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草书国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行草书国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哪种书法字体更利于儿童学习?
1、从字体结构上来看
颜真卿的楷书结构非常平正,整个字的斜势非常小,相对于欧体来说它的斜势可以忽略不计,尤其是他的《大字麻姑仙坛记》,就更平正了。
唐代的书法理论家孙过庭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能凭证复追险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小朋友练习书法就要先从比较正的字体开始练习,正的是基础,练会了正的才能够练习其它的。
2、从用笔上来看
颜体的风格比较粗壮,需要把笔毫铺下去才能写出来,这对于练习中锋有很大的好处,中锋是书法最基础的一种笔法,也是学习书法的基础,用中锋写出来的笔画厚重饱满,力度强劲,小学生练习书法一定要把中锋练好,颜体楷书就是很好的一种练习书体。
3、从章法上看
从章法上看,颜体章法紧密,外紧内松,结构外拓,能否训练儿童的占格能力,对于以后学习把握好章法有很大的帮助。
实际上古代人练习书法也是先学习颜体,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之所以这样排顺序,就是按照学习的先后顺序来的。
谢谢邀请,欢迎关注。
孩子想练书法应该先从正楷开始,柳体、欧体相对好学些,好把握些。柳体最好学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或《神策军碑》,字端正规矩显骨力,有利于打好基础。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也是孩子初学书法的好选择。个人主张先学柳体再学欧体再学颜体,从易到难,把正楷先写好。
谢邀。儿童初学书法最好写平正宜学,能尽快上手的书帖来学。有一定基础的可学柳体或赵体。柳体是综合了颜、欧的精华而形成的一种书体。书家讲颜筋、柳骨。开始学书法主要是学笔画、结构。学好了柳体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基础;赵体是从二王而来的。平正,靓丽、秀美,笔画、结构较其它体简单好学。易入上手这样可以激发孩子学习书法的兴趣和信心。
谢邀。隶书与欧楷选其中一种就可以了。隶书号称两笔书,笔法简单。只有中锋用笔的横画和一个波画。主横画蚕头雁尾。写时注意在同一个字里波画不能重复使用就可以了,就是所谓“雁不双飞”。隶字中选帖可用《曹全碑》,用笔流畅,结体秀丽。写起来容易早见效果。学习欧楷最好选欧阳询的《醴泉銘》,颇具阳刚之美。当然如果你愿意让孩子学二田的欧楷也可以,只是笔势弱了些,字体更趋秀丽。欧体用笔简洁明净,雅俗共赏,是过去科举考试最常用的字体。欧体笔法相对于其它字体比较简单,侧锋起笔、中锋运笔的笔画占70%以上。横画驻笔处不作顿。点画形态变化较少。不同形态笔画的分布安排较为统一。笔锋发力最多只及笔锋的一半。这些都极易掌握。儿童理解力较差,过于复杂的用笔容易让孩子晕脑,挫伤学习的积极性。欧楷点画种类不多,首先要求要写象、写熟,记住它在构字中常处的位置。遇到帖外之字如此使用也差不多。在结字时须注意,欧体与颜体不同,颜体缩头、叉腰,欧体上纵、挺拔。欧体横画比较平直,田欧则主要横画有上弓弧度。把握这些规律,字就能写象了。报欠,本来一句活就能回答的问题,说了这么多,意在有所帮助。
中国书法与国学和三家文化的内在联系?
中国书法与国学和三家文化密不可分。
首先,书法是什么?书法是把中国的方块汉字用笔墨书写在宣纸上的线条艺术;也可以说,书法是集中华精典文化、作者想像思维及其翰墨书写技巧为一体的纸面艺术;还可以讲,书法是书法家用纸、墨、笔、砚文房四宝,以精典文字为内容而书写成的平面艺术作品。
千变万化的线条,构建成书法艺术的殿堂。
挥洒自如的笔墨,彰显了书法艺术的灵韵。
机动多变的字体,隐含着书法艺术的辉煌。
力透纸背的功力,体现了书***底的深厚。
然后,国学是什么?国学,是指以儒家、道家、佛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及历史上各个朝代积淀下来并延伸至今的经典文化之总和。
书法艺术离不开国学文化,它是传承和延伸国学文化的载体之一。国学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体和精髓,书法和国学精典内容的结合,会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国学之内容若以书法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则更彰显了国学内含的浩气,体现了书法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作者的文化素养。
国学文化的代表文献有古代的诗经、论语、孟子、尚书、周易、道德经、大学、礼记、左传、中庸等;还有古代、近代和现代很多优秀的诗、词、对联、散文等,也是国学的重要内容。
一些优秀的书法家,在创作优秀书法作品时候,往往要在中华文化的宝库里寻找他喜欢的、引人向上的书写内容。这个创作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深造的过程,提升自身综合水平的过程。正因为如此,也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化底韵深厚的、书写水平高雅的艺术家。他们在社会上有着良好的形象和威望。他们书法作品的价值是其人文身份、文化水平、笔墨艺术的综合体现,因而其润格不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草书国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草书国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