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字体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楷书字体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硬笔楷书怎样把同一个字写一样大?
硬笔书法讲究字体美观,练习者需先精通基本笔画的书写,着重练习每个笔画的起笔行笔和收笔。书写时可借助米字格田字格等,通过大量笔画练习,夯实笔法基础。随之学习结构规律,像横竖等距平行,撇捺舒展,天覆地载等,通过结构训练找到字的结体。笔法和结构的坚实基础就可以实现控制每个字的大小。
手、眼、感官,通过长期的书写会形成相对统一的判断,勤于书写之外没什么好的办法。不要用田字格,虽然线条框架会帮助你控制字体大小,但很难形成真正的书写记忆和习惯。一旦离开这种框架条件,还会出现大小不一的问题。
硬笔楷书把同一个字写一样大其实很简单!一个字写第一笔以后,这个字的大小就固定下来了,因为笔画与笔画都相互有联系的,它们相互的位置关系,大小关系,都是固定的!把握好这一点就可以了!
贴楷书笔顺?
贴楷书的笔顺是,贴字的笔顺是:竖,横折,撇,捺,竖,横,竖,横折,横。楷字的笔顺是横,竖,撇,捺,横,竖提,撇,竖弯钩,撇,竖,横折,横,横。书的笔顺是横折,横折,竖,点。楷书,汉字的一种字体,也叫楷体、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书中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初学者练习楷体字,到底是否应该练习田英章先生的字?
成年人练书法。沒有统一的标准。唐楷,田英章先生的字都可以练。那种适合你就练那种最好。
唐楷中不一定欧体最佳。柳体也很好,赵体也不错,颜体属于隶书和正楷过度期。练哪种体只要适合你对你来说最佳。
写软笔字就是玩玩而已。如果想练好,唐楷,田英章先生的字都可以练,取各家之长,形成自己的风格。让后人一看就知道是你的字。那你才叫书法练成功了。起吗你在中国书法历史中有一号了。
所以不要纠结练谁的字。既便你炼的再象谁的字。也不能说明你的书法成功。越象你的书法越不成功。别人一看这是什么,什么体。跟你一分钱关系没有。所以近代书法界急缺有个性的正楷书法。
初学者练习楷体字,到底是否应该练习田英章先生的字?田蕴章老师曾经说过:楷法欧阳莫学田,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是什么?
初学书法者想从楷书字体学起,从大的方面来说有魏碑和唐楷这两大类,从取法乎上的角度来说,有欧颜柳赵四大家可以学习。田英章先生是现代“田楷”的代表人物,其书法脱胎于初唐四大家的欧阳询楷书又融入个人理解创新出妍美、易学的“田楷”。倘若初学者喜欢“田楷”也是可以从此学起。
至于田蕴章先生所说的“楷法欧阳莫学田”的背后含义是:
田蕴章先生知道“田楷”的局限,也知道深入学习“田楷”的人很少能够从“田楷”的学习中跳出来,造成既达不到宗法欧阳询书法的高度也没有办法表现出个性的特点来,而造成所有学习“田楷”的人所书写的作品千篇一律有如印刷。
每个书法爱好者应该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和特长选择自己学习的字体,田英章先生的字应该只是众多选择中的一种,而不是唯一的选项。
楷书风格各异,最著名的有颜柳欧赵四种,另外还有禇遂良、智永、魏碑等多种选择,有的挺拔俊秀有的端庄肃穆还有的古朴风雅,初学者应该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找出适合自己的字体来学习,田氏兄弟的字体都是脱胎于欧阳询的楷书,不是楷书学习的唯一选择。
学习楷书最好找老师,从基本功练起,那样可能少走弯路,并尽快的掌握用笔结字的技巧,进步迅速。如果自己找个田英章的字帖盲目临贴,没有人指导只能事伴功半,费力挺大进步缓慢。
田英章是目前在民间国内影响最大的书法家,没有之一,而且从教多年,门下***众多,许多人模仿他都出神入化达到了以***乱真的地方,如果初学者去学他的字就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样,很难再有所突破。
因此,如果想在楷书上有所建树,建议避开田英章先生字,另辟蹊径。
先说结论,我认为是应该的,而且很好。理由简单归纳起来,主要归功于田英章先生功底深厚,虽然他写的楷书不是纯正的欧体,但是基本上是掺杂了欧体、赵体和柳体华美的成分,来自于古典书体的范畴,极具有欣赏价值和学习价值。
而他的哥哥也曾说过一句看似很有争议的话,我认为正是这句话道破天机。他哥哥说楷法欧阳莫学田。那我说可以学田英章的字和他哥哥的说辞是不是相矛盾呢?
