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轼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轼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苏过的具体介绍?
苏过(1072-1123),北宋文学家。字叔党,号斜川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市)人。苏轼第三子,时称为小坡。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曾应礼部试,未第。绍圣元年(1094),轼谪惠州,四年,复谪儋州,皆随行。元符三年(1100),随父北归。轼卒后,依叔父苏辙居颍昌(今河南许昌),营湖阴地数亩,名为小斜川。徽宗政和二年(1112),监太原税。五年,知郾城。宣和五年,通判定州,卒。苏过逝后葬于河南郏县。
苏过简介: 苏过(1072-1123) 北宋文学家。字叔党,号斜川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后家颍昌(今河南许昌),营水竹数亩,名小斜川,故自号斜川居士,时称为小坡。轼第三子。宋哲宗元佑六年(一○九一),曾应礼部试,未第。绍圣元年(一○九四),轼谪惠州,四年,复谪儋州,皆随行。元符三年(一一○○),随父北归。轼卒后,依叔父辙居颍昌。营湖阴地数亩,名为小斜川。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监太原税。五年,知郾城。宣和五年,通判定州,卒。 此人贡献: 苏过书、画之胜,克肖其先人。善作怪石丛筱,咄咄逼人。轼有观过所作木石竹三绝,以为“老可能为竹***,小坡解与竹传神”。又时出新意作山水,远水多纹,依岩多屋木,皆人迹绝处,并以焦墨为之,此出奇也。日本君台观藏有所画。行草笔法亚乃翁。楷书古劲,有楷书石刻在定州天宁寺壁。又书金光明经四卷,手自装治,送虔州重庆禅院。卒年五十二。《宋史本传、画继、清河书画舫、石门文字禅、挥尘三录、定州志略、东坡集、君台观左右帐记》 苏轼贬岭南,苏过一直随侍身边。苏轼去世后,苏过闲居颍昌十年。40岁时出监太原税,三年后知偃城县,1123年权通判中山府,卒于镇阳(今正定)行道中,年五十二岁。娶妻范氏,范镇孙女,范百嘉之女。 苏过能文,有《斜川集》二十卷行世。(此据《宋史》本传,他书著录均为十卷),已佚。清乾隆时人吴长元得旧钞残本,并从他书纂辑,厘为六卷,其中诗三卷。事见《永乐大典》卷二四○一引《宋故通直郎眉山苏叔党墓志铭》,《宋史》卷三三八有传。亦能书画。苏轼把他的画与文可的画相提并论:“老可能为竹***,小坡今与石神。”宋徽宗曾宣召苏过入宫作壁画。 苏过逝后葬于河南郏县。生男七人:龠、籍、节、笈、簟、篴、竺;孙男二人:峤、岘。 苏过诗,以《知不足斋丛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武进赵氏刊本(简称赵本),清旧抄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四卷。
苏东坡为何被袁宏道封为“诗神”?
首先,明朝的袁宏道确实是提出过这个说法。他提到:“韩、柳、元、白、欧是诗圣,而苏轼则是诗神。”后世之人对于这个提法多有言辞,大都觉得过誉了。但是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前面还有一句话。他说在诗的领域方面,能够和李白齐名的只有杜甫,苏轼并没有达到李白和杜甫的高度。
首先,我们从各方面看一下苏轼能否担得起诗神这个名号。在粉丝方面,虽然李杜诗篇万口传,但苏东坡的粉丝则是多于李白的。其原因是与李白相比,苏轼则是各个领域的全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也样样有名,因此粉丝多很正常了。而在文学影响力上,苏轼在词坛上是与黄庭坚齐名,李白则是和杜甫齐名,其间高下立判。苏轼与李白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虽然苏轼很有写诗的气魄,但他并没有追本溯源的担当和气魄,只是把自己的才气延伸到其他方面了。总之,他是文坛的全才,但还没有上升到神的地步。
而袁宏道之所以把苏轼称为诗神,并不是其在诗的领域上的原因,而是其作为出色的文学批评家,在对诗歌的社会功能及审美特性的认识上的独到见解和思想渊源。
1. 强调“诗须要有为而作”,苏轼具有仁政爱民的思想和积极入世的心态,因此他很重视诗歌的社会作用,强调有为而作,针砭时弊,这一点在《题柳子厚诗》中有记载。
2. 主张诗贵传神。他主张诗画一律原则,强调诗画要有遗貌精神,抓住客观事物本质的特质才能达到传神的目的,而不是简单的描摹物象,追求形似。这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里有所记载。
3. 崇尚天工与清新。强调诗画有共同的美学标准,即出于自然、无需雕琢,给人以清新之感。这一点在《邵茂诚诗集叙》里有所落笔。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轼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轼行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