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字体攻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行书字体攻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学行书从何入手?
关于练习书法的顺序,如今争议很多,有的主张先学楷书,然后再学行、草;有的提出学书无顺序,不经楷书练习,也可练行、草……。我的观点,应从学习书法的客观规律出发,吸取 前人总结出的经验,不要急于从行书入手,应先从楷书练起,循序渐进,打牢楷书的底子,待学的有些眉目,再涉猎行、章,如此才事半功倍,顺理成章,少走弯路。
行书,是后汉书法家刘德升首创的,号称行书鼻祖。钟繇、王羲之等都是学习刘德升的,从中汲取营养。
行书,至王羲之时代达到了鼎峰。后来的书家学行书,几乎很难绕开王羲之。
行书,它的源头是隶书。隶书演化成章草,在此演化过程中,产生了行书。
所以,学行书要学习隶书,最好学习下章草。
不要受当代书家的言论所左右。实际上,行书不是楷书的快写,楷书写得飞起来也不是行书,只能说是潦草体而已。
其实,行书可以是草书的慢写。草书书家写行书是轻车熟路;而楷书书家写行书却是瞎子摸象。搞清楚行书的通路,才能事半功倍。
楷书就像散步,行书就像疾走,草书就像跑步。就像老头老太太,散步都能做到;疾走就困难了;至于跑步,已经勉为其难了。而经常跑步的,你让他疾走,真是轻而易举;至于散步,跟玩似的。
我觉得,初学行书,直接练赵孟頫、文徵文、成亲王的帖比较好,笔意清、路子正、难度低、见效快。王義之的行书虽然好,技术性和艺术性特点非常突出,如果基本功不扎实,很难进入状态。
我们学书法,学的是传统书写技艺,练的是书***夫,不能单纯只注重作者是不是名人,帖是不是名帖无所谓。重要的是,必须选对范本,并且,自己首先弄清楚究竟要从中获得什么? 实际上,临帖是取法的过程,通过临摹训练,借此读懂原作精神实质,力求高效临摹,最终达到提炼有效元素,掌握范本法度精要,为日后创作做储蓄能量,并不是***似的修缮原貌,关键在于研究怎么懂法、识法、用法……
以往,很多人之所以学不好书法,与盲目跟风、崇拜名家、迷信***有很大关系。一念之差,谬之数年,误入歧途……
关于学行书这个问题,多数人主张从《怀仁集圣教序》入手,我认为欠妥,为什么呢? 《圣教序》是集字成作的碑帖,属于字体混合品,当中有一部分字是行楷,一部分字是行草。甚至,每一个字不但有几种不同写法,并且按章法布局所需,将字与字之间的关系作了技术处理,比如,大小、欹正、错落、动静等等,每一个细节都是精心安排的。
所以说,虽然它是一件成功的作品,但是,因为该帖源于拓片,是刀刻出来的工艺字,字口与书丹是有差别的。因此,如何将刀法转化成笔法,类似用毛笔高仿技术还原前人王義之的书丹,难度可想而知了。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对于王羲之书写技法了解甚少,又从未练过王羲之小楷,也没有练过行楷、行书、行草的人来讲,直接去研究《圣教序》的笔法、字法,无疑是一个超越性的挑战。
那么,怎么才能尽快步入行书训练正轨,不至于走错路?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要看学习者自身书法基础,尤其是楷书用笔技法熟练程度如何。楷书基本功是能否写好行书的重要前提条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字体攻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字体攻略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