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字体怎么练习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草书字体怎么练习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草书应该怎样练习,有哪些好的方法吗?
学草书有“五难”:
草书难在法度。草书与其它书体不同,法度建立在速度之上,运笔如飞的状态之下,既要符合书写规则,又要体现草书行云流水般的精神气质,很难。故学习草书先务求法度,再逐步加快速度。先从小草入手,再学大草和狂草。小草以“二王”为宗,从十七帖,“二王”的一些摹本墨迹本入手为宜;
草书难在速度。随书写的节奏、提按、使转、调锋,形成行云流水般的速度千变万化,练草书速度使转,从比较基础的书谱等开始为宜,掌握了一定的速度感,再学张旭怀素的大草、狂草,是训练草书速度最高级别的法帖。
草书难在笔力。草书的笔力多为圆势,是一种韧劲。如果完全以“二王”的笔法写张旭怀素的狂草,显然笔力的韧劲不足,因为“二王”笔法细腻、精致,尺幅较小的信札最经典。而大草、狂草以气势取胜,没有十足的笔力难以成势。这种笔力来自于正确的笔法,来自于日积月累的笔墨修炼。
草书难在活力。古人形容字如人,皮、血、骨、肉皆备,方为字“活”,气血相通,精气满满,是为形神兼备。要把草书写活,写“二王”书法,是捷径,虽然有难度,但是必经之路。
草书难在意境。古人形容意境的最高级别是,形质次之,神彩为上,兼而有之,是为最高意境。草书的点画、结体、章法布局,皆是形态特征。而神彩,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体现出人的笔墨修炼,天人合一,体现出道法自然。这就是一种最高境界即草书的意境。达到这个境界,必须靠毕生的修炼和修为的积累,除此之外,没有捷径。
学习草书的体会
草书是各体书法的最高境界,学习草书起码要掌握草书的笔法、章法和墨法。
一、草书的笔法。写好点画线的方法称为笔法,是正确表现点画线的起、行、止的方法。行笔要胸有成竹,最忌犹豫不决。起笔和收笔一般用露锋,显得十分干脆。另外,还要常用上一字的最后一笔牵丝下个字的首笔。
二、草书的章法。分为:呼应顾盼、欹侧取势、参差错落、疏密对比、上下开合、迎让穿插、简洁洗练、变化多端、收敛有度等。总之,字不能四平八稳,使整体上达到平衡,以增加草书的动态姿势。
三、草书的墨法。书法色彩只是黑白两色,要想显示丰富的变化,就要墨分五色。即一次蘸墨要尽量用完,一个侧面的墨用尽了,笔的另一侧还有墨,一般可写七八个到十几个字,每一次都是如此,墨色变化就自然丰富了,从而增强了节奏的变化。
草书其实比较难学一点,首先我是从《书普》开始学的,认真的去推敲孙过庭的用笔,每十天学一小段,空闲时多记点草书的符号,以及一些结构的流变 轨迹,先读帖,要非常专注,不要 心不在焉 ,三心二意,要一心一意,《书普》它还告诉你书法的理论体系,又是学小草的非常经典的版本,值得各位草书爱好者去研究,因为篇幅较长 ,漫漫学,不但要有耐心,而且还要有恒心,临摹的时间久了,还要背临,就是不要看帖去写,撑握他的用笔,吸纳书家的精华为我用,因为一般的草法撑握之后,转学各家,挑你使喜欢的,跟你用笔书写便接近名家法帖去临摹,时间久了,自然就会水到渠成,转益多师为吾师,脱胎换骨,自成一家。
关于习草,不少书家也都总结过,诸如用笔、用墨、结体、章法、修养、沉淀之类,个人觉得这些都是关,都得过。
另外总结三点:1多练,2善思,3谦逊。古代草书名家都可作为范本,但需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悟性好的话,3年就可入门,此后约以每两年为单位有一次幅度不等的进阶。
习草没定法,有无楷书基础都可以练,不存在谁是谁的基础,草书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有自己的构成法则。也不一定从二王开始,直接黄庭坚,王铎,徐渭也无不可。
要走的深且远,必定是勤奋、才情和悟性相加。
草书应怎样练习?有什么好方法?
首先背熟《草诀百韵歌》,然后临摹孙过庭《书谱》,最后遍临历代书家行草帖。
一幅较为成功的草书作品,草书的笔法和结字是主要的。整幅草书作品的章法(即布局)尤为重要。要做到“胸有成竹”,意到笔随。通篇布局,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各尽意态,气运流动,起伏随势,笔毫捻转自如,巧布虚阵留白,寓情寄意真诚;总之,法不越于理性,奇不超乎真实!
