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芦字草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芦字草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在朋友家看到一幅字,不知道写的怎么样?能评价一下吗?
这是近些年比较流行的的风格。到处可以见到这样的墨迹。实事求是,这就是地地道道,不折不扣的江湖体。你品,你细品。
笔法,可以说没有任何的笔法,也没有必要铺天盖地的谈论这个东西,手中的毛笔,就跟涂料工手里的刷子一般,随心所欲的刷就得了,不曾知道藏逆顺出,怎能做到方圆使转。还好,还是能找到中锋用笔的,不错。
章法,总体来讲比较有风格,可以说完全是自己的风格,夸张的比较出奇制胜,低俗的更是望尘莫及。大小对比超出了传统审美的范畴,纵横,浓淡,粗细,欹侧却是根本没有表现,乍看整齐有序,细看乱七八糟。
墨法和字法就不用说了,墨法的东西基本上没有,字法可是最吸睛的地方,自己编制的字形,却还是遮不住江湖之气的弥漫。如果,喜欢,那就挂着看看尚可。
这幅字上写的是中国豪放派宋词的杰出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可惜这个字写得一副江湖做派、俗不可耐!要是北宋词人苏东坡地下有灵,知道他的词被这样糟蹋,估计会被气得从地下爬出来!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全词如下:
这幅字没有任何书法基础,是一种画字,江湖做派,类似于卡通字,与书法审美背道而驰,一个字——俗!
用业内的一句话来说:“百病可医,唯俗难治”!
忽然想起林散之先生的一首讽刺诗,用来评这个字最恰当不过:
创新与尝试,好。现在字不是要写的,是来打印的。所以书法可以变一变,有趣味也是个门类。都几千年了,总不能总是学古人,应该有点变化。
但是,没有我的好。不临古帖,还不如我的字。用绘画表现“大江东去”更好。历经千年,文字己经不再表形,而是表意。所以首先得让人认识,读出意思。我也反对繁体字。本来就没有多少写字的,总写古文字,更加脱离群众。书法需要更多爱好者
这是一位大侠写的,江湖上著名的武林大侠!他可以不临帖,所谓的大作俗不可耐。
宋代黄庭坚,他的批判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首先表现在他对俗的无法容忍和对雅的不懈追求上。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凡有俗气都要加以毫不留情的鞭挞。他解剖自己说:“少时喜作草书,初不师承古人,但管中窥豹,稍稍推类为之…此来更自知所作韵俗”。所以他又说:“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经过长期临帖修行与审美的提高,写出高雅的作品,才是正道。
因为创作的主体是人,那么,除了人的品行、学识、修养,以及技巧的锤炼以外,对雅和俗的深刻认识也直接影响着书写的效果.
"雅"就是淡泊名利,不趋炎附势.不为成名成家、入展获奖、迎合市场和取悦大众评委而创作.
也许你会说:“阳春之曲,和者甚寡”。我想,若你的创作还没有那一步,不要去搞怪,去写一些连咱中国人自己都看不懂的丑东西。记住,病可医,唯俗不可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liǎo),雄姿英(yīng)发。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huā)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lèi)江月。”
这首诗词出自北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看了其他网友的评论,我暂且把您朋友这副作品定义为“字画”。您看怎么样?
您朋友喜欢这幅字画的原因肯定和苏轼的这首诗词表达的意境相关,甚至有可能当成了人生的座右铭。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苏轼的这首《念奴娇》是在被贬黄州做官的时候创作的,苏轼沿途触景生情,诗词描写了三国赤壁曾经的辉煌,曹操,周瑜,小乔,诸葛亮……这些人都是书写了历史的英雄。
苏轼遥想到自己被贬官黄州,不能像三国英雄那样发挥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唏嘘慨叹之际,但是苏轼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心灰意冷。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将种种不愉快抛之脑后,诗词末尾细细品味,也有一种生不逢时的意境。
带绞丝旁和草字头的字和什么有关?
