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字体书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行书字体书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哪些行书脱胎于集王圣教序?
此行书石刻《杭州龙井山方圆庵记》是他中年时期作品,既有骨力又秀美。结构多用欹侧之法。通篇随意自然。行中带草,华美丰腴。结构取法脱胎于《圣教序》,而用大令外拓之法。外拓法行笔放纵华滋。
行书中转折的地方用提笔,快迅而过,一笔流畅无阻的写数字,称为行中带草笔法。还有一种行中带草是指行书中杂有少数草书字体。使行书节奏感有新变化。二种方法应用时都要注意上下连贯。
米芾后期作品个性风格强烈,难度较大,初学不易掌握形神,从早期的《方圆庵记》入手,是不错的选择。
清.李宗瀚评:“此《方圆庵记》书于元丰六年癸亥,米芾才三十三岁,正专学晋人之时,所以运笔能控引王、羊。其他诸帖每以奇气掩其古法,求如此逗露机缄者不多见也。″
在书法史上,行书的发展有两条主线,一是二王行书,一是颜真卿行书。王羲之与颜真卿是行书的高座高峰,是开宗立派的人物。
怀仁所集《圣教序》是一部“王羲之行书宝典”。说到这,不得不佩服怀仁这位“狡猾”的大和尚,打着替李世民集字的旗号,光明正大地看了25年唐太宗所收集的王羲之经典作品,而且大大地拍了一下太宗的马屁。
《圣教序》为后世学习王羲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这些学习者中,最杰出的有四个人:米芾、赵孟頫、王宠、王铎。
但四个所学的重点不同:米芾领悟了其迅疾,赵孟頫学习了其端庄,王宠继承了其散淡,而王铎则发扬了其雄厚。
对赵孟頫,历史上总有人对他有非议,认为他的字“俗”,或“熟”,但其实,他的字写的是最像王羲之的,所以有人说,他是书法史上最接近王羲之的书法家。
或许有人说,他简化了王羲之的笔法,他的字少了许多王字的味道,但是,大家看一看赵孟頫临摹的《兰亭序》,如何?和《兰亭序》长得是否一模一样?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赵孟頫临《兰亭序》)
颜真卿行书全部作品?
颜真卿行书有《祭侄文稿》、《祭伯父帖》、《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裴将军帖》、《刘中使帖》、《湖州帖》、《与郭仆射书》、《刘太冲贴》、《蔡明远贴》、《鹿脯贴》、《鹿脯后贴》、《朝回贴》、《峡州贴》、《捧袂贴》、《与夫人贴》、《乞米贴》、《守政贴》、《蔡州贴》、《南来贴》、《华严贴》等。
颜真卿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之一, 他创作的行书字体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二行书,有非常高的艺术地位。现如今,颜真卿的行书作品得到人们大量的学习。
想练习行书,谁的字帖比较好?
学习行书,我建议以《圣教序》为主、赵孟頫行书为辅的方式进行练习,这样更为快速有效。
《圣教序》是一部经典的王羲之集字作品,有人称之为“王字字典”,以此为范本,能从源头上学习王羲之行书,我们常说的“取法乎上”,就是这个道理。
但《圣教序》又是一部刻字作品,这对于学习书法是柄“双刃剑”:一方面,刻帖的结构更清晰,这为我们学习字的构架带来了便利;但另一方面,刻帖看不出笔触的运行轨迹,这会给我们学习笔法带来困扰。
而解决这一困扰的办法,就是通过书法原作来学习笔法。但王羲之没有真迹传世,怎么办呢?
