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字体随笔大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草书字体随笔大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如何看待“草书即随便连笔”这个观点?
草书不宜连笔太多,多则缭乱,有刻意造***病。草书宜笔断而后起,转换的位置重筋节。蔡希综说:"始下笔须藏锋转腕,前缓后急,字体形势,状如虫蛇相连,意莫令断,仍须简略为上,不贵繁冗。至如棱侧起伏,随势所立,大抵之意,圆规最妙,其有误发,不可再模,恐失其笔势,犹高峰坠石,从天而下,笔意如放箭,箭不欲迟。″
草书结字宜险,多欹侧之势,草书形态变化虽然多,质是不变的,追求笔力、韵律、气势、意蕴。草书宜刚柔相济,刚健含婀娜,内含清雅刚正气息,兼临楷书可得其骨力,兼临篆隶得其朴茂。
草书的章法,宜叁差变化,错落有致,妙合自然。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上图草书作品《王昌龄诗》为王宠所书。)
肯定的说持这种观点者是完全错误的,要想把这个问题说清楚,我们首先要了解书法史,认识什么是真正的草书?
纵观整个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史,就可发现草书的兴起意义重大,这是因为草书极大丰富了书法艺术本身的表现形式和发展空间,也是书法艺术百花园中的奇芭。
晋代卫恒在《四体书势》中说:“汉兴而有草书”,明确指出了草书的兴起年代。草书在书法史上经过一定的演变,形成三个阶段:(一)章草,亦称“急就草”。它的特点是字字独立,不相连属,行笔波磔显著,犹带隶意。存世最早的章草纸本墨迹是西晋时期陆机的《平复帖》,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馆,被列为国宝。
(二)今草,欧阳询说:“张芝草圣,***八绝,并是章草,西晋悉然,迢乎东晋王逸少与从弟洽变章草为今草,韵媚婉转大行世,章草几将绝矣。”了解了章草和今草,那么两者的区别何在呢?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有无隶法。今草已完全脱离了隶法,变为今草,它是连点为画,以点画为性情,笔势流畅险峻,纵任牵逸,韵美婉转,使转有楷法,取纵势。时有牵丝萦带,血脉不断。(三)大草即狂草,因其书体极其放纵姿肆,有如颠狂而得名。唐代张旭可谓“狂草”开山鼻祖,他的草书独树一帜,其书任性达情,挥毫直下如流星,并且首尾连绵,有时数字相连。飞动的笔势如笔走龙蛇,气势奇宕,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草书不是潦草的写法,而是一种规范写法的独立的书写形式,更不是随便连笔。草书以有高情逸韵为上,潦草粗俗为下。草书是典型的线条艺术,不论中锋、侧锋、方笔、圆笔,都要内含情致,外具形质。
没听说过“草书即随便连笔"这个观点。可以说…这个观点没有任何依据。
草书有哪些连笔?草书有一字之内的笔画连笔;有字与字之间的连笔;有实连;有虚连(笔断意连)。
草书有非常严谨的草法符号,举例说明一下:如下图的“丈”和“使”,两者区别只在横的前端,若
只写“丈"字的时候,由上一字的尾笔接下来那就变成了“使"字。
还有“有"和“具",如下图:两字差别也在横之前端,如果在写“里"字之时,由上一字的尾笔连
我们再看看怀素的狂草《自叙帖》局部,如下图:
一首歌、一支曲均有节奏上的高低起伏,草书作品也如此,富有音乐般的节奏感,而连笔恰好是这种节奏感的体现,这亦需书家建立在对草书法度娴熟基础之上!所以书法史上有了张芝“池水尽黑”的故事、王羲之的“墨池”、智永“退笔成冢”、怀素“蕉叶学书”的故事…!
“草书是随便连笔”是非常错误的观点。
我不知道题主这个问题是从哪来的,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一个观点,也许说这句话的人是书法的门外汉,是写江湖书法的。
草书是五体中最难的一种书体。
草书不是把字写得潦草,不是糊涂乱画,相反,草书却有最严格的书写法则,而且这个法则要比楷书行书隶书篆书的法则要求更高。
草书的字形不能随便。也就是说草法要正确。对于楷书来说,一个笔画的上下左右位置偏移或改变一下方向,不影响这个字的辨识。而草书就不同了,草书的笔画稍不注意就会写成别字。比如“失”和“夫”两个草书字字形非常相似,必须按朝方的规则写。
草书的章法不能随便。书法五体中最讲究章法的就是草书。作品的黑白,字体的大小,用墨的枯淡等等都非常讲究。如果写草书像楷书那样,笔画都比较均匀,那么它就不叫草书了,创作时必须有意识的去处理好草书中的矛盾。
草书是最难书写的一种书体,可不是随便写写的。
草书看似龙飞凤舞、自由奔放,其实暗含法度。没有法度的草书是真的潦草书写,不是真草书。而草书法则在使转上,使转随意了,可能字就写错了,至于点画,可以自由一些。没有法度,自己都认不出来,何况别人。可见草书法度的重要性,千万不要以为草书就是随意自由写,那就大错特错了。
国展行草作品中短篇一般都写什么内容比较好?
谢谢您邀请回答,但我对参加会员与国展不感兴趣,多年来主要是用心研究书法与绘画,没兴趣,也没时间,没必要研究展览体需要写什么内容!所以请咨询感兴趣的人吧!
