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字体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行书字体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行书入门练些什么字?
理由有
一 这几种书体是初学书法必须练习的书体,因为在写这几种书体时笔速要慢,是练习的控笔能力。在教学中,遇到很多没有练扎实基本功的学员,上手就直接写行书,如果没有控笔能力写行书,写出来的线条发飘,而且很多笔画写不出来应有的效果。
二 上述三种书体对字形要求严谨,稍有差样整个字就会写败。如果字形不过关,上手行书会遇到很多问题。
回到正题行书入门可以先练习《灵飞经》,它的字形是楷书字形,用笔有行书的笔意,和王羲之赵孟頫的用笔方法相似,建议楷书转行书练习此帖。如果直接学习王羲之的字帖建议先学习兰亭序或者赵孟頫的行书字帖,万万不可先学习《圣教序》,我非常赞同米芾老师的观点,有墨迹就不学碑。碑刻师水平再高也和原迹不一样,而且碑文大多看不清楚,给临摹者带来了很多困扰,只能盲人摸象的来想象。请看看图片对比。有清楚的墨迹不学,偏要学看不清楚的石刻碑文是什么道理呢?如果你要抬杠说冯承素的《兰亭序》版本也不是真迹,我请你不要低估了古人的双勾临摹能力。你也可以看看我主页小视频临兰亭序单子的效果。我不是炫耀,主要是证明在纸上写字比在石头上刻字容易的太多了。
当你掌握了王羲之的用笔方法,再去临《圣教序》会容易的很多。也可能你会说《兰亭序》难写,那你刚学圣教序就会容易吗?不要给自己心理暗示,要对自己有信心。圣教序可以学字形,毕竟字数多。但不是刚开始就学。用笔没学会,练习再久会养成错误的用笔习惯!
我练得行书不多,回答得也不见得精准。
首先巜兰亭叙》我觉得不适合初学者练习,我有楷书基础还那么困难,况无基础的书法小白呢?
如果有静态书法的基础,如会点篆隶成楷书基础的建议练唐伯虎巜落花诗》,他更接近楷书,只有微弱的连带。
赵的楷书一:比较难,二:赵体没有骨气,身为宋朝皇室后人却为元朝卖命。说实在的这和汉奸无两样!俗话说字比其人,所以身为一个中国人,如果有点骨气都不必学赵!
行书入门可先练练楷书和行草书过渡的书体一一行楷。比楷书灵动,没有行草使转连笔多。动势也没行草强,基本是楷书构架。如智永行楷《圣教序》。
(智永行楷圣教序)
此帖温雅清劲,流美自然。有行书笔意,字独立而规矩,用笔变化较多。
如二横并列的一横轻、另一横重。撇画轻捺画厚重。主笔长横有的中段细瘦,末端稍顿笔。起笔笔锋入纸切笔动作细微,轻灵婉转。有的长横露锋直下笔,由轻至重,笔画由细渐粗顿笔作收,凌厉劲健。何绍基说他的用笔特点是笔笔空中落,空中住。
(智永行楷圣教序)
结构上较端庄而流丽,平稳匀称,舒展大方。雅俗共赏。苏轼赞曰:"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返造疏谈。″
把此帖临好后,就可以临王羲之的《圣教序》,相对来说,经过临智永行楷《圣教序》后,再临王羲之的《圣教序》要容易入手些。
(上图行楷书法作品为智永所书,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选择行书字帖主要和练习的目的和个人的喜好有关,如果只是单纯的想要写一手好字,那么选择常见的行书字帖照着练即可,如果想要追求更深的造诣,练习的时间也很多的话,一般可以从古帖如赵孟俯的洛神赋,智勇的真草千字文,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等等入手,最好不要从王羲之的兰亭序开始,因为他是临摹本非真迹,使转不走寻常路,比较难[耶]
行草、行楷、行书,有哪些区别?
