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张继楷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张继楷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书法的落款用什么字体最好?
一般情况下,要按照字体的发展顺序选字落款,就是楷书,篆书用行书落款,隶书和篆书用楷书、行书、草书落款。楷书和篆书用楷书落款,显得更规范有法度。特别是篆书,需要释文的情况下,最好用行书或楷书。因为篆书,不易辨认识别,如果不加或用草书落款,无疑增加了欣赏的难度或让更多的书法欣赏的欣赏难度。
所以说,书法作品的落款,一般以楷书或行书为宜。如果是草书,可用草书行书落款,也可以用草书落款。
落款,可以根据内容***取不同的落款形式,如多字的释文款 和穷款,一般情况下作品不能不落款,特别是现代书法作品,不落款,给人感觉作品不完整。不过也也特例,比如毛主席的书法作品,的落款。要么不落,落款则***取和文字内容一样大小的字也不用印。
落款字,一般不易大于作品内容文字。如果一样,就模糊了落款的意义,再就是现代作品形式内容上较为单调。
现代书法落款比古人落款相对自由,但也不能违背书法落款的基本原则,如不能喧宾夺主,要小与正文内容,要和作品风格和谐统一,落款内容要和文字内容有关等等。
再如,也有落款在中间的如对联作品或斗方作品,比如,孙晓云的斗方作品。
古人经验:文古款今,文正款活,今不越古,动
不越静。
也就是说字体出现较晚的为正文,则不用比其早
期的书体落款,动态的书体为正文,则不用静态
书法的落款是在传统书法作品继承发展而来,有一定的规侓性,不是随任哪一种书体都可以写落款的。
书法中的落款,主要是提升作品书面气氛,使作品具活力,有灵动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书法作品忌用正文字体给自己落款(草书除外),这样会使作品产生呆板、寂寞没有生命力。
书法落款:如果正文是甲骨、钟鼎、汉隶古文字的宜用行楷、行草。
比如楷书不可落隶书款,宜落行书,因为楷书工整、规矩,用行书落款加以调剂,打破呆板,增加层次,使作品表面飘逸灵动,气氛活跃。但书法作品的正文和落款的书体不宜反差过大。
由此,隶书宜落行款,篆书宜落行、草款,行书宜落草款。而且落款的字体要小于正文字体,来调济整幅字的比重,达到最佳艺术效果。
现今书法作品中有的落款样式参杂,落款各异,正文书体应落款何种字体、款落何处,没有规范的标准,也没有一定不变的格式,只能根据作品体裁,从实际需要出发,灵活处理。使之作品达到书法艺术的形式美。
谢谢: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必须要配一个好的落款,以前遇到过很多一个落款毁掉一幅字的情况,现在很多的书法评委评审作品,都是先看落款,看落款的功力基本就可以看一个书法家的水平。
我上大学的时候,平时写作品比较多,不少同学写完了字会找我来落款,积累了一些书法落款的经验,分享出来,请大家指正。
说一下落款需要注意的一点事项:
1、一般情况下后来出现的字体不可以给前面出现的字体落款,比如现有的篆书,然后发展演变出隶书,那么篆书就不能给隶书落款,但是隶书可以给篆书作品落款。
2、除了草书作品,一般不会用草书落款,这是一种约定俗成吧,可能是由于草书比较难辨识的原因。
3、任何字体,自己都可以给自己落款,比如隶书可以给隶书作品落款、篆书可以给篆书作品落款、草书可以给草书作品落款,如果你只会一种字体,那么就不用勉强用别的书体去落款,还是写自己擅长的字体。
4、所以,我们可以知道,篆书只能给篆书落款,因为它出现的最早,隶书可以给篆书和隶书落款,草书一般只给草书落款。
5、但是有两个书体比较特殊,那就是楷书和行书,除了楷书不能给行书落款以外,这两种字体基本可以给其它任何字体落款。
行书可以给任何字体落款。
6、如果你实在不会落款,那么可以落一个穷款,只写上你的名字就可以了,有时候甚至只盖上一方印。如果不会落款,能少些就少写一点字,以免破坏了整幅字。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
第一,篆书书法作品落款,宜用章草、今草和行书。勿用隶书和楷书。因为篆书、隶书和楷书都是静态的,没有动感。如果篆书作品用章草、今草和行书落款,就有静有动,且显得协调,观赏性性强。
(上图为苏士澍的篆书书法作品,落款用的是行书)
第二,隶书书法作品落款,用章草最佳。因为章草是从隶书演变和发展而来。如果书者不会写章草,那也只有用今草和行书落款了。
隶书作品落款忌用篆书和楷书。
(上图为张继的隶书作品,落款用的是章草)
第三,草书书法作品落款,章草作品用章草或大草,小草作品用小草,大草作品用大草。
草书作品忌用篆书、隶书、楷书和行书。
现代的隶书大家都有谁?
