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字体免费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草书字体免费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分辨欧、颜、柳、赵四种字体?
分辨的方法有五种:
1.从形状上分辩。
图为欧体
2.从笔法上分辨。
欧体、颜体、柳体都以方笔为主; 赵体以圆笔为主。
图为颜体
3.从线条上分辨。
欧体、柳体以直线笔画为主; 颜体、赵体以曲线笔画为主。
图为柳体
分辨颜柳欧赵四体书法需要掌握他们的主要特征,也需要全面地熟识,理解颜柳欧赵的主要特点!比如颜的圆勁,柳的刚韧,欧的毓秀,险绝,赵的流转,妍美!
这些认知都是需要经常观察,进而在大脑中形成了固化的认知,对于没中书体的形到主要特点都走深刻的认识,同时,也需要自己亲自的尝试,必须亲自的临摹,还需要你的临摹达到一定高的水准之后,你才能真正地理解其中书体,你才能轻松分辨。
这个过程是不轻松的,需要努力,需要悟!
分辩正楷书欧,颜,柳,赵四种字体,有五种方法:1,整体布局:赵体字矮小,但柔美,笔断意连,柔中带刚。柳体,清瘦骨感,结构修长峻峭。颜体,健壮,丰满,形态变化但不失方正,结构紧凑又不失舒朗。欧体,横平竖直,古拙不失变化,结构十分严谨。
图为欧体。
2,看笔画:欧体笔画平正,粗细均匀。颜体笔画厚重,横细竖粗。柳体笔画瘦劲,细而有力。赵体笔画柔中带刚,笔断意连。
图为颜体。
3,看线条,欧,柳体,以直线笔画为主。颜,赵以内线笔画为主。
图为柳体。
4,看笔法,欧,颜,柳体以方笔为主,赵体以圆笔为主。
图为赵体。
5,看形状,欧体是四方,颜和柳体是长方形。赵体是略显扁圆。
“楷书四大家”的说法不知源于何时,此论虽有一定局限性,但基本上包含了几种主要风格的字体。此四种字体的分辨,可从以下几点出发:
书界有种说法:赵孟頫无真楷。此话是说赵孟頫的楷书连带较多,点画之间多呼应,带有很多行书的写法。而其他三体的笔画干净利落,基本上没有牵丝引带。这是赵字与其他三体最大的区别。
楷书的结构有两大类:平画宽结、斜画紧结。平画宽结就是类似隶书那样的结构,横平竖直;斜画紧结就是呈放射状的结构,中间紧密,笔画向四周舒展。
怎么样,比较一下颜体与其他字体,区别是不是很明显?
我们知道,欧体最大的特点是“险峻”,柳体最大的特点是“骨感”,但对于初学者来说,什么是险,什么是骨感?不清楚。
但笔画的粗细很容易看出吧。欧体硬瘦,笔画自然纤细;柳体吸收了欧体的结构与颜体的宽博,因而结构属斜画紧结,但笔画粗壮,且一改颜体横细竖粗的特点,横竖同样粗壮。
怎么样,区别这四种字体的办法学会了没有?
欧体、颜体、柳体、赵体并称楷书四大家,如何分辨这四种字体?前面的答主似乎多是一些已成套路的泛泛而谈,我就说一下我个人的经验吧。纯粹是个人感觉,不代表书家认可的观点。
1.颜体宝相庄严。
按年庚来说,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分别是初唐、中唐、晚唐的书法家,赵孟頫是元代的书画家,所以这四种字体的面世次序应该是欧体、颜体、柳体和赵体,但是我最先接触的是柳体和颜体,对欧体和赵体只是略微认得而已,所以就先从自己熟悉的字体说起。
小时候和妹妹一起练过一阵书法。那时家里刚好有两本字帖,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和柳公权的玄秘塔碑。不知道为什么,我对柳体一见钟情,对颜体怎么都喜欢不起来,于是强制性地把颜体字帖分配给妹妹临摹,自己学了柳体。
我为什么不喜欢颜体呢?因为我不懂书法,纯粹是个人的视觉感受。颜体的辨识度很高,第一眼看上去就是一种“肥头大耳”的感觉。颜体是很端正的楷书,一笔一划起承转合,运笔是很清楚的,但总体结构就是很圆润的感觉,让人想起唐朝那种丰腴的美。肥是真的肥,但是也是肥得有骨头的。或者这就是在内行的人看来,颜体水准很高的缘故吧。只不过像我这种肤浅的视觉动物,就是不大能接受肥美,所以颜体不合我的眼缘。
(颜体:多宝塔碑帖)
当然,现在我知道颜真卿在行家中的评价很高。所以为了尊重起见,我现在更愿意用宝相庄严而不是肥头大耳来形容这种丰腴的字体。
说个个人的判断经验:颜体中横竖笔画的粗细差别比较大,横笔很细,而竖、竖钩、竖弯钩等笔画,中间部分总是特别粗。总的来说,就是横笔中间细两头粗,像扁担;而竖笔是中间粗两头细,像梭子。
2.柳体风骨嶙峋。
大家晒一下自己的书法,并附上是练习谁的字帖,我的是庞中华?
