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贯字体转换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草书贯字体转换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书法“传承”二字用行草书怎么写好看,有什么技巧?
书法主要是讲究章法、笔法和结构,三者都很重要,但就简单写几个毛笔字而言,结构比较重要一点,书写技巧就是注意整体和谐,笔画间架平衡,重心尽量垂直,写出来就能凑和,下面是我涂鸦“传承”俩字。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书法“传承”二字如何写,如何布局才好看,我来分享一下我的方法。先用签字笔演示行书、草书两种写法:
1、行书写法,基本传承二王的行书写法
2、草书写法及要领
“传”字较正,较为收敛;“承”字较为放纵,形成对比;特别是最后一笔收尾,颇有“曲终收拨当心画”似的感觉,戛然而止,余音绕梁。
(一)、王羲之行书:1、《晋 · 王羲之 · 金刚经》;2、《晋 · 王羲之 · 集王字圣教序》
“行草”书是介于行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它不仅仅是楷书的快写!它是有笔画的省略、连带、错位以及体势的变化的!写好行草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书法家具备深厚的楷书功底,否则用行草书写出来的线条、笔画就会软弱无力,无精打***,缺少笔力和质感!
笔者学书30多年,篆、隶、草、真、行五体皆能,至于“传承”两字怎么写好看,笔者先来分析一下它们的字形结构然后再来尝试着写一写,不足之处请方家指正。“传”字左右结构,“承”单一结构或者说独体结构。“传承”两字放在一起书写,则要注意整体的美感和章法的协调统一!
“传”字可以用繁体字和简化字两种字体书写,左边的单人旁笔画少,应该写得稍微粗一些,整个字左收右放,左紧右松,左边占三分之一,右边占三分之二。单人旁的写法有很多种,起笔那撇可以藏锋、露锋,也可以用侧锋,或方或圆,上大下小,或者上小下大,或者撇竖分开,下面那一竖顺势往右挑,左右呼应比较连贯。右边中间那横和那点可以省略不写,但要注意笔画的穿插,中部写得稍微紧凑一些,有相同笔画的要有粗细、长短、方向、角度、方圆的变化,力求生动而不呆板!
“承”字起笔一般横撇与竖钩连在一起,也有用一点代替的,更有甚者把左右横撇和撇捺省略不写的,如唐代书法家陆柬之,明代的书法家王宠等人就是那样写的,笔画非常减省,笔意非常连贯。一般情况下,左边大多写成一个“7字”或者“z字”,也有用一点代替的,中间写出连带的两点,顺势向右挑出连接右边的撇。右边可以写出撇点,也可以写成一撇一捺或者一个类似“3字”或者“2字”的形状。
顾名思义,行草的风格介于行书和草书之间,兼具行书和草书的一些特质。一方面,具有较为独立完整的单字结构,能展现出每个字的各种优美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草书线条的连贯和变化,可以展现出波澜起伏,摇曳多姿的美。
传承二字有多种写法,个人比较喜欢二王和米芾,现成的写法在网上可以找到不少。我结合自己的一些书写习惯,尝试了一下,有诸多不足,希望有些参考价值。
首先从用笔,做到“中锋取质,侧锋取妍”的根本,一副作品先不看技巧,先看线条的质感,做到“入木三分”,有一种锥画沙,屋漏痕的味道,笔在画中,才能写出线条的质感,其次再看用笔的技巧,比如,露锋,还是藏锋,虚实结合……
再看结构,要注意疏密、向背、收放、留白布局、高低错落……
再次看章法,比如“传”字写得轻巧灵动一些,“承”写稍微厚重感,行成对比,或者一个字中,如“传”,左边“人”写得厚重一些,右边“专”写得轻巧灵动一些。
从名家临摹的书法作品或者视频演示,你能看得出来他们的书法造诣吗?
