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小篆字体教程字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小篆字体教程字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怎样学篆书?
我学书法近十来年,从唐楷入手,后隶,篆,行,草都尝试了一下,感觉大篆最好玩,那才是人类书写的初始状态,天真,浪漫,洒脱,自然,而且,结体有最大的自由度。唐人尚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扼杀了书法的多姿多彩。
大篆较好范帖有《散氏盘》,《石鼓文》,吴昌硕曾云:一鼓写破,诸艺通。
下左为我临的《散氏盘》,下右为参石鼓笔意作书。
习书法入门从篆书是最科学的方法,怎么学习篆书,首先临摹开始,从邓石如的小篆《白氏草堂记》开始临,注意笔法,结体。篆书的用笔变化不多,基本是中锋行笔,圆起圆收,行笔的过程在纸上要有阻力,这样写出的线条才有味道,厚重,力透纸背,使字看起来沉稳,更有古意!然后边临边记忆识字,也不要刻意的去记忆,临的遍数多了,自然就记住了。读读说文解字,了解汉字的演变历程。最后写一段时间后,可以临习秦篆。再学习篆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下图是我的学生们在临习篆书)
怎样学篆书?这个问题有点不太严谨,从书法的角度来说,篆书包括大篆和小篆。书法跟古文字学对大篆的定义不太一样,书法一般将秦篆之前的甲骨文、金文、六国古文等统称为大篆,将秦篆称为小篆。如此,提问者应该问的是如何学好小篆。其实,小篆的学习跟其他字体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也是选贴、临摹、笔画、结字、章法、墨法等逐步学起。
图片:邓石如《篆书轴》
一、笔画
小篆的基本笔间是直、曲两种,并由此变化而成横、竖、弧、圆四基本形态。
其运笔为:藏锋逆入,中锋运行,横平竖直,回锋收笔。
如下图:
二、结字
小篆的结字跟其他字体有着差异基本归纳为:
篆书是汉字字体之一,有大篆小篆之分。秦刻石文字“石鼓文”,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它上接金文,下启小篆,可谓大小篆的分水岭。历代写篆者大多从“石鼓文”入门,清代的吴昌硕就是写石鼓文的一代宗师。
1、石鼓文的基本笔画分为“点、直、弧、曲、围”五种,万变不离其宗,基本书写要分别如下列图所示:
2、石鼓文的偏旁部首,基本的有28种,书写要领分别如下列图所示:
初学小篆,选择范本很重要。我曾向一些篆书名家讨教过,他们很多建议从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一路入手。
原因是,自邓石如把隶书的笔法融入篆书后,降低了篆书书写的难度,且使得篆书的姿态变得优美生动。作为初学,容易上手。
待清代小篆有了一定基础,宜学秦代李斯的小篆,因其严正静穆,气度高华。
此后,可研习流动婉转而又厚朴的汉代小篆,如《袁安碑》《袁敞碑》等。
由于小篆的结构对称,线条匀称,所以常被写得刻板划一。书写时,要以轻松的状态,充分调动“笔软”的特性,在严正中出奇趣。
写小篆书写工具也很重要,建议纸用半生不熟者,笔用兼毫且锋不太粗大者。
有哪些小篆字帖值得推荐呢?