谢谢邀请回答问题,(行草,行楷,行书,都有哪些区别?)简单的说,笔法有笔锋,笔腹运用的区别,有提按徐驰的区别,有藏锋露峰的区别等等,行书草书的混合书写形式。行草——是行书草书,有意连,形连,符号文字的混合书写形式,行书楷书混合书写的形式,行楷——是行书楷书,有形连意连,藏锋露峰的混合书写形式。行书单一的书写形式,行书——笔法上是形连意连结构灵活的书写形式。
现代所谓的书法家书法作品优劣品评也有问题,楷书和行书是鱼目混珠,行书和草书也是鱼目混珠,都是书法的真***难辨,没有真正的多下苦功夫,事倍功半。一般来说是先学楷书后学行书,先学书行后学草书,是中国历代书法家曾经磨练时深刻体验,熟练掌握了楷书,行书,草书都能擅长的运笔及笔势能力所及的自然规律,坚持恒心,多下苦功夫,形成了自己楷书,行书,草书三体书法艺术神韵的风格魅力。行书和草书水平如何是好,最首先在楷书运笔和笔势下苦功夫的深厚基础上建立起来,得心应手,挥洒自如。
说区别之前,先要知道几种字体的概念。
行书定义:据 张怀瓘《 书断》说:“行书者,乃后汉颍川 刘德升所造,即 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故谓之行书。行书是楷书演变而来,为了方便交流,快速书写的需要,将楷书适当简化,略带转折连笔,要求书写如行云流水,所以叫做行书。
草书定义: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草书不讲究字体结构笔画,恣意纵横,直抒胸臆,艺术性极强,但难以辨认,实用性不强。
楷书定义: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用走路类比楷书行书和草书的话,楷书就是走正步,行书就是快走和慢跑,草书就是快跑。
行草从字面理解,就是偏草书的行书,就是慢跑,特点:用笔速度更快一些,笔画更潦草一些,文字衔接的连笔更多一些。要注意的是行草还是行书,不能快跑,否则会跌跌撞撞,没有了稳重和姿态。
行楷是偏正书,偏楷书的写法,相对于楷书的正步走,行楷就是快步走,特点:运笔稍微慢一些。笔画更整洁一些,连笔更少,很多行楷的字体除了结构布局没有楷书那么规范以外,和楷书没有什么区别。
要注意的是,行楷可以有楷意,但不能太重。楷书也要有行意,但不能太过,缺了礼仪和规范。
楷书行意,就是写楷书时加入一些行书的意境,会让楷书更灵动一点,避免常见的古板和呆滞。
而行书楷意,也就是写行书的时候,放慢一点,融入一些楷书的规范,这样会避免行书过于轻浮,飘忽无根,不稳重。
“三大行书”是名次排列?还是时间顺序排列?
“天下三大行书”,即是按名次排的,又恰好也是从时间顺序排列的,所以人们容易混淆。但从书法水平角度来定论,应该以艺术成就和影响力来排名,才是正确的。历经千百年来,书法界一致公认了三大行书的排名。
天下三大行书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321-379),东晋书法大家的《兰亭集序》。
天下第二行书,是颜真卿(709-785),中唐书法大家的《祭侄文稿》。
天下第三行书,苏轼(1037-1101),北宋书法大家的《寒食帖》又叫《黄州寒食诗帖》。
在书法界又有《兰亭集序》章法天下第一;《祭侄文稿》章法天下第二;《寒食帖》章法天下第三之说。可见在书法鉴赏时,其中章法的重要性。
章法。是指在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亦即整幅作品的“布白”。明董其昌云:“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
“天下三大行书”[_a***_]榜单,因为有《兰亭集序》被称“天下第一”之后,才开始有这个榜单。
还要再强调一遍,因为有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才会有接下来的天下第二、天下第三行书。
天下前三行书这个榜单,每个帖子都是非常优秀的。但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这个毫无疑问,有史以来最好的一个帖子。不过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苏轼的《寒食帖》是差不多同一个水平线的。
虽然颜真卿在书法史的地位比苏轼高,也可以说书法水平比苏轼高。但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苏轼的《寒食帖》都是极致情绪下所写的东西。
真是要说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比苏轼的《寒食帖》的字好多少,或者是高多少其实并不竟然。
怎么说呢?三大行书:第一,王義之的《兰亭集序》;第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第三,苏轼的《黄州寒食诗》。至于他们的顺序,也是按名次排列,也是按时间排列。时间排列次之。逸少是晋朝人,比颜鲁公早了一个朝代,又比东坡早了两个朝代。大多数人认为,几乎是公认的,《兰亭集序》第一行书是无可争议的,然后就是《祭侄文稿》,最后是《寒食诗》,基本没什么争议。
天下三大行书的排列,第一第二第三…并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而是按其艺术成就、对后世书法发展的影响力,以及综合在艺术发展史上地位的一种评价。
只是三大行书恰好顺应了时间先后的排序而已。王羲之在晋代,颜真卿在唐,苏轼在宋。
天下第四行书是谁的作品呢?是王询《伯远帖》,王询是晋代人,但是没因为朝代比颜、苏早,而排在他们前面。天下第五行书是杨凝式《韭花帖》,杨疑式生于唐末五代,却也没因此排在苏轼《寒食帖》之前。因此三大行书主要是按其书法艺术发展史上的影响力和艺术地位而言的。
那其在书法艺术史上的影响力和地位如何综合去评价呢?我们可作一个简单的分析…《兰亭序》是王羲之生平杰作,自南朝以来,被后人被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三百二十四字,每一个字都被王羲之创造出一个生命的形象,有筋骨血肉完足的丰躯,且赋予各字的秉性、精神、风仪、体态,而且丰富了笔法及章法,那是前无古人的创新!后来学习王羲之的出了很多伟大书法家,如智永、褚遂良、孙过庭…等等,就连第颜真卿也曾学过王羲之。后来…所有的徒子徒孙有所成就也遍地开花结果。柳公权又是学颜真卿的,而苏轼的书法又是从颜真卿出来的。
苏轼是宋代的大文豪,他不仅引领着当时的文风,还引领着整个宋朝书法走向尚意的书风,黄庭坚、米芾等也向他取经学习。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可见,“三大行书”以其成就和影响力的排序也的的确确名符其实!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字体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字体表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