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字体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行书字体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行书名家?
《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全篇写的从容娴和,气盛神凝。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共计三百二进制十七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这样的基于资质超群,功臣力深厚的作品,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 ,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历史上最好的行书?
最好的行书当属《兰亭序》,它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全篇写的从容娴和,气盛神凝。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天下第一行书”。其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章法布局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 ,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行书字帖三大排名?
1、《兰亭序》
《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全篇写的从容娴和,气盛神凝。
《兰亭序》共计三百二十七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这样的基于资质超群,功臣力深厚的作品,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 ,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2、《祭侄文稿》
全称为《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于唐乾元元年(758年)创作的行书纸本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祭侄文稿》是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共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气呵成。
与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北宋苏轼的行书《黄州寒食帖》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亦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二”。
3、《寒食帖》
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是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 人生之叹。
行楷***排名?
行楷***自从有楷书之后,***层出不穷,但从古至今排名前二位的是,东晋王義之写的巜兰亭序》,以高超绝伦的清远风范,被推为"天下第一行书",天下第二是唐朝颜真卿在乾元元年,饱含着悲壮激昂的感情所写下的一篇祭文草稿,《祭侄季明文稿》,笔画沉着壮实,显示了一种致祭灵前敦朴虔诚的心情,纵观全卷,作者无意于书而纵笔如籀,全凭感情的运行,肠断笔沉墨酣挟血,字也不计工拙,奔放潦草,纵笔直下,好似神龙入海一般。
TOP10:李建中(945---1013年),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北宋书法家,字得中,号严夫民伯。性怡淡,简静,风神雅秀,善书札,草、隶、篆、籀俱妙。一生由于经历了唐、五代、宋几个时期,他在书法史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
TOP9: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江西修水人。后世称他黄山谷。《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
TOP8:米芾,(公元1051-1107年),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曾任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以其才华横溢,狂放不羁,故人又称“米颠”。
TOP7:欧阳询,他的字体修长严谨,笔力刚劲挺拨,风格平正中见险峻之势,是欧书中的精品。
TOP6:柳公权(公元778-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少师、中书舍人,书法初学王羲之,后学颜真卿,取精用宏,加以遒劲丰润,自成一家,米芾曾评其书:“公权如深山道士,修养已成,神气清健,无一点尘俗。”
TOP5:杨凝式
董其昌曾说:“少师韭花帖,略带行体,萧散有致,比少师他书欹侧取态者有殊,然欹侧取态,故是少师佳处。”
TOP4:
王珣(公元349年---公元400年),字元琳,为东晋著名书法家王导之孙,王羲之之侄。董其昌评:“王珣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
TOP3:苏轼,《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的行书,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字体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字体娴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