学习书法,讲究“取法乎上”。而学习小篆,首选当然是李斯。李斯传于后世的有《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等,其中尤以《泰山刻石》为胜,它几乎是所有学习小篆者必修功课。
(泰山刻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拓本)
《泰山刻石》,公元前219年为颂秦德而立,四面环刻。字形平正匀称,修长宛转;线条圆健似铁,结构外拙内巧,疏密得宜,是秦代存世不多的经典作品,上承两周籀文之遗绪,下开汉篆之新风。
《泰山刻石》有直线和弧线两种基本笔画,用笔藏头护尾,笔笔中锋,裹锋行笔,线条浑厚圆劲,字势通达。行笔中和弯曲处的处理,或用提转之法,以见圆畅;或 用先停后转,以见外圆内方;或用顿挫之法, 而显方劲。收笔***取“平出”之法,于笔画末端戛然而止,稍停后即回锋提笔。
(泰山刻石 上海书店藏整幅拓本)
《泰山刻石》中弧笔的运用难度较大,书写时应在转弯处调整笔锋,保持圆转的笔势。对于不规则的弧形,书写时针对其环转的程度,可分作两笔或多笔来完成,尽量做到搭笔处不露痕迹。
平正、装饰、排叠、工稳、整饬、匀称是《泰山刻石》的形构特征。
1、修长飘逸。《泰山刻石》字形长方,符合“黄 金分割”比例,是长方形中最具美感的一种形式。结体上密下疏,笔画上下舒展贯通。不少具有较长垂脚的字,更增添了其婀娜飘逸的神***。
2、稳定对称。《泰山刻石》较完美地运用了中轴分割的方法,既保证了字的中心稳定,又使左右和谐一致,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中和”之美。
(泰山刻石(安国北宋拓本))
小篆有著名的《峄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廿六年陶诏量》、《秦诏版》丶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瓦当文丶有《泰山刻石》、和清代的邓石如的篆书。邓石如不但继承了古小篆的精髓,又对小篆进行创新、充实丶调整丶和提高,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可以说,至此布衣傲王侯。
小篆是秦时期官方的通用文字。它是在秦大篆的基础上简化而成的。纵观历史,篆书发展最好的两个时期是,初创时期的秦朝,代表人物是李斯,代表字体是《峄山碑》《琅琊刻石》等。第二个时期是清朝,代表人物有邓石如、吴昌硕、赵之谦等。所以初学篆书应从这两个时期的作品着手。我意先从《峄山碑》临起。《峄山碑》是最早的篆书刻石,先临《峄山碑》侧重练用笔,通过中锋用笔提高线条的质量,即线条的骨力和弹性。在基本掌握了中锋用笔之后,再重点临邓石如的《千字文》,重点是字的结体。在熟练掌握《千字文》后再多选几家,把你认为好的字和某些偏旁部首融入到《千字文》的字体之中,这样就逐步形成了你的风格。
总之,临《峄山碑》重点是用笔,求其高古。但《峄山碑》字少,创作时不够用。所以应把重点放在《千字文》上。临《千字文》的重点在结体。用笔熟练和结体形成自已的风格后,就可以转入篆书作品的创作之中。
我是一人。小篆就是秦篆,已经有2000多年,只要抓住三个人就能学小篆。
李斯书写的刻石拓本是“最标准”的小篆字帖。
秦相李斯规范了当时秦朝最主要使用的字体,秦篆即我们现在所说的小篆。
上图是著名电影《英雄》中的“剑”小篆写法。这个字写得还是很不错的,以这么大的字来说,小篆过大过小都不好写,特别是过大。
相传李斯书写的刻石有《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和《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等。
下图就是所有学习小篆必须一定练的字帖《峄山刻石》。
唐朝李阳冰“最神秘”的小篆。
李阳冰(生卒年不详),约生于唐玄宗***年间。唐代文学家、书法家。李白族叔,为李白作《草堂集序》。世人尊称"李斯后书写小篆第一人"。
谢谢邀请!
关于题主提出的“学习小篆临什么帖好”的问题,根据我的经验,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学习小篆,应取法乎上,建议首临《峄山刻石》。
为什么要向题主推荐《峄山刻石》呢,因为《峄山刻石》是学习小篆的最佳范本。古代人学习小篆,大多选择临习《峄山刻石》,邓石如,李刚田都是临过《峄山刻石》的。
(上图为《峄山刻石》,字迹清晰)
另外,如果题主有兴趣,也可以临习《泰山刻石》。不过,《泰山刻石》原帖字迹较模糊,现在出版的字帖都是经过加工补充的。
上图为《泰山刻石》局部。在字帖上拍的。
篆书入门字帖哪个版本更合适?
篆书入门字帖峄山铭更合适,峄山碑是秦[_a***_]后书同文的小篆规范文字,中锋用笔,点画厚实圆润,布白匀称,字呈长方形,是初学篆书的最佳范本经典字帖,如学好素小篆峄山碑,当为学篆书打下扎实基础,之后再学大篆遊刃有余,顺理成章,可大有收获
小篆字帖推荐?
关于小篆字帖的推荐,我首先推荐《小篆字帖》编写校本语文版。此书内容全面,包括小篆字的发展历程、笔画构造、书写要领等详细介绍,为学习小篆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其次是《小篆早期字典》,该字帖以早期的小篆作品为主题,内容涉及小篆的基本字形和常见组合,很适合初学者进行模仿练习。
另外,《小篆字典》也是一本优秀的字帖,收录了大量小篆字形,并提供了详细的笔画顺序和结构,非常适合自学。此外,网络上也有很多小篆字帖的免费***,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搜索选择。综上所述,这些字帖都能够帮助学习者掌握小篆字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是学习小篆的不错选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小篆字体教程字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小篆字体教程字帖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