赵孟頫的作品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他被称作“书法史上最接近王羲之的人”,他简化了王羲之笔法,让后人更容易看清其变化。所以,以他的作品作为参考来学习王羲之行书,无疑是事半功倍。
关于书法学习,向来讲究“学笔法看帖,学结构看碑”,以《圣教序》结合赵孟頫法帖的方式,不愧是学习行书的一种好方法。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我觉得米芾行书字体大小、结奏变化、扭转,有独特的地方,初学者能看懂,每个字体表现的到位,只是难度过大,思想手腕放得开,拿笔拿到笔尾,不要握到太紧,才能应运自如,重要一点你是否喜欢米芾行书,性格决定,***如你的性格是温和型,那不适合写米芾行书,米芾的经典名句我认为非常好,推荐一下。
想练习行书,谁的字帖比较好?行书始于后汉,因其为楷书从简从易的书写特点而受到众人喜爱,迅速得到发展,至晋代发展到巅峰,至今流传下来的作品可谓汗牛充栋;学习谁的帖子比较好?这需要跟提问者自身的审美与基础而定,现将史上十大行书罗列如下,给提问者以参考,以便选择。
一、十大行书之十:李建中《土母帖》,如下图:
二、十大行书之九:黄庭坚《松风阁诗帖》,如下图:
三、十大行书之八:米芾《蜀素帖》,如下图:
四、十大行书之七:欧阳询《张翰帖》,如下图:
五、十大行书之六:柳公权《蒙诏帖》如下图:
谢邀答。以下为笔者一管之见,供参考:
1.如果楷书练好了赵体,就可以继续去练王羲之的《圣教序》《兰亭序》等,因为赵孟頫的楷书可以说是王体的楷书。其中《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楷书练好了颜体,可以去练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3.练好了柳体,可去练柳公权的《蒙诏帖》 ,被称为天下第六行书。
4.练好了欧体,可去练欧阳询的《张翰思鲈帖》,被称为天下第七行书。
以上意指在练好颜柳欧赵四大楷书的基础上,再练他们的行书,因其血脉相通,故而心脑手合一,收效甚快。还有被称为第三行书、苏轼的《黄州寒食帖》,第四行书、晋代王询的《伯远帖》 , 第五行书、五代时期杨凝式的《韭花帖》 , 第八行书、米芾的《蜀素帖》,第九行书、黄庭坚的《松风阁》,以及第十行书、北宋李建中的《土母帖》等。
(网图•侵删)
行书的话建议从行楷开始入手,然后若是比较正统的行书就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若是单个字来练的话,王羲之的集字作品圣教序也很好。另外推荐一下米芾的行书。行书帖中千古留名的还有苏轼的寒食帖和颜真卿的祭侄稿。
建议从大家练起,为了以后自己形成的书风更有古韵和书法的真谛,还是从古帖着手好。
现代行书谁的字体最好看?
现代行书字体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个人审美和喜好。有些人可能喜欢某个书法家的字体,而另一些人则可能喜欢不同的风格。因此,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来确定谁的字体最好看。以下是一些著名的现代行书书法家,他们的字体备受推崇:
1. 启功:启功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和画家,他的行书字体被誉为“启体”,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性特点。
2. 王羲之:王羲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的行书字体被誉为“王体”,具有流畅优美、气势磅礴的特点。
3. 颜真卿: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他的行书字体被誉为“颜体”,具有刚劲有力、骨力雄健的特点。
4. 柳公权:柳公权是明代著名书法家,他的行书字体被誉为“柳体”,具有清秀俊逸、结构严谨的特点。
三大行书作品?
三大行书是指《兰亭序》《祭侄季明文稿》《黄州寒食诗》
1.《兰亭序》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世称“王右军”。《兰亭序》全篇28行,共计324字,布局参差错落,点划相应,气脉相通,全篇章法自然,结枸精致,潇洒飘逸,一气呵成,它集中了王羲之所创造的书法新面,并代表他最高的行书之造诣。
2.《祭侄文稿》
颜真卿(709---785)又名颜鲁公,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祭侄文稿》用笔多藏锋逆入,正锋入笔,下笔厚重,宽博舒展,赖笔外拓。
3.《黄州寒食帖》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是北宋的大文学家,又是画家。《黄州寒食帖诗》贴作于元丰五年,是苏轼反王安石变法失败,政治上失意,滴居湖北黄州后的代表作,诗中叙来黄州三年,生活清苦,每为寒食,清明之雨所苦,眼前觉萧瑟难受,其心绪或漫声细诉,娓娓道来,或放任声腔,孑然饮泣,或凄然长啸。书法与诗相得益彰,满纸身世颠沛之悲,家国不宁之沧,字字含泪,令人感受深刻,此贴笔致自然沉着,笔画粗壮丰满,字体真行相同,从一字到一行,从一行到全篇,上下左右松紧欹侧,错落有致,浑然一体,字形忽大忽小,极其随意,各具姿态,用笔重者如蹲熊,轻者似掠燕。
“天下三大行书”指的分别是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苏轼的《寒食帖》。天下三大行书堪称古代书法界的***之作,流传千年而经久不衰,在三大行书中,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是“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又叫《兰亭集序》,它是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的作品。《兰亭集序》距今千年之久,它的历史价值不仅仅在于其笔走龙蛇的书法特点,更在于其脍炙人口、一气呵成的诗文内容,王羲之的《兰亭序》至今依然是语文教科书的必读内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字体书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字体书籍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