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额楷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额楷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楷书哪一种字体最好看?
一,美观和形势上,褚楷温润如玉,笔画精到,如美少女一般,非常灵动曼妙,婀娜多姿!
二,笔法和气势来看,褚楷笔法非常灵活,一笔有一笔粗细变化,每一笔的起、收也是不同的,行笔中锋为主,中侧锋并用,变化无穷。气势上来说,稳重而又活泼,给人带来美感!
三,从文化背景来看,褚遂良官至宰相,是唐太宗钦定的辅政大臣,唐太宗闲暇时书法每与他交流,得笔法也。同时,褚遂良精研《礼器碑》,把《礼器碑》的用笔的灵动,在他晚年的楷书《雁塔圣教序》中体现出来。褚遂良是正宗的得二王者,把王羲之的笔法运用得淋漓尽致,并且在王羲之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的体会。
所以,我喜欢楷书《雁塔圣教序》,并将多加精研!
首先应该说你喜欢的那种楷书最好看!
你的问题有两个关键词,第一个“哪一种”,第二个“好看”!
先说“哪一种”,这是一个选择的问题,每个书法爱好者都会首先碰到的问题!你希望有个选择的范围,但这个范围内的书法一定要是历史上大家公认的好书法!那么有哪些楷书是大家公认的呢?
1.楷书鼻祖钟繇的书法。见图
2.王羲之的楷书。见图
3.唐楷四大家的欧阳询的书法。见图
4.唐楷四大家颜真卿的书法。见图
5.唐楷四大家柳公权的书法。见图
6.唐楷四大家赵孟頫的书法。见图
再说“好看”,以上楷书都好看,你喜欢的就是最好看的!或许你喜欢的楷书不在这里面,但很多书法爱好者都有个体会,人的审美观是会随着自己的欣赏能力的提高而变化的!现在你在好的楷书范围内选择是不会错的,等以后鉴赏能力高了,就自然知道谁的楷书是最好的了!
楷书中哪一种字体好看?书法历史上哪些些经典的楷书作品都好看,都是出类拔萃的。
不过从个人的欣赏角度来说,不同艺术修养的人,可能因为审美取向不同,会因人而异,也可以说与个人的性格有关。从唯美的角度看也确实有一些非常看着比较舒服的一些书法家的作品,但就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性丰富角度来说,仍然是以钟繇、二王和以后的欧颜柳赵为代表。比如褚遂良的楷书确实好看,就像一位曼妙的***在蹁跹起舞,但归于儒雅了,就是说兼容并蓄不够,而如王羲之的楷书就不同,其风格是兼容并蓄众美兼备的,所以他的书法更有艺术性,有在书法的发展演变历史上更有创新和引领意义。
我们学习书法就要取法乎上,要从宏观角度来欣赏书法,而不能仅仅局限于一种感觉到舒服。所以,按照这样的观点来看对楷书字好看与否,需要从综合的角度来考虑,而不能态狭隘了。当然自己的品味的不同,或者说自己喜好不同,完全有自己选择大自由。从理论上说,历史上好的楷书作品和书法家,仍然是以钟繇、二王和欧颜柳赵为主流引领,现在还可以加上魏碑一路风格的书法也值得我们去学习,但作为入门级的范本,仍然建议以欧颜柳赵为入门之首选字帖法式。
谢谢悟空官方邀请!这个问题有点意思啊!楷书就是楷书书体,楷书,怎么还会有另外一种字体呢?呃,我明白了,原来题主问的是哪种风格的楷书最好看哟。现在,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书法,无论是哪种书体,只是风格和特点不同,根本不存在哪种最好看,哪种最不好看之分!
上图为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的楷书作品
楷书鼻祖钟繇的小楷作品《宣示表》,已形成自己的风格,其特点也是鲜明的,好看不?
卫夫人的小楷作品《笔阵图》用笔精道,字字珠玑,甚是好看、耐看,大家都非常喜欢!
王羲之的楷书作品《黄庭经》,也是楷书中成熟的,个性鲜明的楷书作品,一千六百多年了,又有谁能挑出一丁点儿的毛病呢?没有!一个也没有!谁能说王羲之书法的生命力不强?!
魏碑书法和瘦金体及台阁体、馆阁体也是风格多样,特点鲜明的楷书,不但好看,而且耐看,谁能说以上几种风格的楷书不好看呢?
还有就是法度森严、风格各异的“唐楷”,好看否?耐看否?对于这个问题,凡学书之人,心里都跟明镜似的,不然的话,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学唐楷呢?
