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黄庭坚草书字体特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黄庭坚草书字体特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黄庭坚的草书代表作是:?
黄庭坚的草书代表性作品为《李白忆旧游诗》卷。明代书论家沈周跋曰:山谷书法晚年大得藏真三昧,此笔精力,恍惚出神入思,谓之草聖宜焉。黄庭坚在书法创作上特别主张个性的彰显。“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道出他的审美取向。
观赏此帖我们体味其线条的提按顿挫,节奏的起伏迭宕,气韵的连贯通盈,排行布列的摆动变化,都达到了极高的审美境界。
黄庭坚笔法有什么特别之处?
黄庭坚的书法以行书见长,黄庭坚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如太阳一般,光芒万丈。古人评价他的书法是“长枪大戟”,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黄庭坚的书法在运笔、结构等方面更变古法,追求书法的意境、情趣,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黄庭坚的书法《婴香方》、《王长者墓志稿》、《泸南诗老史翊正墓志稿》。
1、黄庭坚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2、黄庭坚的草书单字结构奇险,章法富有创造性,经常运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单字之间的界限,使线条形成新的组合,节奏变化强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为北宋书坛杰出的代表,与苏轼成为一代书风的开拓者。
3、大字行书有《苏轼黄州寒食诗卷跋》、《伏波神祠字卷》、《松风阁诗》等,都是笔画遒劲郁拔,而神闲意秾,表现出黄书的特色。草书有《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等,结字雄放瑰奇,笔势飘动隽逸,在继承怀素一派草书中,表现出黄书的独特面貌。
对黄庭坚的书法个性,为什么评价差别很大?
历史中的颜鲁公、黄山谷都属创新集大成者!颜公不用多说,黄山谷是真正将诗书溶于书法的,具有创意高经的起历史推敲的大书家。人魄书魄完美一体。我们现代人理解他们,从尊崇、仰慕经典作品开始。你跟山谷老人距离大,无法喜欢他的作品,这不怪你们,但是不能说不好,如果有一天你悟出了好,那你真是大进步了。
对黄庭坚的书法个性,为什么评价差别很大?也就是说,黄庭坚的书法是非常独具他特有的个性的。因此他那种与众不同的自成一家的书法特征引起了褒贬不一的争论,或说有不同的看法和评价。
那么,黄庭坚的书法表现出来的又是什么独特特质呢?
首先以黄庭坚的行书《松风阁》为例,其给世人呈现的最大特点就是:长枪大戟,具有独步风神,已改行书的娟秀柔和之常式,一撇一横阳刚之气十足。然深入细看黄之书作人有如人入“笔阵”中,宛似严阵行军,步步为营,万弩张弦,相机齐发。步步为营言其点画之周到圆满,无一笔涉于轻佻。在作战中保证无失;张弦待发,言其取势之险,奇兵出袭,百战百利,以大自然界现象来比,其在静的方面,如岗峦起伏,奇峰争险。动的方面,如云岫环山,变化无际。黄庭坚在书法艺术创作上的构思,取得了动静两方面矛盾的统一。
然而,凡历史书法大家,世人都有因自身喜好,各自欣赏的眼界的不同而有厚此薄彼的态度。就像黄庭坚与苏东坡两人之间相互调侃的那祥:黄说苏字如"石压蛤蟆",而苏笑黄字似"懒蛇挂树"。彼此都带调侃贬低取笑的意思。
同样,不喜欢黄庭坚的人,尤其走平实路线一路的,看他的字就是满纸突兀的张牙舞爪。喜欢的人会说遒劲有力,笔画开张洒脱,动感十足…
总之,形成这种评价差别很大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各人对各大书家风格的喜好,自身的书法修养,各人的审美观的不同而定的。
其实,黄庭坚的书法能历经千年流传到现在,自有他的魅力和道理。庭坚在草书上取的成就是宋代最高的。但是其行书的风格明显且面貌多样,尤其是大字行书作品在宋代也是独一无二的。
由于宋代“尚意”书风盛行,尚意支配下的个人抒情为主产生下的个性,人品对书法作品影响很大,对书法创作的影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他曾言:“随人作计终后入,自成一家始逼真。”这是他在诗学,书学上的典型创作精神。他强调创意,主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笔法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崛,字体开张,笔法瘦劲,自成风格。
因此我们应该庆幸,正是有历代如此之多书法大家和他们的宝墨存世,才使得中国书法艺术如此博大精深,百花齐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黄庭坚草书字体特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黄庭坚草书字体特点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