草书作品好坏关键:疏密相间,大小相称,长短合理,粗细有度,浓淡干湿安排,萦带连绵不断,远近相宜,向背分明,虚实相应,顾盼有情,错落有致,肥瘦无偏,首尾照应,气运均匀,偃仰起伏变化多端,款识合适认真,印章考究清新。全篇虎头龙尾,神气韵味深邃。
只要留心多看古今书法家的作品,并将一些新款的草法与结字记下来,时时反复临写,到创作一幅草书作品时,自然得心应手!
“翻”字的草书怎么写?有什么方法技巧推荐?
“翻”字的草书写法有三种,分别出自毛体草书、怀素自叙帖、张旭古诗四帖。
这三种草书写法差异较大,为什么呢?因为后两种的写法来源于异体字。
所以我们有时在学习和欣赏书法的时候,一定要有一点文字学方面的功夫,不然看不出名堂。
这种写法出自毛体草书,比较接近于行书,也是比较好认的。
这种写法出自《唐 · 怀素 · 自叙帖》,这种写法比较怪,实际上是一种异体写法,右边是一个“飞”字繁体草书。
这个异体写法的行书写法如下图《明 · 唐寅 · 落花诗册》:
这一种草书写法出自《唐 · 张旭 · 古诗四首》,变化更大,更难认识,左边是绞丝旁,右边是“翻”的一半。
关于书法“翻”字草书怎么写,我的意见是,还是要认真临写古人的法帖,从古人的法帖中学笔法,从古人的法帖中学草法,从古人的法帖中学技法,从古人的法帖中求神韵,从古人的法帖中寻动感。只有这样,才能把“翻”字的草书写好写出风彩。
上图为孙过庭草书“翻”字。从左至右三笔而成。
书法“翻”字草书不好写,在写之前,建议把隶书“翻”字多临写几遍,之后再临习草书“翻”字。
上图为米芾草书“翻”字。十分有“意”味。
上图为怀素草书“翻”字。用笔老辣,线条流畅且有力度。
上图为董其昌草书“翻”字,别具一格啊!
翻字草书的写法。
翻字左右结构,由于笔画较繁,这个字在草化的过程中省减的较多,特别是左部。右部的“羽”字基本保留了原来的字形。主要变化大的在于左部。
翻字左部的草书符号也有多种写法,有的保留着“番”字的原形,有的几乎胜减到了如孙过庭的草书写法 。
要想写好翻字,最好不要一步到位写如孙过庭的草书,不妨先从王羲之这个翻字来入门。
我们看王羲之的“翻”字,还比较好的保留着楷书的字形。只是省减了上撇和下部的田部这样更容易理解有楷至草的变化过程,在功夫娴熟之后,自然容易徘徊。王羲之的翻字,左竖上右下左略斜,上两点,左短右长似短撇。角度与空间处理各有不同。几个横向笔画一笔写就,用笔有方有圆,有刚有柔,有粗有细。左高右低左部轮廓近圆弧势,“羽”部如圆。整体点画线条以圆笔为主。
孙过庭的翻字,在取势上左斜右正。在疏密变化处理上非常巧妙。如下图中1、2、3部位***取了虚的处理。从横向看略可分为三段,点画主要分布与中段。
孙过庭的“翻”字点画造型较丰富特别是点画的粗细变化上非常丰富,可以说没有粗细一律的线条。而王羲之的“翻”字的线条变化幅度略小。
关于"翻"字的几种写法,我不想重复已经回答了的写法。我只想说"翻、飜、繙"这三个字,在汉字简化之前(或更早时期),它们的字义根本不一样,简述如下:
翻:指反转、倒下、越过等。如翻身、翻转、翻越、推翻⋯⋯如杜甫诗《白帝》"白帝城下雨翻盆"等。只能在这些义项上使用。
飜:指飞、腾。如飜飞、飜腾等。王维《辋川闲居》诗"白鸟向山飜";李白《姑熟十咏.其一》"波飜晓霞影"是也。鸟儿在空中飜翔⋯⋯
繙:专指翻译。
汉字简化之后,"翻"代替了"飜和繙"。
"翻"字的草书的几种写法,在字的义项上是有严格区别的,不能随便替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字体怎么练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字体怎么练习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