谢邀:楷书有颜欧柳赵四大家,还有历朝历代和现代的许多流派,都各有所长。因为我学书是从颜体入门的,所以对颜体有所偏爱。但也不排斥其他书,同时兼修其他书体中的精华。
如何分辨欧、颜、柳、赵四种字体?
“楷书四大家”的说法不知源于何时,此论虽有一定局限性,但基本上包含了几种主要风格的字体。此四种字体的分辨,可从以下几点出发:
书界有种说法:赵孟頫无真楷。此话是说赵孟頫的楷书连带较多,点画之间多呼应,带有很多行书的写法。而其他三体的笔画干净利落,基本上没有牵丝引带。这是赵字与其他三体最大的区别。
楷书的结构有两大类:平画宽结、斜画紧结。平画宽结就是类似隶书那样的结构,横平竖直;斜画紧结就是呈放射状的结构,中间紧密,笔画向四周舒展。
怎么样,比较一下颜体与其他字体,区别是不是很明显?
我们知道,欧体最大的特点是“险峻”,柳体最大的特点是“骨感”,但对于初学者来说,什么是险,什么是骨感?不清楚。
但笔画的粗细很容易看出吧。欧体硬瘦,笔画自然纤细;柳体吸收了欧体的结构与颜体的宽博,因而结构属斜画紧结,但笔画粗壮,且一改颜体横细竖粗的特点,横竖同样粗壮。
怎么样,区别这四种字体的办法学会了没有?
颜体和柳体主要是正书流传,端庄大气,外形一个丰满点,一个骨感点,一个有扩张感,另一个内收,其实结构倒是差不多;赵体笔法比较潇洒漂亮,行草正篆皆有作品,传世作品比较多,风格多样;欧体笔划注重提顿,字体很是清秀。
分辨颜柳欧赵需要经常观察,更需要实际临摹与理解!
分辨颜柳欧赵四体书法需要掌握他们的主要特征,也需要全面地熟识,理解颜柳欧赵的主要特点!比如颜的圆勁,柳的刚韧,欧的毓秀,险绝,赵的流转,妍美!
这些认知都是需要经常观察,进而在大脑中形成了固化的认知,对于没中书体的形到主要特点都走深刻的认识,同时,也需要自己亲自的尝试,必须亲自的临摹,还需要你的临摹达到一定高的水准之后,你才能真正地理解其中书体,你才能轻松分辨。
这个过程是不轻松的,需要努力,需要悟!
欧体、颜体、柳体、赵体并称楷书四大家,如何分辨这四种字体?前面的答主似乎多是一些已成套路的泛泛而谈,我就说一下我个人的经验吧。纯粹是个人感觉,不代表书家认可的观点。
1.颜体宝相庄严。
按年庚来说,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分别是初唐、中唐、晚唐的书法家,赵孟頫是元代的书画家,所以这四种字体的面世次序应该是欧体、颜体、柳体和赵体,但是我最先接触的是柳体和颜体,对欧体和赵体只是略微认得而已,所以就先从自己熟悉的字体说起。
小时候和妹妹一起练过一阵书法。那时家里刚好有两本字帖,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和柳公权的玄秘塔碑。不知道为什么,我对柳体一见钟情,对颜体怎么都喜欢不起来,于是强制性地把颜体字帖分配给妹妹临摹,自己学了柳体。
我为什么不喜欢颜体呢?因为我不懂书法,纯粹是个人的视觉感受。颜体的辨识度很高,第一眼看上去就是一种“肥头大耳”的感觉。颜体是很端正的楷书,一笔一划起承转合,运笔是很清楚的,但总体结构就是很圆润的感觉,让人想起唐朝那种丰腴的美。肥是真的肥,但是也是肥得有骨头的。或者这就是在内行的人看来,颜体水准很高的缘故吧。只不过像我这种肤浅的视觉动物,就是不大能接受肥美,所以颜体不合我的眼缘。
(颜体:多宝塔碑帖)
当然,现在我知道颜真卿在行家中的评价很高。所以为了尊重起见,我现在更愿意用宝相庄严而不是肥头大耳来形容这种丰腴的字体。
说个个人的判断经验:颜体中横竖笔画的粗细差别比较大,横笔很细,而竖、竖钩、竖弯钩等笔画,中间部分总是特别粗。总的来说,就是横笔中间细两头粗,像扁担;而竖笔是中间粗两头细,像梭子。
2.柳体风骨嶙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额楷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额楷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