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颠字草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颠字草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癫张狂素”二人的书法,孰优孰劣?
首先感谢悟空问答官方的邀请,对于这个问题,我代表一点个人看法,不当之处请大家指出!
“癫张醉素”或者说“癫张狂素”都是指的唐代两位在草书领域出类拔萃的人物:张旭和怀素!之所以把二人并称有两个原因:
第一,张旭和怀素为同一时期的人,二人都以草书见长,形成了唐代草书书法艺术的两座高峰。
第二,两人的书写形式极为相同,这是大家都熟知的,因为人们以“癫张醉素”相称,不是平白无故的,而是因为他们每每写草书必大醉,喝很多的酒,然后拿起笔不***思索,一挥而就,他们认为这样的状态是最自然的,这是真性情的流露,写出来的书法作品自然也就充满了书法艺术的气息,据说他们在清醒时写的书法总不如大醉时写的好!
那么,张旭和怀素二人都写草书,就书法而言,他们孰优孰劣呢?查找了很多的资料,发现对他们二人的称谓并不十分严谨,有称怀素是“草圣”,也有称张旭是“草圣”的!从时间上来看,怀素应该是早于张旭的,如果这样来看,是否说明张旭比怀素的书法好呢?
我们先来看看他们各自的作品,张旭的代表作应该是《肚痛贴》,怀素的代表作品应该是《自叙帖》。
这是怀素的《自叙帖》
,也是经常出现在教材中的一个作品,记得我们上学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只认识一个“佛”,一个“禅”,一个“好”字,但是对这种流畅的气韵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是张旭的《肚痛贴》,明董其昌评价张旭的草书是:“有悬崖坠,急雨旋风之势。”,我个人感觉张旭的草书和怀素的草书是两种风格,给人两种感觉,张旭的草书如疾风骤雨,雷霆万钧,气势非凡,怀素的草书则是自然流畅。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特别是对于书法艺术来说更是如此,只不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欣赏角度罢了!但是在我个人看来,我觉得怀素的草书优于张旭的草书,这仅仅是我的看法,因为我觉得他的草书风格是比较中和的,不急躁也不松散,是一种恰到好处的美!
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呢?欢迎大家留言,感谢关注,我是铁匠论书画!
张旭(约658—749),字伯高,唐代书法家;怀素(737—约799),字藏真,唐代书法家,从两者的出生时间来看,张旭比怀素年长八十岁,所以可以判断出怀素的书法有取法于张旭,然而却又可以和张旭齐名并称“癫张狂素”,那么“癫张狂素”二人的书法,到底孰优孰劣呢?
张旭是一位极有个性的纯粹的书法艺术家,
张旭书法取法于张芝与“二王”,张芝是东汉书法家,有“草圣”之称,他对章草发展到今草有重大的贡献,而“书圣”王羲之则把书法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完美地结合起来,极大丰富了书法的艺术表现力,把书法技法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书法艺术进入到多姿多彩的境界,然而王羲之的草书也取法张芝,
王献之书法最初取法王羲之,后来才学习张芝,从这一连串的文字,可以看出,张旭书法是集众大家所长,以草书成就最高,在笔法上将王献之创造的“新研”之势推向了极端,运用狂草这一视觉艺术形式中最抒情的语言,全凭自身意气,将***、天宝年间的文化氛围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值得注意了,张旭还是颜真卿的老师,
怀素是一位善于思索、勇于创新的书法艺术家,
怀素书法取法于王羲之、颜真卿、其中草书取法于张旭,最终也自成一家,怀素狂草代表作《自叙帖》内容讲述的是怀素自己学习书法的经过,和时人对自身书法的品质评价,此书堪称书法史上的绝唱,将中国书法的特点完美地表现出来,达到了至高的艺术境界,
可以这么说,自古以来几乎很少有书法家将别人对自己书法的评价又用书法表达出来的,只有怀素才敢这样做,足以看出怀素对自身书法造诣的自信以及自省,因为评价中有优点和不足之处,不足的地方肯定就是要自省改进,综上所述,张旭、怀素二人的书法各有千秋,若以二人对后世书法影响力来分析对比,张旭书法略胜一筹,因为张旭教导出了颜真卿这样的书法大家,
唐代草书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代表人物是张旭和怀素,与小草相比大草的结构简约性笔画流动性,空间融贯性增强。作品的界限依然清晰,整体排练仍然较为整齐。每行侧边参差不齐的轮廓是草书风格的重要标志。在张旭怀素的作品中字结构被打散,一个字内部的疏密距离,大小比例,正斜关系随意处置。作品的空间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极端变化。这样的作品称为狂草,狂草是大草的新阶段。狂草只要求草字的基本结构。只要字的大方向结构正确。在创作书体时应用广泛。只应用于欣赏。尊重的原则即可,至于人们能不能辨识都不在乎。已经无法用于日常交流。
张旭的字比较硬朗一些。点画之间融会贯通一气呵成,既有兰亭序之美,又有古朴书法之苍劲。融汇各家各派书法集一身。用墨轻重疏密距离,拿捏的比放得开韵律味道十足。线条比较柔中带刚,刚里优柔。位置空间关系处理恰当,聚散离合有气势。点画布局规划合理安排心思细腻。
怀素的字比较柔和点画之间充满坚忍不拔。悬腕手法纯熟。字体飘逸优美潇洒高古空灵,圆润有力奔放流畅,一气呵成。这两位书法家各有千秋。
什么是草书?草书有几种?有何不同?
