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超越楷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超越楷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初识书法,练好了楷书转其他字体是不是就容易了呢?
大家好,我是景堂书法。
对于书法初学者,在选择字体入手学习这个问题上,我们已经做了不少的探讨。而对于字体之间的转变,怎样更容易一些的问题,阐述的较少。在这里,我也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受传统楷书入手学习书法的理论影响,人们一直觉得楷书是其他字体的基础。事实上,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书法也应该是从简单到复杂来发展的,而楷书在书法史上是后生成的,就说明其并非基础。
那么,从楷书向其他字体转化是不是容易一些呢?答案也是否定的。我们经常看到,因为练习过一段时间楷书,一些书法爱好者写隶书,书写时出现方折笔画有肩膀,撇画出锋,竖钩也如楷书般挑出等等问题。写篆书出现方头起笔,接笔出处理不当等。就是一起形成的书体,行书草书由楷书转化,也会出现一些楷书的影子。
那么,怎么样才能更好的进行书体转化呢?应该按怎么样的顺序学习好呢?答案只有一个,按照书法发展的顺序学习。也就是按照从篆书到隶书,从隶书到行草楷书的顺序学习。这样的学习,篆书训练了线条,同时了解了文字的发展,隶书从圆转向方折变化,再学习行草楷书,自然水到渠成。
一点浅见,仅供参考。
喜欢的关注一下,记得点个赞哟——
对于初学者而言,楷书是基础,是个良好的开端,对于笔力、结体、笔法的练习都非常有好处。对于转练行书而言肯定容易些,因为如果没有楷书的底子,写行书易流于浮滑。但草书自成体系,结体完全不同,除了笔画力度外,其它还要一点点学习,篆书也是这样,结体不同,需要我们从头学习,但有楷书的基础,写起来容易入纸,也就是力透纸背的感觉,会相对容易些。
初学书法,我们主张从楷书入手,因为楷书从形式上看,一笔一画,是楷模,是规范。
学习楷书是打基础的,不光是笔画基础,楷书还能培养学习书法的耐心。因为楷书一笔一画考验学习者的耐心和决心。这对于学习其他书体都有很好的帮助。
如果不学习楷书,或者知道楷书的重要性而绕过楷书,那么无疑是给自己制造麻烦,当你写到行草书时,你就会感到学习起来很吃力,立刻就会明白不学好楷书是多么大的不足啊!于是,重新开始学习楷书了,既然这样,何不先打好基础呢?
有了楷书的基础,行草书才会出现既流畅又稳妥的效果,否则行草书是飘的,是不扎实的。
所以,学好了楷书,再学习其他书体就容易多了。
以上纯属个人浅识,不足之处欢迎大家评论指出。谢谢!
一定意义上来说,楷书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转其它书体是有所帮助的。第一,临帖的能力强,会懂得一定的方法。其次,控笔的能力也有,容易把握好字形。书体不同,主要的是体现在笔法的不同,多练多理解。转体成功指日可待。感谢邀请!
谢谢邀请。书法宏观上可以分为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再细分又包含篆籀、魏碑、简牍等等各种书体。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考虑从楷书入手,楷书大约出现在魏晋时期,魏晋时期的钟繇、二王都有传世的小楷作品,也已经具备了比较完善的楷法,其实早在汉朝的一些简牍或隶书中就已经隐约有楷法的出现,直到唐朝,楷书得到空前的发展。一大批楷书大家也涌现出来,而后代的楷书也很难再超越唐代楷书的极致。
楷书在书法的发展过程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汉朝的隶变慢慢衍生出章草,再从章草发展为行书和楷书两种字体。有人说,楷书写流畅了,就是行草,其实不然,行草具有独特的章法和笔法,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写出来的只能是“连笔字”。
楷书基础牢固以后,慢慢涉猎行书,在楷书的笔法基础之上,加以行气,行书也就能初具规模了。将楷书的方正之势改为龟鳖扁势,将方头圆尾改为蚕头燕尾,隶书也就基本上具有一点雏形了。所以,初学者先学楷书是很好的选择。
卢中南的楷书超越田英章了吗,你怎么看?
卢中南与田英章,可以说是今日楷书界的泰山北斗,二人皆擅欧楷,但和而不同。
卢中南楷书 ――――――――――田英章楷书
总体上,卢中南字丰腴圆润,田英章字凌厉峭拔。在点画小节处理上,田楷笔法略胜;但从气度风韵上,卢楷更飘逸。
卢中南楷书―― ―――――――― 田英章楷书
书写中,卢字驭笔更慢更柔一些,不如田字果决。卢中南旋转笔画多以弧转,田英章则多以折转。间架结构上,卢字较区脱,田字更紧凑。
卢中南楷书 ――――――――――田英章楷书
个人认为,与欧楷相似度上,田楷更欧。但在点画与结字上,卢中南欧楷多变化,有艺术跳动;田英章欧楷更制式,略显机械。
个见,卢南二人楷书,难相伯仲,各有千秋。
卢中南老师,田英章老师都是当今以学欧楷名世的大家,虽然师出同门,但是风格迥异,卢楷锋运其中,绵里藏针,不张扬,天然化机,有种浓郁的书卷气息。
田楷,笔法精严,面面俱到,点画完美,无懈可击,少字数耐看,多字数放一起确实感觉像机械印刷的……少了一种让人一探究竟的感觉……
综上所述,虽然他们二位都是我所敬仰的大家。个人认为卢老师更胜一筹。
将卢中南和田英章的书法试做评比,还真的是个难题。那句话说什么,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林黛玉,实际上文学形象的确如此。书法欣赏虽然有些基本的规则,但真正欣赏品评起来,仍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或许是中了先入为主的毒了吧,实事求是从内心来说,翰墨书道认为,卢中南的开始稍胜一筹,不过近几年,田英章的楷书也越来与成熟,但那种刻厉的感觉也越来越突出。就个人的性格而言,更喜欢比较敦厚朴实妍美一路的书法风格,可能比较传统吧,比如钟繇、王羲之、王铎、黄道周、郑板桥等等。无论他们的书法风格如有如何存在什么争议,但无法避免的事实是,人们都在中国掀起或引领了一股楷书的风潮,在当代的楷书中摆到首为都不为过,这不是和稀泥。因为我相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必要去争个谁高谁低,喜欢谁就学谁呗。翰墨书道过去在老师的指导学过一段时间卢中南的硬笔书法,对卢中南的书法了解的略为多一些,所以内心的天平自然会向卢中南的楷书偏一些。
他们的书法有一个共同的特色点,都是出于欧阳询,又都在欧阳询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才是我们要学习师法的关键 。问题出来了,大多数学田英章的书法的结果都是千人一面,甚至把学田英章欧楷的作品摆在一起,可能就分不清了。一方面证明学习书法学现代人的书法的确容易进步,要比学习古人的进步速度快许多,但在师法的基础上写出自我却非常少和困难。学习卢中南的书法 似乎在这方面不太突出,比如陆启成当然楷书,虽然师法的是欧楷切一卢中南为师,就写出了自己的书风而荆霄鹏是学田英章的书法,就风格而言出新的份量仍然不明显。我对这种现象一致刚到不可理解的奇怪。或许有更聪明非书友能够为我解读这个问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超越楷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超越楷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