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萧索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萧索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赏析苏轼的《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为何王士祯评其“字字惊心动魄”?
(农历)三月阳春,空气清新,鲜花遍野,草长莺飞,春意盎然,赏心悦目,欢乐无限。但是好景不长,这美好的景色早就过去了,又是一年清明节,又是鲜花盛开的季节,诗人久居异乡,黄昏时节独坐在小院里,孤单寂寞,无限惆怅,想亲人,思故乡,不禁潸然泪下。恰巧这时有一只伯劳鸟从头顶飞过,更激起诗人的乡愁!寥寥几字,把诗人思亲之情达达得淋漓尽至。读之无不为之慨叹。故王士祯评此句“字字惊心动魄”。
春事阑珊芳草歇
角声吹落梅花落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善文,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工诗词,诗清新豪健,和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清旷一派,和辛弃疾并称“苏辛”;书画俱佳,和书法家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主神似,犹擅墨竹、怪石、枯木,作品有《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
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到清明节。小院黄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鴂。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断销魂,应是音尘绝。梦破五更心欲折。角声吹落梅花月。
春天将尽,花草凋零,芳菲不再。久处异乡,转眼又到了一年清明节。黄昏时候,坐在落红满地的小院里思念亲人,偏偏又听到了伯劳鸟的凄惨叫声。和亲人近在咫尺,却分为楚越界域,不能相见;好久没有音讯了,只能极目远眺,黯然神伤。五更时刺耳的角声惊醒美梦,淡月如梅,让我这客居之人心碎。
写作背景
这阙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因上书陈述新法弊端,得罪了当时掌权派代表王安石,王指使御史在朝堂之上指责苏轼的过失,苏自请出京,任杭州通判时所作。当时暮春,苏轼在镇江办理赈灾事宜,半年没有回家。这阙词就写在这种情形之下,前途未明,心境渺茫,孤身在外,难免旷寂悲凉。
赏析
这就是上下两幅画:
- 上幅春意阑珊,芳菲将尽,旅居在外,想着清明节不能给祖先扫墓,不能和家人一起踏青,无限悲戚。芳草,歇;清明节,未归;黄昏,小院,说不出的孤独;落红,啼鴂,道不尽的萧索。字字应景!
- 下幅望穿秋水,音书全无,五更无眠,心碎欲绝。咫尺江山,分,楚越,望而却步;目、断;魂、销;音尘、绝;梦、破;心、欲折;角声、吹落。句句珠玑!
整阙词六十个字,仿佛信手拈来,实则缺一不可,没说一声悲,却让人恍若看到那悲凉的境地;没有喊一句苦,却让人感到心底的那无奈的凄苦!暮春落花,小院黄昏,月落啼鴂,把那一份孤寂惨淡衬托得婉转曲折,真挚感人!明朝沈际飞在《草堂诗余正集》中说“鸟啼、花落;梦回、月落,一境残一境”。
所以清代王士禛才在《花草蒙拾》中评价:
"春事阑珊芳草歇"一首,凡六十字,字字惊心动魄!
谢邀。
如何赏析苏轼的《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为何王士祯评其“字字惊心动魄”?
这是两个问题,我们分开作答。
苏轼写过不少《蝶恋花》词牌下的作品,如《春景》、《昨夜秋风来万里》、《京口得乡书》、《暮春别李公择》等等,有近十来首。这说明苏轼很喜欢《蝶恋花》这种词牌格式,不管什么事情来了,喜欢用这种格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蝶恋花》原名《踏鹊枝》,还有别名《卷珠帘》、《黄金缕》等。而《蝶恋花》和《卷珠帘》是广大文人最喜欢和使用的。我们从名字也可以看出来,《蝶恋花》专写闺阁恋情,而《卷珠帘》则注重少女情怀。
但是到了苏轼这里,就没有那一套了,他只是用了这个格式,想表达什么就表达什么,充分显示了他万事万物皆可入词的态度。
和他的“天涯何处无芳草”比起来,这首《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名声就小得多了。
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小院黄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梦破五更心欲折。角声吹落梅花月。
很明显苏轼的这首《蝶恋花》与女子关系不大,虽然也是倾诉离别和思念,但和柳永等婉约词人的文风比来,笔触更加清淡,相思更加干净。
这首《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在苏轼诸多《蝶恋花》词作中,并不算突出之作,放之同类婉约作品,比之学生秦观、老师欧阳修,艺术上、内容上也都一般。至于后七子的王世贞为何评为“字字惊心动魄”,本人也很迷惑,他的***点在哪里,反复诵读原词多遍,也并不明白。
蝶恋花
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小院黄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梦破五更心欲折。角声吹落梅花月。
词伤春怀人,不过以怀人为主。
上阕写暮春花落,清明思人。清明节是全词的触发点和基调所在。下阕继续思人,直到篇末。
大体上说,就是一首清明时节别人祭祖我思亲的调子,在这样特殊的时节,又是晚春,又是落花,又是啼鴂,还有染上凄凉色彩的角声,加上悲哀的“音尘绝,和直抒胸臆的”目断魂销”,词人一境叠一境加码悲伤。
写词时,词人不过37岁的壮年,仕途虽小有坎坷,还是比较顺意,何以词写得如此凄咽,离家也不过半年,真有这么思念,一副肝肠寸断的样子?是不是有点文过饰非,言过其实?尤其是“梦破五更心欲折”,情感渲染过于强烈,而离家半年的思亲真能到这个程度?恕我直言,一般表达猛烈的爱情,又或者面对生离死别这样的事,情感才会如此强烈。
王士祯评其“字字惊心动魄”,我没有体会到,反而觉得过度渲染,表达不太真实。说到词风,反倒清代陈廷焯的评论算是中肯:“清丽。此词合秦、柳一手。”(《云韶集》)
确当。
《蝶恋花》
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小院黄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梦破五更心欲折。角声吹落梅花月。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在官场上的浮沉,使他的诗词也紧紧围绕着人生,社会,自然等多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想法。面对人生的挫折所表现出来的豁达令人敬佩,面对亲情时话题时让人落泪。他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中》写到: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那么这首词单从词面上来看表达了作者在清明节时思念亲人的词,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苏轼当时在镇江任职,在小院里想起了对面杭州的亲人,由于苏轼已经很久都没有回去过家乡,所以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那么为什么王士祯评价此诗“字字珠玑呢?”那么我认为主要还是赞扬苏轼在词中的家国情怀,我们都知道北宋时期遭到金国的大举进攻,所以也诞生了许多的爱国诗人,李清照,陆游,等等。
所以我们在这里单纯的把这首词看作是思念家乡的亲人肯定是差强人意的,所以要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来看这首词。
苏轼有很多词都充满了对理想的追求和报国的热情,那么在我看来这首词也一样,表面看来是表达思念之情,实则为作者是为了抒发报国的豪情。所以王士桢评其“字字惊心动魄”
古人写诗词有很多词牌名,清平乐浣溪沙卜算子等,还有何词牌名格式字句韵律有何特点?
谢谢邀请。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总共有一千多个(这些格式称为词谱)。词,又称长短句。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有时候,因为各家叫名不同,同一个格式又有几个词牌。
我这里有一本《白香词谱》,收集常见词牌一百个,非常适合初学之人。因为太多,不能一一例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萧索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萧索行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