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对称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行书对称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写春联用行书,草书,楷书,那种字体看起来好看?
春联写出来是让人读让人欣赏的,既然是手写春联,又是传统文化,就得雅俗共赏,大众都认识的书体书写就是好,至于哪种书体好看,我个人认为写出来让大家都看得懂,能欣赏就好。通常楷、行、隶三体都可以。草体较难认,写出来未必大众看得懂,所以少写。
对联书写的好看与否不在于用什么书体,而是书写者书法造诣。同样一只毛笔在不同人的腕下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会写字的人无论怎么去写都好看。特别是那些有较高造诣的书法,落笔就是好字。但好字是需要书***夫的。古代有一个王献之学书的故事,说王献之写了一个“大”,觉得非常满意,就让父亲王羲之看,王羲之什么也没有说,在“大”字下补写了一个点,让小献之拿给他的妈妈看,王献之妈妈看了之后说唯一点似乃父。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功夫的差异和不同人的书法造诣是有差别的。由此不能看到,对联作品的好坏就是书法造诣的区别。
不过比较常见的对联书法就是行书和楷书,这主要是指我们春节贴在门上的春联。而在对联书法作品中,可以说形式多样,书体不限,并且作为书法艺术作品的一个制式,用纸也没有限制,而新春迎春春联则必须是红色纸。
写春联;大部分是;行书,楷书,并且行书较多。其次隶书,也不少。很少用篆书,草书,大部分人看不懂。春联的字,必须端壮、苍劲、有力,才好。现,很些名牌书法家,写不了春联。
写春联用什么书体来写,也是很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
主要优点如下:便于认读,不失美观,书写方便。
优其是书法协会的义务写春联活动,现场围观的人很多。
这时候,楷书、隶书、都不适用。人家等不及啊!
至于民间书家街头写春联,也是一样的道理。必须得快一些。
如果是书法家自用,或者是写完送给朋友的,那就要用你最拿手的书体来写,写出你的水平,展示你的风釆。
各种书体都有自己的优势,主要是看
用在什么场合,干什么用。
我一般用行楷书写春联。
春联的意义,除了寓意美好,还要给人看得明了,看得赏心悦目。这起到点缀节庆,光耀门庭的作用。
基于这个核心意义,首选楷书,工整飘亮的楷书,妇孺皆明,老少宜读,更方便儿童教益。如正楷,隶书,工整有度,宜于常人审美阅读,也避免孩童和对字体辨识度低的人误读误会产生不良歧义。大过年的反讨出个霉头来。
如无写得好的楷书,其次才是选择较楷书稍易辨读的行楷。其他一切不易为常人辨读的行草,草书,甚至狂草,写得再好也坚决不用。避免产生如“妇女之宝”,“好狗天上飘”之类的世俗笑谈或恶意歧义。贻笑大方。甚至只有作者自已才看得明白的,那不叫春联,那叫画符(笑!大笑!)。
米芾书法结构规律是怎样的?
小编曾研习过一段时间米芾行书,对其行书结构规律有一些了解,跟大家一起来探讨。在行书当中,米芾的结构变化比较大,独体字、合体字、上下、左右等等结构的规律均有所不同。以最常见的左右结构汉字为例,米芾行书一般有以下几种结构规律:
1、左让右步
如图,米芾 · 苕溪诗帖中的“他”字非常明显,右边特别舒展。
2、右让左步
如图,米芾 · 苕溪诗帖中“辞”字很典型,右边快挤成一根电线杆了。
3、左右均等
这一类较为平正,如图,米芾 · 苕溪诗帖中的“能”字为此结字方法。
行书的结构,自王羲之‘’增损古法,裁成新体‘’,创立了新的‘’游戏规则‘’后,至今仍然是千古不移的标杆。在行书结构上,一千多年来,再没有颠覆性的变化,也不可能有颠覆性的变化。
但书法史上曾经有过两次较大的变革。
唐人基本循蹈二王规矩,至宋米芾,黄庭坚一变;清中期后的碑帖结合,赵之谦,于右任等人一大变。
米芾自称“集古字”,这个集“古”,就是集二王之“古”。后世论者认为,米芾得二王精髓。
对米芾的行书,后人的评价是“沉着痛快”四字。这四个字其实不简单。“沉着”和“痛快”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要“沉着”就不能“痛快”,想“痛快”就无法“沉着”。但米芾驾轻就熟的使矛盾的两面正反相合,靠的就是爽利的笔法和多变的结构。
米芾自称“刷字”。他的书论《海岳名言》说,“真字甚易,唯有体势难。”;“字须有体势乃佳”;《吾友帖》说“若得大年千文,必能顿长,爱其有偏侧之势”。米芾认为结构造型必须强调体势,所谓体势,就是“偏侧之势”。
方方正正的汉字,写得横平竖直,感觉是静止不动的,加以倾侧,就会左右摇摆,生动有趣。米芾在结构上用不同的倾侧方式强调甚至夸张体势,极大地丰富了行书的结构造型方式,前无古人。
米芾书法的结构规律,基本与二王悉无二致;但米芾不同于二王结构造型的突出表现,大体上有四个方面。
一:强调欹侧,摇曳多姿
米字的结体,可 谓是随意赋形,奇 正相济,变化非常 丰富,以多姿多态 来激起读者的情 绪。
他的字以强烈的大小、粗细、方圆、聚散、虚实等反差来组合自然生 动的群体,尤其引起我们要注意的是敢于打破常规,出奇制胜, 穿插奇险,妙趣横生。
在整幅行气上,***用局部打破平衡对称, 求得整体的稳定,在横斜逆出、左顾右盼之中求得前后呼应,神 完而气足,书写时随机应变,别开生面,从而大大增强了跌宕之 致,看似不经意,然气局开张而紧密。
而他最让称道的是对虚笔的处理。自汉至唐,书者多尚实笔,而米芾多以虚锋入字,以势取胜,用笔轻灵,运锋飘逸,这就是他的所谓“刷字”。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结构从属笔法,米书用笔多使绞转,点划含蓄又有张力,故体现在结构上有别于之前的传统书家,源拘于王字,挣艺术对比法则运用到淋漓尽致,粗细、长短、避就、开合、正侧、减省、收放、疏密、参差,无不用之其极,且凡同必变,可以说是艺术感最为突出杰出大家。
米芾行书最值得称道的是其八面出锋,以刷代写的神奇用笔。作为宋四家之一,米元章书法结构也有其与众不同的独到之处。
米元章书法单字大都有左低右高,欹侧取势的特点,以险绝倒侧构字,单字都重心不稳,而是通过行列间字与字的互相支撑,行与行的左右协调,穿插来求得平衡和稳定,进行章法的谋篇布局。
米芾书法,摇曳生姿,有一种动态的美。如垂柳飘摇,虽左飘右荡,不失灵动,动中寓静,静中有动,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苏东坡讲米元章书法风墙阵马,沉着痛快,和密不使透风,疏处可以跑马大概一个意思。即是计白当黑,疏密有致,通过突出矛盾对比,强化视觉效果,撞击观赏者心灵,引起观书者的共鸣。
***手下,妙笔生花,入古不失法度,编新别开生面,好书法!真大家!
本人也是书法爱好者,下附临书,抛砖引玉,敬请各位友友指点迷津,不胜感激,谢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对称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对称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