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水墨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水墨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江山如画"四个字用什么书体写好看?
书法中江山如画怎么写好看?我认为每个人的欣赏爱好都不一样,有人喜楷书,有人喜行草,有人喜隶书,有些书法‘’大湿‘’指出需用什么什么体书写,其实无论怎样书写,写字和做人一样,只要本份做人,规矩写字,怎么写都好看。
(江山如画)
江南美景好,
山青碧水花娇,
如花似玉佳人美,
画中南国如此美妙。
我认为“江山如画”四字用行书写最好,行书带有半草写法,这样写能突出两点好处。一:突出江水既有风平浪静美,又有风起泛浪的美。二:突出高山既青绿平和美,又显高山陡峭险峻美。如果用大草书写,给人的感觉江水只有风起波浪美,高山只有陡峭险峻美。所以我认为用行书半草书写最合适、最好看。
谢邀。江山美境处处有,中华奇迹万里遍。要写好江山如画,区区四字,不是用什么字体能体现出来的,仁者见仁,用心计较般般错,事非亲历且休言。在史上此四字,最能说服的当属毛泽东书写体,美、艳、奇、险。都包含了。也只有大草能淋漓尽致表现:江山如画。大美江山|,大美狂草。我喜欢。
可以介绍一款写行书的毛笔吗?
羊毫较软,不适合初学者。白云加键,狼毫都可以,弹性好。比如行书圣教序字比较刚建,建议毛笔墨要少沾点,至于选多大的毛笔还是要看你写多大的字,切记小笔写大字。长锋比比较难掌握。
谢谢邀请回答问题,提出来的问题是,介绍一个写行书的毛笔,这个问题不准确,别人用的合适的笔,自己不一定合适,毛笔的选择,应该在练习的过程中,自我感觉,水到渠成,才能遇到一个适合自己特点的写行书的毛笔,笔和人之间有取长补短互相协调的配合,不能机械的人适合笔,或是笔适合人的关系。
如果是王羲之一脉的小行书,适合选用韧性好的中号狼毫笔。如果是颜真卿一脉的行书,宜***用中号狼毫或兼毫。如果是苏轼一类肥厚的行书,则应***用稍软的羊毫或七羊三紫兼毫。
行书在选择毛笔时,还要看书写的速度和纸质的软硬。速度快的人应该选择弹性好,聚合力强的狼毫,速度慢的人,则可使用羊毫或偏软的兼毫。纸软用硬毫,纸硬用软毫。大字用兼毫,小字用狼毫。
其实,每一种毛笔都可以写行书,只是根据不同的条件进行选择。你可以根据以上的方法去进行选择。
徐谓的草书狂放不羁,多有不合草法之处,你如何评价他的草书?
书法的审美观念从哪里来?从众多的优秀经典书法作品的欣赏中得来。要评论徐渭的草书是否合乎法度,不合法度的地方在哪里,这些不合于法度的地方是别出心裁的新意,还是矫揉造作的装腔作势。如果我们把历史上著名的草书大家的书法作品作为自己的书法审美标准,以此去衡量天下人的书法作品,都能有自己对书法作品的优劣评判。
徐渭诗书画称绝,其中又以书法最精。在他的草书中,揉入了他“青藤画法”的元素。把他的情性充分的体现在点画之中。他的草书不是不合草法,而是在形质上不蹈前人旧辄。这和不遵法度的乱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徐渭(1521—1593)明代晚期书画家,字文长,号天池,晚号青藤,浙江山阴人。他是晚明继陈淳以后,从根本上完成水墨大写意变革的花鸟画家。徐渭出身低微,身世坎坷,晚年凄凉潦倒,从而塑造了他狂放不羁的个性特征;之所以开篇简介徐渭的个性,那是因为其个性特征决定了作品风格,
古人常说“书画同源”,那我们就看看徐渭是怎样书画同源的吧。徐谓狂放不羁的个性特征在其绘画作品中则表现为笔墨酣畅淋漓,情感表达强烈而激越。徐渭在陈淳写意花鸟画的基础之上,以狂草之笔法入画,画面更加雄健豪放,笔下物象多具有一种“不似之似”,
从以上叙说你会发现,徐渭是以狂草的笔法入画的,而且对日后的朱耷、石涛、扬州八怪乃至近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均有深远的影响,足以可见他的草书造诣有多高了吧,与其绘画作品一样,徐渭的书法中同样反映出他由于身世坎坷而逐渐产生的极强个性与叛逆精神,
其现存书法作品多为晚年所作,从中不难看出其对于古人的广泛临习。徐渭擅长行草,字字狂放挥洒,胆魄非凡。作品《应制咏剑词》是其代表作品,该作品用笔连绵放纵,章法布局紧密,气势上一气呵成,有如暴风骤雨。
鹏誉轩笔庄认为:徐渭的草书,纯粹是个人内心情感的宣泄,笔墨恣肆,满纸狼藉,不计工拙,所有的才情、悲愤、苦闷都体现在扭来扭去的笔画中,如下图:笔势奔放,气势豪迈,用笔沉着***,中锋提顿,颇有黄庭坚的一波三折之意,而飞动跳跃之笔致,又有米芾的情趣。通篇一气贯注。他对自己的书法极为自负: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
他的书法长于草书,兴之所至,笔走龙蛇,狂放恣肆,很难为常人所接受。他曾说: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非高书。
徐渭极有才华,但精神失常,杀妻入狱,穷困而终,生时寂寞,死后为后人顶礼膜拜!鹏誉轩笔庄认为,徐渭草书的风格,与他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
徐渭的草书狂放不羁是不错,但说不合草法,这正是他行草书的创新,有别前人而另辟蹊径!他一生都主张学习书法要独出于己,目的在于“寄兴”,即以书法表现自己的真性情、真面目。袁宏道评他书法“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特别是他的狂草:气势磅礴、恣肆纵逸。他对自己写的字极为自负,自云“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明代的朱耷、清代的郑板桥等人无不对其崇拜有加,就连近代的艺术***齐白石也说“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徐渭,字文长,号青藤道士、天池山人、山阴布衣。)他晚年大量创作书画来发泄愤世嫉俗之情,将情感寄托于书画之中。他泼墨飞花,横竖涂抹,不拘细枝末节,只重内心性情抒发、书法意境的恣意渲染,透过浓厚的个性随意张扬,把物象的韵味发挥得淋漓尽致,以致让世人觉得他的书法叛经离道,不合传统草字笔法!最让人惊讶的是他的狂草:有如惊涛骇浪般震摄人心;又有如蓬莱妙境、满纸云烟;如此纵横跌宕、淋漓奔放的笔势,轻重、枯润、缓急极富变化的笔姿,显示出狂与怪的书风,你叫蹈常袭故的那些人如何接受啊?
现上海博物馆里有他的一件草书作品《夜雨剪春韭诗轴》,是他自书自诗,内容与形式近乎完美归一。详观此轴:笔势奔放豪迈,笔法沉着***,中锋提顿之处神似黄山谷一波三折之意;而飞动跳跃的结体与笔致,又颇有米元章的“刷”趣。通篇一气贯注入萧散爽快之风外,另逞刚强奇崛之势!
徐渭有一首《题墨葡萄诗》,概述了他晚年的凄凉与孤零的心境: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意思是:大半生在贫困中度过,转眼已是个白头老翁了。夜幕降临,独自站在书斋门外无聊地吹吹口哨;老来无用,以书画为生,可惜世人不识货,不懂我所书所画的宝贵,竟然卖不出去,我也无心打理,任凭它们东抛西掷的遗弃在书斋院外的葡萄藤蔓之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水墨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水墨行书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