什么是草书?草书为书法中的一种书体。最早的草书,叫做章草。是解散隶书,趋便就简而产生的。
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急救章》一篇,解散隶体粗略而书,减损去隶书的规矩,留字的梗概,存其根本,取草创之意,谓之草书。为了区别于今草,故命名为章草。杜度、崔瑗是章草的代表人物。
今草为东汉末年的张芝所创。其书一笔而成,气脉通达,行首之字往往继其前行。故又名“一笔书”。
另外一种草书,就是狂草,也叫大草。代表人物是唐代的张旭、怀素。二人合称“颠张狂素”。狂草,是草书之中最具情性的书体。唐文宗曾下诏书,以李白诗歌,张旭草书,斐旻舞剑为天下三绝。
还有一种行、草混合于一起的草书,称为行草书。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书写体。比行书更便捷,而又比草书易识读。王羲之、王献之、赵孟頫、董其昌等人的尺牍,多以行草书书写。
草书的书写具有很严格的规范。孙过庭在《书谱》中说:“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说的就是草书的写法不按规矩来写,就不能成字。楷书多一点少一画,别人还能够猜测出来。《草诀百韵歌》开篇,“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所以,不要以为草书是随意想怎么来就怎么来。不守规矩的写,就不叫草书,而是潦草。
草书,萌芽于汉初,成熟于晋。草书,又称“破草”,由篆书、隶书、章草,沿袭多种古文字变化而成。草书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草书有章草和今草两大类。先有了章草,章草笔划省变有章可循,又带有浓厚的隶书味道,因其多用于奏章而得名,代表作如三国吴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章草也算作古草)
章草进一步发展而成为“今草”,即通常人们习称的“一笔书”,有小草与大草(即“狂草”)之分。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给人予观者豪放不羁之感。今草代表作如晋代王羲之《初月》、《得示》。
大草(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气势狂放不羁、运笔放纵、点点狼籍,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成为抒发豪放性情的书体。
草书是最早的***文字。大体分两种。一种是小草,这种草书,在隶书阶段就已经出现了。著名的《平复帖》就是保存下来的隶书的草书,也是小草。
小草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与隶书不同,二是笔法合并简化,所以,写起来流畅快速,三是一个字一个字互相独立不连缀。此外,还有“章草”,这种草书,隶书的笔意比较明显,但是流畅快速,也是独树一帜的草书。
这些草书,都出现在魏晋以前。
王羲之继承了汉代的草书,创造了新的草书,是相对楷书的快速写法。
王献之更进一步,创造了“一笔书”的草书,这种书法一气呵成,字与字之间不再那样分明,而是互相争夺空间,仿佛每一个字都是互相连缀的但是,还没有连缀串通。
唐代的张旭与怀素开创了草书新局面,他们的草书,一笔万字,有时两三个字会叠合一起,有时一个字就占据五六个字的位置,大小不一,穿插连带,往返回复,连绵不断,气势奔腾,常人不可企及,后人称之为狂草。
狂草是草书的最高境界,技术难度很大,自由奔放而又法度不失,是书法家非常向往的书体。
从风格来说,草书就是小草和狂草,狂草也叫大草。
从历史的发展演进来说,草书经历了汉魏时代的章草,晋代的小草和唐代的狂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颠字草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颠字草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