现代的书法家中写隶书成名的不少,但大多走的是流行书风一派,过多使用了夸张笔法,把隶书弄得不伦不类,有的甚至就不能再称之为隶书了。我认为当代隶书大家当属刘炳森、张海、张继三位。
刘炳森老师是老一辈隶书大家,他还比较擅长写颜体楷书,是正统书法的代表人物。可惜他英年早逝,是书法界的一大损失。
刘炳森先生的隶书乙瑛碑的成分不少,字迹端正、扁方厚重、蚕头雁尾、纵横有度。他习惯将平行的横画用连笔书写,带出悠丝相连,使得本来古板的隶书字充满了灵动和意趣。
同启功先生一样,刘炳森先生也经过了“***”书写大字报的“锻炼”,写字速度很快。他的字也同启功先生的一样被收录进电脑字体,很秀气,也很大方。
张海作为上一界书法协会的***,他的字多见一些题字,并且千篇一律,基本就是那种僵硬的“楷隶”。我这样说不是对张海先生不尊,其实书法水平如斯已经是不小的成就。尤其在当下流行书风盛行的年代,书法有争议并不说明不好。
隶书中加入楷书笔法本是一种书病,但张海那种半楷半隶的字却,并不违和。应该看得出,他写字是用长锋羊毫,而且是站姿悬肘,这不是一般的功力可比。另外,张海的字并不见多少变化,似乎他就会这一种写法,这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定力了,我们这些练习书法的人应该学习这种执着精神。
张继先生现在是隶书书法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我看过他很多书法讲座视频,每次都被他娴熟的技法所折服。他写字一般用生宣,下笔干净利落,行笔如行云流水,看起来很舒服,这当然是有扎实的基本功的。张继老师曾经遍临汉隶古碑帖,在电视书法讲座中,他对每一种汉隶风格都是如数家珍,娓娓道来。示范起来也是随意在各种碑帖之间转换,令人称绝。
但是我一直觉得,张继的隶书过于求变,有时失去了隶书的端庄。比如他故意歪歪扭扭写的那些作品,看起来是注重章法的变化,其实是失去了隶书的本来面目了,有些舍本逐末之感。
李刚田先生是现代隶书大家之一。还有刘炳森先生,张继先生,周俊杰先生等。
李刚田,1946年3月生,河南洛阳人,以隶、行见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副主任,西泠印社副社长,曾任中国书法杂志主编,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
李刚田先生所书的单字作品"幕",(见图)。取纵势,以张迁碑幕字为底创作而成。有自家风格。用笔粗细变化对比明显,率真质朴,老辣厚重,这个字横不平,竖不直,上重下轻,重心下移,有雅拙之趣。上疏下密,大开大合,由于他常常临《石门颂》,注入了《石门颂》意趣,宽博姿肆,有山林之气。像古建筑岳阳楼一样,有气势,有对称美,有装饰效果之美。(个人浅见,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张继楷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张继楷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