不好意思,感谢您的邀请!我主要是研学临习李斯《峄山碑》、李阳冰《千字文》,同时对赵孟頫的《千字文》以及萝英、智永、赵之谦、邓石如、吴昌硕、吴让之、吴大徵等大家的作品进行研习,吸取这些大家的某些特点,在中国著名金石学家、书法家刘自椟先生的惠教指点下,习练自己的风格与拙作。见笑了,谨呈各位指正[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祈祷]。
你好!
这个问题好像不用很多字,可以直接看图说话。
我小学四年级开始练习柳体的楷书,后面是时断时续。但我最喜欢的是隶书,蚕头雁尾,很有福气的样子,也很圆融,感觉对修身养性有好处。
虽然都说练书法要看古体,练碑帖,但是我最喜欢的隶书竟然是现代的刘炳森先生的字体,下面是临摹刘炳森先生的隶书《水调歌头》。
落款的行书还没修炼好,凑合看哈 ......
@徐敏豪大诗人 @徐敏豪大哲学家
上联:“三个独步”独步当代天下古今,
下联:“三个自成”自成一体一家一流。
横批:“三个不重复”不重复古人他人自己。
注释:
1.三四十年走进去,三四十年走出来。“入门”不易,“出门”更难。真草隶篆行“五体”皆能为“能”,方得“入门”。而后,方可“登堂入室”,信步“神逸”。三品神逸能,顺流而下,能者“五体皆能”,逸者“不可多得”,神者“不可复得”、有如神助、巧夺天工。书品从人品,亘古至今。为何?相由心生。心正则笔正,一笔、一字、一篇不苟,从知难行易、知易行难,到知行合一,唯一选择、不二法门。宇宙、地球、天道,只有、仅有一个。
2.三四十年前不要怕,三四十年后不要悔。艺海无涯,书海无涯。书如其人,亘古至今。为何?身心、赋勤、学养,一目了然、一眼见底、一览无余。德识才学、格致正诚、修齐治平,外秀慧中、气宇轩昂、尽收眼底。书画同源,内得心源、外师造化,深谙与行知天道与否,绝无虚言。天道,天人合一、顺天应人、顺昌逆亡。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书法,虽为“小道”,亦旨归“文以载道”。大道至简、道法自然、物异理同。三辞赋比兴,赋直抒胸襟,比取类比象,兴浮想联翩,比最难。书法亦然。
3.人生的每一步,都不会“白走”,皆为成功阶梯。从不悟、渐悟、顿悟、觉悟、醒悟,到开悟,过程极为艰辛,果实极为甘甜。小则修身养性,中则益寿延年,大则成就事业,亘古至今。真草隶篆行“五体”中,无篆无以说文解字,无隶不古,无真不足以标志时代,无草不足以笔走龙蛇,无行不足以张扬个性,亘古至今。从真书入手,兼收其它各体养分,不可或缺。亦步亦趋、因袭前人、时代无人,仍任重道远。
结论:
目标其上,求得其次;目标其次,求得其下。万物皆然,书法亦然。千万不要执迷于一体、一家、一派,而应兼收并蓄、博***众长、自成一体、自成一家,立志当代、天下、古今“三个独步”、“三个一流”,不重复古人、他人、自己“三个不重复”。唯此,中国书法,才能真正担当维护天道文脉、维系中国安全(西方早就预言,中国文字亡,中国则亡,绝不能自毁长城、河山,亲痛仇快)的重任,仍任重道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字体免费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字体免费柳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