但是我认为只要是内容健康向上的唐诗五言,七言绝句,宋词及名人名言都可以写!要是能自作诗文是最好的书法创作形式!
内容积极向上乐观正能量的都可以吧。自己没参加过,但是文人一般都比较清高,希望看到与众不同有特色的作品,是不是自己创作的更好一些?不过书法国展主要还是比技法和个人的艺术修养。练好这些才能有更突出的表现,个人理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作揖]
有人写行、草书像楷书那样一笔都不落,有的人却省略很多笔画?究竟哪一种好?为什么?
感谢邀请。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明白楷书、行书、草书的书写特点。
楷书又称正书,或真书。始于东汉。字体明家众多,如魏晋的“钟王”唐代的“
”欧体”“颜体”等。楷书的特点:形体方正,笔划平直,笔法、结构严谨,可作楷模,故得名楷书。
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始于汉初。草书分为章草,今草,大草。其特点是结构简省,笔划连綿。古代大家有张芝,二王,张旭,怀素等。
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大约出现于东汉末年。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辫认而产生的。最著名的行书古贴有《兰亭集序》《祭侄稿》《寒食贴》等。
由于行书特别是草书的书写省去了许多笔划,有的甚至是书写符号,所以行草书并不是象写楷书那样一划不落书写。
我练的硬笔行书,就直接说明观点:
以简代繁、结构变异是行书、草书中常见的书写技巧,这不是某个人发明的,而是历代文人墨客智慧的结晶;
而且,这样的书写技巧,在我的小视频里分享过――
每个字的结构变异、笔顺变化、以简代繁,在书法上,都是有约定俗成的几种变化。
所以,既然是练字,你不妨学一下书法家们是怎么处理这个字的写法的,普通爱好者切莫随意发挥!
硬笔行书,行草,其实用性主要体现在两点:
正常书写速度,此其一;
易辨识度,此其二;
所以,不能为了以简代繁、省略笔画,而影响普通人的辨识度,要保持一个适度原则;
这个题目其实涉及两个问题,一是行草书的符号化,一是书法的虚与实。
一丶行草书相对楷书,笔画缩短、减省,很多[_a***_]部首以符号代替,所以学草第一步是要识草,熟悉一些字或偏旁的固定写法,即我们常说的草法。
二、虚实是书法中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通过有无、轻重、疏密、黑白、主宾、高低等造成一种含蓄的意境和生动而富有变化的气氛。
虚实可通过用笔、结构、章法的变化而体现出来。
在笔法上,笔重处为实,笔轻处为虚。是点画处为实,非点画处为虚。在结构上,密处为实,疏处为虚。写书法要虚实相生。
比如,不论是楷书还是行草,方框结构内短画不可与二直画相粘,或搭左竖,或以点代画,与二竖完全脱离,在书法术语中,这叫“潜虚半腹”。
所以,在一件行草作品中,以笔画减省为主,这是行草书的特点,但会间以笔画较多的实写,寻求一种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看下面《宋 · 苏轼 · 赤壁赋》、《唐 · 杜牧 · 张好好诗》中的“舞”字,前者一笔不落,有点繁琐,后者省略了一些笔画,就单个字而言,后者更加简洁、大气;
书圣王羲之在他的行草书当中,有很多简省笔画的妙笔,既不消弱汉字的可辨识性,又增强了艺术性和美感,称为后世临摹的经典。
如下图,《晋 · 王羲之 · 顷日帖》中右边部分,“曲”字中间省略,“豆”字省略成一条曲线,显得异常简洁。
《晋 · 王羲之 · 四月廿三日帖》中的“忧”字,与《晋 · 王羲之 · 黄庭经》楷书中的“忧”字相比,上半部分省略了两横,下半部分省略了“心”字,笔画简省,但是不影响阅读,更有行草美感。
做一个食物,如糖,就吃它的甜味,香油就要它的香味,吃肉就吃它的营养,等等,其他事物也是,自身有特征,用取也是攫取所长,书法亦是。
楷书,行草等等,欣赏,有的笔画甚佳,结构美观,篇幅婉约壮观等,成功的作品都有比较明显的可取之处,大多都通过其外观感受他们的韵味和表达。
楷书一般体验它的厚重,凝炼等,多用笔画字体结构等体现,有一定的严谨性,行草多欣赏行云流水,舒畅的,壮烈的情怀和感觉,字的形状和笔画等往往被忽视,让欣赏者产生被忽视或有不信任的想法,这时应该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能够欣赏攫取什么?书写者也应尽量完善。就像大家吃东西,吃的挺好,味道不错,暖烘烘的挺有营养,但我们应该知道吃的是什么东西吧。
敢不敢秀一下你的手写字?
致:各位老师:
头条人才济济,感觉特有压力,对联刚刚入门,今天又秀笔迹,自己实在拙笨,相差十万千里,望师多多指点,我会好好学习。
好久没有动笔了,感觉不会写字了,献丑,重在参与🌺🌺
飞花《作娟悟语》谢邀。有什么不敢的。写不好还写不坏。深知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头条人材济济,高手如云。也不乏书法家和写字达人。写不好也没关系,打哈哈凑趣,亮一下自己手写的字而已!现丑了!
顾作娟告之依次一排三张本人,二排依次为弟弟、去世大哥、儿媳、三排大哥、弟弟二幅福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字体随笔大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字体随笔大全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