看书法教学***和通过读书来学习书法,各有优点缺点,说完全可以看懂得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因为无论***取什么方式学习书法,都有一个循序渐进平,由浅入深,由不知到知的过程。看***学书法同样如此,如果没有一点的临摹练习或书法的学习经验、知识,是不可能看得懂书法教学***,只有掌握一定书法理论和技法知识,有一定的临摹学习经验,在既有理论知识和书法临摹实践的基础上,看书法***才能真正看懂。
实际上,三者是交互的。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读懂书法。严格意义说,要先有理论与实知识与经验才能看懂书法***,看来书法***在看理论知识也更容易理解书法理论知识,有了理论知识和***的感性认识,书写实践的更有法度,有了书写实践经验,在看理论知识或***也更能容易看得懂。可以说这三者是在交互中呈旋转梯式上升的。如果我们有了理论知识,但无法理解具体到在实践中究竟是一种什么的表现,我就可以通过***了解或看明白。当然如看了***,发现***中毛笔的一系列用笔动作,但却不知道这些动作是什么书法技法,我们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就可以明白***中用笔技法是什么。所以,要想真正看懂***中的技法和演示者的书法技法造诣,是有前提条件的。
如果能够眼见书法家们临场挥毫作书,不管是亲眼现场所见,还是录像***,你都能更加直观的知道书法家们的书法水平,到底是描摹添画出来的,还是磨磨蹭蹭装神弄鬼,还是行云流水一挥而就,还是有条不紊,快慢有节,提按顿挫,挥洒自如,从他的运笔上,就能够知道,他的书法水平是高还是低。
我们对现在的许多名家,他们演示的临帖水平,说句实在话,和他们的名声极其极其不相称。也不知道他们自己是被人捧惯了,忘记了自己的名声是怎么来的,还是真的以为自己的水平和他们享有的名声相一致,是通过自己的实力而获得的名声?
现在的信息高度发达,传播渠道不再是被行业里的人所控制。人人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特别是像《今日头条》这样受众面广,参与度高的平台,给所有的人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很多的民间书法爱好者,利用这个平台,上传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展示出自己的书法造诣。
而那些著名书法家,他们仿佛还生活在***经济的时代,享受着他们的名誉,还以为这个世界上除了他们这些知名的名家有权利受人邀请摄制节目外,其它人是不能拍摄上传似的。结果大家一对比,发现书法并不是如很多名家那么写。高手在民间也倒未必,不过很多名家的确名不苻实。
我认为,能看出他的水平。临帖是书法人一生的功课。临摹的功夫高下,决定着一个人的书***夫的高低,比如看看赵孟頫临摹的兰亭序,就能知道他的不凡。从他临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原作用笔,结字,篇章的理解,从中也能看到他的文化修养。常言说,行家一出手,知道有没有,各门类的艺术家,举手投足都能展现出他们的艺术造诣。
看名家的书法临摹***,能够一部分反映这位书法家的书写水平,***是不能够完全展现书法家的水平的,对于一位书法家水平的评估是多方面的,单单靠一两个***很难看的出来。
原因有三:
1、一般录***都是有目的性的,比如是为了教学、展示或者拍纪录片,他的拍摄时间和地点也不一定是书法家自己所能够决定的,书写的工具和场地也未必适合。有时候一个镜头还要反复的去拍,与其说是写字,还不如说是表演或者拍电影。完全没有书写的感觉。
2、大部分的***是给初学者看的教学***,所以一般会写一些入门书写的技巧,以帮助书法初学者,这些字体也未必和书法家擅长的书体一样,但是作为基础教学也是可以的,这些字并不能看出一位书法家的艺术水平。
3、书法家最终的艺术水平还是展现在他的创作能力上,这种能力是长期训练,加上生活的积淀和书法周边的文学艺术修养,在这些的基础上,有感而发,是一种才气和积累的爆发,这样的作品才能真正的展现书法家的书法水平。在放松自然的情况下写的一种“无意于佳乃佳”的书法作品。
总之,看书法家的作品,还是要看他的代表作品,一个短短的***,很难看出书法家的真正的艺术水平。看他们的临摹作品就更难看出来了。
喜欢书法的朋友麻烦点个赞,关注一下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贯字体转换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贯字体转换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