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心无杂念草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心无杂念草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心经》倍受历代书法家所钟爱?硬笔录写《心经》可达到什么书法效果?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其倍受历代书法家所钟爱,有其必然性。
首先,历代书家练习书法,首推以王羲之碑帖作为蓝本,《圣教序》碑是王羲之书法字体的集大成,每个字都是经过怀仁和尚精心遴选刻制成的,而《圣教序》碑中的碑文内容之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自然就成为临习“王体”的重要法帖。
其二,历代书家钟爱《心经》,还与心经的内容有关。唐代以来,随着佛教文化的广泛传播,抄经活动甚为流行。而《心经》是大乘佛教第一经典和核心,是九部般若经中的精髓,可谓言简而义丰, 词寡而旨深,并与禅宗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处。
除此以外,《心经》总共有260个字,篇幅适中,写成书卷、册页便于持诵,写成横幅或竖幅则便于悬挂。
历代《心经》作品中,宋代之前流传的多为集字拓本,比如欧阳询、褚遂良的作品。宋代之后则多有帖本,比如赵孟頫、八大山人、文征明、董其昌等等,从字体结构看,他们都是以临习《圣教序》中的王羲之《心经》集字体为主要特征。
最后谈谈硬笔书写《心经》,肯定没有问题,经过训练,也能写出硬笔书法所能达到的很好效果。
《心经》又称为《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共五十四句,二百六十个字,大唐玄奘所译为主。
想必最为人们所熟知其中一句“色即 是 空, 空 即 是 色”《心经》不仅是博大精深的佛教经典,也被称为代表了高度哲学意义的宇宙观。
晋 王羲之《心经》
唐欧阳询
元 赵孟頫
中国佛教历史源远流长,历代书法家都有涉及佛学理论研究,抄录《心经》不足为奇。
书写《心经》多见于楷书,也有行书书写。一次与文化艺术品司法鉴定中心书法鉴定专家马远老师闲聊时,马老师案头放一部他抄写的《心经》,马远老师习“章草”故他书写的《心经》以“章草”为本,融合自己书法风格书写而成。
这个问题如果深层次地追寻,应该上升到中国传统文化情怀的追求高度来看。首先,中国传统文化三大体系是儒佛道。其中,佛学传之于域外但发展变化于域内,最终与中国本土固有文化有机结合,产生了中国特色的佛教。这其中也包括与中国书法艺术的有机结合。这样下来,中国佛教中就有了中国书法的成份,因为有了中国书法艺术的介入参与,佛教得到了更好的传播发扬和光大。而同时,很多佛教经典内容又成了中国书法很好的表达内容,这些内容使得书法作品的品位、品味得到极大的丰富与提升。书法形式佛教与佛教内容书法相辅相成、相映成辉、相得益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壮观境界。这些是从形态上来看,而从内在来看,这二者之结合,其实是从一个共同因子出发的,即“心”。佛家讲境由心转、相由心生,通过修心来实现修行层次的提升。而书法,从初学到提高到高层次创作,都讲求意在笔先,胸有成竹,而且追求以心的高超状态来达到书法艺术境界的呈现,以心的修炼来实现书艺水平的提高。这样,佛学与书法在一个“心”字上结合起来了。而《心经》是佛学的总纲,是佛学全部理论的最精炼表达。由于上述原因,成为书法表现中常见的内容了。历代以来的书家几乎没有没写过《心经》的,而且此现象一发不可收。追问原因皆不出于上述。
而硬笔书法亦是书法,其表现《心经》亦在题中应有,亦必然大有收获。
一、作为佛教经典,般若经类的精要之作,《心经》蕴含无上智慧,既表达了大乘佛教智慧的核心,又蕴含着精进修持的法门,是历代佛***修行的课本,也是历代帝王、将相、高僧大德、文学家等书写最多的***。
二、全经只有一卷,二百六十字,便于持诵、传播,这为抄写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该***辞优美,朗朗上口,倍受大众欢迎。所以被历代书法家抄写、传诵。
三、用硬笔书写《心经》也是学习心经的一种方式,虽在书法艺术上受到硬笔的局限,无法和毛笔书法相比,但对于研读学习心经,硬笔书法便捷有效,甚至会有良好的效果。
硬笔毕竟出现的晚,所以在定性书法范畴时,硬笔不算正统所谓的书法,书法特指毛笔书写的内容,随着时间的变迁,书法艺术在不同时代意义也逐层变化。
心经用硬笔书写的话,首先从艺术性上是比较单一的~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为何有人说写好书法必须明白静、兴、恒三字?
谢邀。静、兴、恒是写好书法的重要条件,有时甚至是必备条件。古人在书法绘画等艺术实践活动中也多有谈及。书法又被称作心灵的轨迹。它的书写需要凝神静气,尤其是在创作时,需要进入无我世界。静不仅是对环境的要求,而且也是对创作者心境的要求。若怀着脱离红尘、无欲无求的心态去创作,才能写出超凡脱俗的作品。蔡邕、王羲之等都有进入深山学习书法的经历。王铎为朋友写字,二稚子在旁嘻戏,结果写漏了好几个字。于是发出了“书画事须深山中,松涛云影中挥洒,乃为愉快,安可得乎”的慨叹。有好的环境没有学习兴趣也是不行的。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书法艺术的魅力的吸引,随着学习者功力的加深,这种兴趣会越来越强烈。古人为获得一部字帖有不惜倾家荡产者。怀素为了寻求名师指导不怕千里跋涉。这都是兴趣和爱好的驱动。当然这个“兴”字还包括创作的冲动,包括由此而产生的“神来之笔”。就象张旭写字时的呼喊跳跃,是情绪的激发。学习书法`还要体现一个恒字。要不间断地学习,一曝十寒不行,最好天天坚持练习。古代好多书家每天坚持写上万字,康里夔夔说,他一天可写三万字。智永退笔十瓮,每瓮数石。郑虔练字,贫病无纸。得知慈恩寺有柿叶存满数间屋,就借居僧舍取而练字。时间久了,竟然把柿叶都写遍了。以上这些人练字表现出多大的毅力啊。总之学习书法,静、兴、恒,乃经验之谈,並非虚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心无杂念草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心无杂念草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