其实我感觉是没有的。因为田蕴章说的莫学田,并不是说完全不碰田楷,而是有选择性的阶段学习。这个阶段,其实就是学习书法的初始阶段。
在初始阶段学习田蕴章、田英章的字,至少可以帮助你少走很多弯路,掌握一定的书写规律,对于锻炼笔画,增强笔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这个道理其实很容易理解,但仍然有不少人质疑。这些质疑的人所持有的观点,无非就是田英章写得像美术字啦、写法呆板啦、缺乏变化啦、风格媚俗啦。
我们一起交流吧:一,初学书法者,学篆字,要先学会篆字的结构,加上写篆字的笔法没有提按顿挫之分,如果不是为了参赛,写得好好都没有现实意义。而学隶书,也是同一道理:隶书的笔画和结体,很多时与楷书也不同,一入门,就被打乱了对楷书的认识。这对初学者不利。因此不论年纪,先学楷书是不二法门。至于先学谁的,那就见人见智了。如学古人,一定要选定作者什么时候写的帖,因古人的帖都会有不同时候写的字,出入较大。二,既然这样,学田楷有什么不好呢?田英章的楷书,既法于古,又超于古了。欧老先生的楷,巳被田先生的大气超越了!仅作参考。谅!
请问老师们如果在写长篇楷书时写错了字时,该怎么处理为好?
上图为王羲之行书《兰亭集序》局部,其中:“昔”字下面写错两个字,用笔抹了;“悲”字下面也写错一个字,之后改为“夫”字;“斯”字下面也写错一个字,后改为“文”。题主可参考一下。但要记住一点:楷书创作须在自然书写的状态下进行。
在书法创作中,最好的办法是先创作出一幅草稿,之后再进行正式创作。也可以在创作前打腹稿,做到心中有数,并一次创作成功。
在书法创作中,掉字、写错字也是常有的事,这叫创作前各项准备不充分。我的意见是,书者在创作前,一定要把创作时的各项准备工作做扎实,包括备齐《书法大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说文解字》等工具书,以便需要时随时查找。
上图为卢中南的楷书作品
书法作品创作出来后,即便是参加展览,也没人观看那么仔细,人们大多欣赏的是作品的章法布局、墨变、取法何帖,以及整幅作品的协调程度,对于写错字,漏掉的字,在落款处予以说明就可以了,有的作品中出现了掉字、错字时,连说明都没有。仔细想想,参观书展又不是研究书展上的作品,又有谁把精力花费在挑作品中的错字和掉字呢?
上图为女书法博士小青的书法作品
书法创作是一件非常严谨的事情,严格的说,在书法创作中是不应该出现错字和掉字现象的,如果出现了错字和掉字现象,那就是书者的创作态度不严谨造成的。对于以上现象,书者要善于总结经验,进一步端正创作态度,以避免类似的低级错误再次发生。
楷书参展写多大的字为好?
我没有参加过书展,按说没有资格谈这个问题。但是,三年前我在南京参加过一个为期一周的国展培训班,对书展这一类的活动有一些了解。谈点个人看法,供参考吧。
一,参加楷书展字的大小以两极分化为要。书展,归根结底是视觉[_a***_],所展出的作品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为上。这里所说的观众,首先是评委。大凡一个有些层次的书法展,提前收到的作品少则几千件,多则几十万,在这么多的作品里挑选出真正优秀的作品,把那为数不多的评委累死也完不成。所以,他们挑选作品的方式就是凭感觉,如果哪一件作品非常特别、能够一下子引起评委的注意,再加上基本功稍微差不多,这件作品就离入围不远了。
那么,多大的字能够引起评委的注意呢?我想要么很大,比如10-15公分见方一个字,再大了也不合适,因为可能写不了几个字就显得草率了一些。要么就写小楷,六尺纸上写个八千、一万字,肯定能出类拔萃。至于那些3-10公分的字就太平常,肯定不是最吸引人的。
二,参加国展、省展一类的书法展览,如果没有人推荐,字写的再好恐怕也不一定能入选,这不仅仅是书展潜规则的问题,已经成为书法界的一大弊病,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明白的。
如果有心参与书法展,建议最好靠靠老师,也就是那些能够参加评选的书法家,这可能是一条可靠的途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字体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字体过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