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窗台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窗台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般商家贴窗户上的广告用什么字体?
做广告牌常用的字体:
1、楷体:楷体又称活体,是一种模仿手写习惯的一种字体,笔画挺秀均匀,字形端正,广泛地用于学生课本、通俗读物、批注等。
2、黑体:黑体字又称方体或等线体,是一种字面呈正方形的粗壮字体,字形端庄,笔画横平竖直,笔迹全部一样粗细,结构醒目严密。黑体适用于标题或需要引起注意的醒目按语或批注,因为字体过于粗壮,所以不适用于排印正文部分。
3、仿宋体:仿宋体是一种***用宋体结构、楷书笔画的一种较为清秀挺拔的字体,笔画横竖粗细均匀,常用于排印副标题、诗词短文、批注、引文等,在一些读物中也用来排印正文部分。
王羲之集字《圣教序》,很多字东倒西歪,如何理解其中的美感?
喜欢书法的朋友都知道《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这个帖子。但好多书法爱好者可能不明白它到底好在哪里?“度道书法”小编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也不明白,一开始感觉这些字东倒西歪,乱七八糟的。后来随着逐渐深入的临习,才慢慢体会到了她的美。
今天,“度道书法”小编通过“而,远,使”三个字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她好在哪里?下面三个字是“度道书法”小编用毛笔书写的,左边的字代表了我们一般常见的写法,右边的是《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中的字。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这个“而”字,左边这个“而”是大家经常见到的写法,但是王羲之将中间一撇拉长并和横画连写,给人以出其不意,令人冲动的感觉。在我们看来:完了,这一笔写坏了,但王羲之却又巧妙的将第三画变的极短并与横折弯钩又连写,与横撇形成极大的反差,里面两竖相逗,轻松活泼。使此字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变化极大。
其次,再来看远字。一般我们写字横画基本写成“左低右高”,但在《圣教序》里面有好多横是左高右低。例如下面的“远,使”的右边第一画都是。“远”字第二横向右上出,与第一横形成了一个“左开右合”的体势,下面的竖画变成一点,撇和点连写成一笔,留出空白与左上互应,形成了一个“左合右开”之势,使此字变得特别耐看,有情趣。与左边的字对比,左边的远就显的非常普通。
最后,“使”字,从结构上看“上开下合”,中间留大片空白。单独看“单人旁”和“吏”字都是斜的,整体来看这个字又是正的。单从右半部分“吏”来看上部“左开右合”,下半部分“左合右开”,达到了“造险化险”游刃有余的地方。这也是书法与写字的区别所在,左边这个字只能算写字,右边的可称为书法了。
这上字只是《圣教序》的冰山一角,像这样的字,在《圣教序》还有好多好多,你会惊讶他是怎么想到的,佩服之余,希望大家在临摹的时候仔细体会,争取早日写出有味道的书法。
以上仅为度道书法君个人理解,说的不对的还请各位方家指正。
首先要弄明白,《圣教序》是怎么来的?《圣教序》有两个,一个是褚遂良写的,另一个是王羲之集字,全名叫《怀仁集圣教序》。所以明白了吧,这版《圣教序》是怀仁和尚拿王羲之的字一个一个拼出来的,并不是王羲之亲笔书写的。
那王羲之写过这么多字吗?答案是没有。怀仁在集的时候,有的是拿王羲之的原字,有的则是拿已有的偏旁部首,大的缩小,小的放大,歪的扶正,正的放歪等等。反正就是这么拼的,用了20多年的时间才完成。所以《圣教序》等于是怀仁根据他对王羲之书法的领悟和发挥,用王羲之的字再创造了一件作品。
怀仁是怎么领悟发挥的?先看这个“而”,第一笔就不是平的,而是向左下甩。
第二笔竖还是往下压,这样下去字肯定是歪的,所以横折就开始往右上走,里边俩竖也是尽量靠右,左边压的越厉害,右边上扬的越厉害,这就是书法中最牛逼的,所谓动感之中取得平衡。
“其”也是,底下的右点整体偏右,但是收笔却是往左,这样就像有一股力量把整个字往左拽,这跟平常的写成“八”字点不一样的。
字体大小、正斜、方扁、宽窄、高矮、错落、疏密、收放……这些是书法艺术创作中,章法上必须具备的基本法则,也是书法节奏感、韵律感所要求必须做到的,用以破除字法平淡无味、姿态呆滞无神,力求通篇字行整体默契一致,浑然天成,气氛活跃,情绪卓然……从而借以抒情达意,使人悦目舒心、深受鼓舞。
为什么常有人说,×××楷书作品{尤其是唐楷),写得太死板、太僵硬、不活脱,像没有表情的美术字? 因为,犯了一个大毛病,那就是缺少变化,比如一幅字当中,几乎所有的画,像事先用模具塑造好了似的,而且书写过程好玩儿像拼图游戏似的,一点一画地摆在一起,丝毫没有笔断意连、顾盼呼应、一气呵成的迹象……实质上,这样做法根本不符合艺术原理要求。
也就是说,单个字体写得再好,当把多个字放到一起,组成段落文字的时候,一点律动没有。在书法创作范畴里特别讲求的是,不能直接按帖的字原形不动去布置,需要妥善技术处理,将字形或笔画姿态作相应的变换,尤其是同类画挨着的时候,必须将其中某个画形制予以改变,尽量避免雷同排列,否则,像地面砖似的,过于整齐划一,与电脑印刷体没什么区别,也就失去艺术性了。
实际上,书法是手写体艺术字,必须有适度变化,不然只能属于写毛笔字,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毛笔书法,这一点必须清楚。
我们今天看到的古代碑帖,其实,是实用书法字,并不属于“书法作品”,它是特定条件下时代产物一一书法工艺品。我们在临写的时候,要巧把刀法变笔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变通,决不能原字照搬,否则,不算创作。
△图为本人习作
回到正题。那么,怎么理解章法上所说的“东倒西歪?
我打个比方,一堆字排列在一起,好比一个舞蹈队演出实况瞬间定格,每一演员要摆出不同造型与姿态,这时候,主要表现的是整体意境美,在如此特定的情景中,个人的肢体动作语言及其面目表情,肯定不能一个样子,这是为集中表现舞曲主题思想,而精心设计的,此刻,每一个人便是一个个小小艺术元素,所以,这就是舞蹈与广播体操、广场舞的最大区别之处。书法何尝不是如此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窗台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窗台行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