绞丝旁的字多与“丝”有关。绞丝旁的字本意均与丝线、纺织、布匹有关,例如丝、绞、线、缝、纱、纶、絮、经、纬、绑、纹、纷、系、紧、缨、绳、紊、紫等。“纟”古同“丝”,俗称“绞丝旁”,是很多简体后从草书中演变而来。在草书中就有写作今天的“纟”旁这种形式,所以带“糹”字旁的字就都用简体“纟”来表示了。
草字头的字多和草本植物有关。例如:草、花、艺、芒、苏、芹、苇、花、荷、茶、芦、茄、藤、蕉等。
范笑歌说他可以用国画十八描的线条来写各种书法,这能做到吗?
你好,谢谢邀请,书画同源,这个其实一点也不过,在中国历史上从来也没有系统的关于书法线条的总结。
***如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应该最早总结出类似于“十八描”、“十四皴”的是书法,而不绘画。
古代没有书法是线条一说,没有关系,既然现代说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可以总结啊。可是,我们至今也没有看到什么总结 倒是书法有“永字八法”比较清楚。
是不是书法可以随便什么线条都可以创作? 例如,美术字难道不是线条的艺术?美术字是不是书法? 书法有法,这个是书法家的共同认识。那么书法的法是什么?是线条吗?答案你们都知道吧。
请他一试便知。[呲牙]
个人认为,书画艺术也和其他学问是一样的,总在不断创新中迂回前行。任何人称宗师都不免极端。而审美就更不是一两句话和我这样的三脚猫的学识的人所能解析透彻的。从学术上讲,艺术审美是系统理论;从个人好误层面而言,看着舒服,顺眼最重要[呲牙]。村人浅见。
其实看看范笑歌的各种书法,笔法斑斓夺目,风格姹紫嫣红,其中肯定有高古游丝描,钉头鼠尾描,铁线描等等笔法。
范笑歌称宗师不是范自己愿不愿意,那是天意,上天让范老师称宗师,乌鸦麻雀怎能拦住?
书法很好的人,为什么往往绘画也很厉害?
书画同源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只会绘画,而不能题字,或者说不敢题字。这就是最大的缺憾和不足。不可称谓书画家,只是一个画匠而已。所以说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好的书画家,就必须要书画兼擅长。谢谢!
我不太赞同这种说法,书法和绘画是姊妹艺术不***,但立意和技法并不相同,换一种说法到还可以,写书法的再学画画,一定比常人要快一些,因为书画艺术一脉相承,且写书法的具备一定的笔墨功底。
个人认为,书法用笔可以用在国画里面。所以说书法好的,国画容易画好,但不能一定绝对。而国画好的,写出来的字有一些我认为是画字。但不能说写的就一定不好。
书法同源,书画不分家,相辅相成的。
看到这个问题,我不由地想起了德高望重的启功先生。那还是二十多年前吧,在一次国家美展上,有幸聆听了启功老对前呼后拥的人说的一段话,大意是:我看画,从来都是先看其题款的,字不好,说画的好也无从谈起。大家都知道,启功自小先是学画画的,老师就是民国书画***吴镜汀先生。在启功的国画渐有声名时,却遇到了一件尴尬的事。一位父辈的朋友要他画作时,叮咛他千万不要题款。原因是他的字不太好。这几句话,给启功年幼的心灵带来了痛心疾首的震撼,于是下大决心立志写好毛笔字,经过一生的不懈追求,不仅他的绘画造诣一流,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而且书法也名震全国,并当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任主席。
通过启功这两件事,我们深切感受到书与画相辅相成的关系,也明白了要想国画艺术达到至高境界,书法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纵观历代大画家的经典画作,如赵孟頫、董其昌、吴昌硕等,其画面的题字无不是点划精到,行气潇洒,神彩飞扬!而且与画面相映生辉,成为画面构成的重要部分,正因为笔与墨交融的运用,他们成为中国绘画在各个不同时期的一代宗师。
因为这些艺术***明白了创作书画的精髓。正如当代著书画评论家李建荣总结的十好标准:书法好,笔墨好,长相好,情思好,气韵好,构图好,色彩好,意境好,印章好。
综上所述,说明了一个道理:书法厉害的人,往往在绘画上比书法不好的人更有优势,更厉害。
我是晋风。愿与大家在书法艺术、诗词楹联等知识方面同学习,多交流,共提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芦字草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芦字草书字体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