待,而仅当作画家,这种评价是遗珠了。他的书法也是影响了很多人的,他的字画面构图感强,特别似合题画,当代海派著名画家韩敏学的就是郑板桥的字。
如何欣赏郑板桥的书法,除了从作品本身的“法、象、意”三个方面解读外,还要从作者对书法的见解、创作观上去理解。如此,才能深入通透地把握全局。
首先听听他对《兰亭叙》的看法。他说:
这段话的意思是学书不能亦步亦趋、守常不变,最紧要地是“突出己意”。接着又说:
这就是板桥先生入古临帖的学书态度,也予示着他“别为一样,如秋花依石,野鹤戛烟,自然成趣”的六分半书的横空出世。
在书写《刘柳村册子》中说:
人有自知之明,发愤走出一条不寻常之路。接着又说:
三句话不离本行,既使是怒,板桥先生也“怒不同人”。怒也要象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
他对束缚心意的工整匀称、没有个性的楷书不满。认为:
他还对“丑”情有独钟,崇尚“陋劣”:
感谢提问。
要欣赏郑板桥书法,需有一定造诣才行。因为同姓同宗的缘故,我喜爱研习桥桥书法,却深感眼高手低。
郑板桥是清朝著名学者,书法家。“杨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皆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是清代文化艺术的集大成者。
单就书法而言,郑板桥以隶篆参入行楷,又时以兰竹画笔出之,自称“六分半体”,人称其“乱石铺街”体,世称之为“板桥体”,是非隶非楷,别具一格的新书体,开创了书法历史的先河。
我认为所谓的“乱石铺街”,正是书法中的至境。看似随心所欲,实则驾轻就熟,举重若轻;看似歪歪斜斜,实则错落有致,斜中取正。字体大中小相结合,远近恰到好处。笔锋有藏有露,方圆自成;用笔浓淡相宜,粗细合适……一一这就不难理解为何郑板桥的书法真迹屡屡拍出天价,深爱世人的的喜爱了。
我是山居斋主,欢迎大家讨论、关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板桥楷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板桥楷书字体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